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2017-02-13 07:44:02
電視節目《最強大腦》引發的“人機大戰”,以及此前自動駕駛汽車、人臉識別、Alpha Go等一系列成功應用案例的問世,關于人工智能的話題,近期又一次成為輿論的關注熱點。
有人把人工智能說得十分神秘,似乎它無所不能,無所不在,甚至將徹底改變人類社會和歷史。有人則把人工智能說得十分可怕,認為機器人很快就會超越人類,甚至擔心不久的將來人類將淪為機器人的奴隸。我認為,這都不是理性的態度。
自人工智能提出以來,關于它的討論已經幾起幾落。每當技術向前邁進一步,每當在某種具體的技能上機器超越人類的時候,總會出現類似的熱議,樂觀和悲觀的極端態度激烈爭辯,熱鬧異常。這并不是什么新鮮的現象。
不妨類比一下汽車和馬車的比賽。今天我們看到汽車跑得比人快,或者說汽車比馬車跑得快,恐怕沒有一個人會感到驚奇或者緊張。然而,當初在英國為此曾引發了激烈的爭議,力挺者和反對者針鋒相對,爭論涉及許多領域,從觀念到管理辦法,以至出現了“紅旗法案”(該法案對于汽車上路提出了5英里的限速要求,還需要人在前面用紅旗引路),今天看來實在令人啼笑皆非。類似的,望遠鏡看得比人遠,顯微鏡比人看得細,起重機比人力氣大,其實都沒有什么奇怪的。技術的進步就是機器對人類某種能力的超越。
智力方面難道機器也可以超越人嗎?所謂智力,包括記憶、理解、推理、情感、聯想等多方面。其實在智力中的許多方面,機器早就超過了人。比如:記憶、計算、搜索等。下圍棋就是一種在一定的規則框架內,進行歸納和學習的智力行為。
機器能不能在智力的所有方面超越人類,以致奴役人類呢?人類還遠遠沒有了解智力的所有方面,人造出來的機器怎么能做到呢?借用美國科學家維納一本名著的名字:《人有人的用處》。我們大可不必杞人憂天。我們絕不是低估技術進步的驚人速度和巨大影響,但也不要把進步中的某一步過分地炒作和夸大,要理性對待技術的進步。
經過幾十年、幾代人的努力,中國的人工智能理論研究和實際應用都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人工智能的理論研究和技術人才培養方面,我們已經建成了比較完整的體系,從理論研究到實際應用,從課程建設到教材建設,人工智能都已經占據了應有的位置,得到了普遍的重視,形成了從理論研究到實際應用的、人數可觀的隊伍。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迅速普及,信息和信息系統的重要性已經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重視。上世紀80年代,決策支持系統(DSS)和專家系統(ES)走向社會的許多應用系統,在提高效率、優化經濟和社會管理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進入21世紀以來,人工智能與互聯網相結合,從軍用的和民用的無人機,到智能交通和物流,直到日常生活中的家用機器人和可穿戴設備,人工智能進一步向各領域滲透。
不過,我們還必須關注新技術的雙刃劍作用,在發揮其積極作用的同時,注意控制它的負面作用,防止新技術被誤用和濫用,及時調整管理和治理的手段及方式,主動地、積極地應對由于新技術而出現的新問題。唯有如此,才能讓這種新興的、大有希望的理論和技術,造福社會。
(作者為中國信息經濟學會原理事長)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