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多所高校提出建設“新工科” 探索新人才培養實踐

來源:工人日報

作者:

2017-05-19 14:07:05

最近,“新工科”火了起來。2月份在復旦大學舉行的綜合性高校工程教育發展戰略研討會達成了“‘新工科’建設復旦共識”,隨后,教育部發布《關于開展新工科研究與實踐的通知》,啟動“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此后,關于“新工科”的討論不僅在高校展開,也成為企業的熱點話題。

教育部指出,希望各地高校開展“新工科”的研究實踐活動,從而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推進“新工科”的建設與發展。

“新工科”,能否培養出“中國制造”需要的新人才,正在成為教育界關注的話題。

傳統工程教育有些“舊”,企業“吃不飽”

我國有世界最大規模的工程教育。教育部門的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工科本科在校生達521萬人,當屆畢業生119萬人,專業布點17037個,工科在校生約占高等教育在校生總數的三分之一。

但是,面對龐大的工科生群體,企業常常感到的卻是人才“吃不飽”。

“招來的學生,很多實際業務能力不理想,很難直接上手使用。有的時候我們甚至不得不采取這樣的形式,提前半年讓學生來實習,熟悉企業業務,畢業了再正式招進來。”在一家工業企業從事人力資源工作的陸先生說,“最重要的是,企業規定,新進兩年的大學生要下廠鍛煉,很多人聽到這個,就不來了。”

根據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的《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我國制造業人才面臨著較大缺口。制造業規模以上企業人力資源總量8589萬人,專業技術人員僅為809萬人,占比不到一成。而在裝備制造業中,規模以上企業人力資源總量近1794萬人,其中人才總量近736萬人,具有本科以上學歷者占人才總量不足三分之一。

“還有一點,工科學起來課程更難,但工作環境可能并不理想。這使得很多工科生畢業后不愿意從事所學專業,或者不愿意繼續深造,也有不少人跨專業考其他專業碩士。”從一所地方理工類高校畢業的謝曉宇說,他所在的班里,有不少人轉考經管類研究生。“本身工科生的數學成績好,跨專業考研比文科生有優勢。”當然,這些學生畢業后,也不愿再從事工科工作。

“人才是發展壯大新經濟的首要資源。工程教育跟產業發展是緊密聯系的,相互支撐的。工程教育改革如果滯后,那就拖了產業的后腿。我們急需發展‘新工科’,來支撐新經濟發展的人才需要。”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張大良說。

“一些已經淘汰的東西,學校還在講,還在考,還在用”

曾任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的葛道凱,在中國制造業人才發展座談會上指出,制造業人才面臨六大問題,其中就包括了學科專業不合理、針對性不強等問題,還有就是職業精神培養不足,合格率低。

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曾組織《面向創新型國家建設的工程教育改革》重大專項課題,課題組曾對中國工程院院士、高校教師和企業工程技術人員進行調查,九成受調查者認為,影響工程教育質量和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是缺乏具有工程實踐背景的師資隊伍。

華東理工大學副校長錢鋒就表示,我國工科教師隊伍“非工化”趨向日益增加,工程設計和實踐教育嚴重缺失,這一狀況亟待加以扭轉。

“學校課程很多和企業對不上,一些已經淘汰的東西,學校還在講,還在考,還在用。”謝曉宇說。

“研究生期間,很多時候就是給導師的實驗室打工,忙課題,反而被局限在某個領域內,真正的實踐機會很少。”如今在一家科研機構從事研發工作的丁先生說,很多東西,只能工作后“重新學”。

教育部、人社部和工信部編制的《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中也指出,“制造業人才培養與企業實際需求脫節,產教融合不夠深入、工程教育實踐環節薄弱,學校和培訓機構基礎能力建設滯后”。

“復旦共識”之后

今年2月18日,教育部在復旦大學召開了高等工程教育發展戰略研討會,與會的30所高校對新時期工程人才培養進行了討論,探討了“新工科”的內涵特征、建設與發展的路徑選擇,最終達成了“復旦共識”,提出要服務以新技術、新業態、新產業、新模式為特點的新經濟發展,以產業需求為導向,主動設置和發展一批新興工科專業,推動現有工科專業的改革創新。

根據這份共識,工科優勢高校、綜合性高校和地方高校,作用并不盡相同。工科優勢高校的關鍵詞是“科技創新”,“要對工程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發揮主體作用”;綜合性高校的關注點是“技術和產業”,“要對催生新技術和孕育新產業發揮引領作用”;地方高校的發力點則在“區域”,“要對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發揮支撐作用”。這份共識還提出,“新工科”需要政府的支持和社會的參與,“鼓勵行業企業參與到教育教學各個環節中,促進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緊密結合”。

