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17-03-01 08:17:03
新華網北京3月1日電(李楠) 草莓鮮嫩多汁,營養豐富,廣受消費者喜愛。目前正值春季草莓上市的時候,一些“激素草莓”“膨大劑草莓”謠言又開始流傳擴散,特別是“植物激素”引起“兒童性早熟”等說法更是引得人人自危。近日,新華網專訪了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杭州)主任王強,他就種植草莓需不需要使用植物激素、使用過植物激素的草莓到底能不能吃等相關問題進行深度解答。
植物激素有什么作用,草莓種植需要使用植物激素嗎?
王強說,植物激素能調控植物的開花結實、成熟衰老、休眠萌發等生長發育過程,有內源和外源兩個來源渠道。植物在生長發育過程中自身會合成各種激素。同時,由于氣候原因,有時植物自身合成的內源激素不足。為確保植物正常的生長發育,需要人工加入一些與植物內源激素相同或相類似的微量物質,以彌補內源激素的不足,這些稱之為植物外源激素或植物生長調節劑。
草莓中有調控自身生長的內源激素,大多數情況下,草莓生產是可以依靠草莓自身合成的內源激素來調控生長發育,并通過品種、栽培、施肥、防病治蟲等措施達到高產優質的目標。但在持續低溫或連續陰雨等草莓自身分泌的內源激素無法滿足正常開花結果或保持良好外觀品相的時候,需要使用植物外源激素,如用赤霉酸促進生長、用多效唑控制徒長、用S-誘抗素促進著色。
使用了植物激素有安全影響嗎?
王強表示,合理使用植物激素對產品安全是沒有影響。
首先,施用植物激素是國際通行的農藝措施。植物激素作為高產優質高效農業的一項技術措施,已在全世界得到廣泛應用,包括美國、歐盟、日本等發達地區,如乙烯利、赤霉酸、萘乙酸、吲哚丁酸、多效唑、矮壯素等使用在水果、蔬菜、馬鈴薯、大豆等作物上。
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已登記允許使用的植物激素共55種;并制定19種植物生長調節劑的113項最大殘留限量標準、4種豁免制定殘留限量(因毒性低而不需制定限量)。
第二,使用過植物激素的農產品對消費者來說是安全的。一是因為與其他農藥相比,植物激素雖然納入農藥范疇管理,但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治病防蟲除草的農藥,其產品屬于低微毒性。二是由于植物激素用量微小,如過量使用反而起反作用,農民也不可能大量使用,因此植物激素的殘留很低。三是植物激素的膳食暴露風險很低,評估結果顯示,21種植物激素的膳食暴露量基本都在安全參考劑量的1%以下;即,只有超過以上實際檢出殘留量的100倍以上,才有可能對消費者存在危害風險。
第三,植物激素與動物激素是不能混淆的兩個概念。激素作用于細胞時,細胞中必須存在一種特定的蛋白質與之進行結合,稱為激素受體。人體中沒有植物激素的受體,植物激素對我們人體不可能起到調控作用。因此,人們所擔心的,攝入植物激素,會“性早熟”、“發胖”、“內分泌失調”,這樣的情況,是不可能發生的。同樣,動物激素也無法與植物細胞發生作用,不能用于果蔬生產。
使用了植物生長調節劑以后,會引起草莓奇大、空心或者畸形嗎?
王強認為草莓果個大還是小、果肉空心還是實心、果皮厚還是薄、果型是否易畸形、有無香氣,其實都是品種特性。近幾年,依托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重大專項,開展了一系列實驗研究結果表明:
第一、膨大劑對水果的確有增大增重的作用,但這種作用是有限的。經在黃瓜、番茄、草莓、葡萄、楊梅等作物上試驗,植物生長調節劑在瓜果上使用后平均增加單瓜果重不到30%,不可能達到奇大的效果。
第二、草莓空心主要是品種特性,植物生長調節劑沒辦法改變這種品種特性。不同品種草莓的空心比例及空心程度差異顯著,一些草莓品種如甜查理、達善卡、杜克拉等本身具有果實中間空心的特點。
第三、導致草莓畸形主要是授粉、光照、溫度等原因,與植物生物生長調節劑沒有顯著關系。瓜果在花芽分化時遇到低溫時,容易產生畸形花,進而發育成畸開瓜果。有的瓜果品種在特定的生產、氣候條件下,如水分不均衡供給、晴雨交替、高低溫交替等可增加畸形瓜果比例是自然現象。2016年模擬試驗結果表明:使用氯吡脲后,草莓果實的平均重量和畸形率并沒有顯著提高。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