天津大學校長李家俊就建議,應當進一步激發和釋放重點工科高效辦學活力,建立企業行業參與大學人才培養的支持力度,落實工程人才培養的實習實訓環節。

與此同時,隨著工業日新月異發展,新專業也不斷出現,新的專業領域也出現了人才缺口。到2025年,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人才缺口950萬人,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行業人才缺口450萬人。

“工程教育改革如果滯后,那就拖了產業的后腿。”張大良說。

許多高校也在加大“新工科”領域內的專業布局。2015年,高校本科專業新增備案中,物聯網工程新增數達到了61個,數字媒體技術達到29個,網絡工程達到了27個。

不過,在實際教學中,“新工科”到底該怎么教,學生該如何培養,依然需要探索。在“復旦共識”中,相關高校將共同啟動“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圍繞工程教育的新理念、學科專業的新結構、人才培養的新模式、教育教學的新質量、分類發展的新體系等內容開展研究和實踐,“邊研究、邊實踐、邊豐富、邊完善”。

[責任編輯:楊凡、劉向陽]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武警森林部隊繼續向內蒙古陳巴爾虎旗那吉林場火線增兵

武警森林部隊繼續向內蒙古陳巴爾虎旗那吉林場火線增兵

圖為增兵現場。中新網呼倫貝爾5月19日電武警內蒙古森林總隊大興安嶺支隊19日上午透露,于5月17日12時在內蒙古呼倫貝爾市陳巴爾虎旗那吉林場...[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17-05-19
昆明一公交車撞入店鋪致8人受傷 原因調查中(圖)

昆明一公交車撞入店鋪致8人受傷 原因調查中(圖)

圖為網友提供的肇事現場。中新網昆明5月19日電19日上午,昆明一輛公交車在行駛途中撞入路邊一店鋪。[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17-05-19

發改委4月審批核準固定資產投資項目12個

國家發改委今天召開的新聞發布會透露,4月份,國家發改委共審批核準固定資產投資項目12個,總投資1416億元。具體包括:能源項目5個,水利項...[詳細]
工人日報 2017-05-19

劉賜貴當選海南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沈曉明當選海南省省長

新華社海口5月19日電 海南省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5月19日選舉劉賜貴為海南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選舉沈曉明為海南省省長。[詳細]
新華社 2017-05-19

家庭醫生讓群眾就醫不再盲目

5月19日是世界家庭醫生日。也正是這次治療,李學義一家認準了李建峰,并選擇她作為全家的簽約家庭醫生。[詳細]
新華社 2017-05-19

中國“天眼”背后的故事:攻克多個技術難題

在“2016年北京市科學技術獎”獲獎名單中,坐落在貴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由中國天文臺主導,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單位參與設...[詳細]
工人日報 2017-05-19

安監總局:高溫作業勞動者應進行職業健康檢查

目前全國各地即將進入高溫酷暑季節,國家安全監管總局今天發布關于做好2017年夏季防暑降溫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要在高溫天氣來臨之前,組...[詳細]
工人日報 2017-05-19

中國研究顯示干細胞有望治療卵巢早衰

中國研究人員18日在美國《分子治療》雜志上報告說,動物實驗顯示,干細胞療法有望安全地治療卵巢早衰。中國上海交通大學吳際教授等人從一...[詳細]
新華社 2017-05-19

官方通報湖南黑火藥廠致5死事故:禁超藥量突擊生產

據國家安監總局網站消息,國家安監總局近日發布臨澧縣民泰黑火藥有限責任公司致5死1傷較大爆炸事故的通報。通報指出,黑火藥生產企業要進一...[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17-05-19

廣西推動健康精準扶貧 貧困人口可“先診療后付費”

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計生委相關負責人近日表示,未來4年廣西將針對貧困人口實施源頭扶貧、集中救治、慢病管理、兜底保障等措施,推動健康精...[詳細]
新華社 2017-05-19

黑龍江為特困人員建立基本生活和照料護理“雙重”保障

為進一步健全完善特困供養救助體系,黑龍江省民政廳日前提出,將把全省集中和分散供養人員的供養指導標準細化為基本生活標準和照料護理標準...[詳細]
新華社 2017-05-19

廣西投資逾3000億元實施“四個一百”促產業轉型

記者從廣西壯族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獲悉,廣西日前正式啟動“四個一百”產業轉型升級項目,涉及的400項重點項目總投資約3857億元,201...[詳細]
新華社 2017-05-19

讓群眾獲得感愈發強烈——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帶來的新變化

讓群眾獲得感愈發強烈——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帶來的新變化。給民警執法樹一把“標尺”。[詳細]
新華社 2017-05-19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