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2017-06-11 16:24:06
新華社濟南6月11日電題:夏收,麥區“一鐮難求”
新華社記者葉婧、潘林青、王子辰
“麥熟一晌,虎口奪糧。”初夏溫熱的風吹起來的時候,“老把式”們就知道,農忙的時節到了。
像山東濟寧農民唐根起這樣在地里忙活了半輩子的“老把式”,最知道什么時候該下麥種、什么時候該澆水追肥。每年這個時候,唐根起就會把合作社里的農機檢查好幾遍,為的是在小麥開鐮收割的時候,能爭分奪秒、搶收搶種。
說是開鐮,如今唐根起更愿意稱之為“開機”。因為在這個年近半百的莊稼漢家里,早已找不到鐮刀的蹤影,取而代之的,是小麥收割機、中型拖拉機、植保無人機等百余臺農業機械。
“現在誰還用鐮刀收麥子啊,只要找臺機器上地里跑一圈,全都齊刷刷剃個‘板寸’,收得又快又好。”唐根起說。
鐮刀,這個與沃土相依為命的傳統農業工具,在這個火熱的麥收季節,變得越來越稀罕,甚至“一鐮難求”。
“本想趁周末回農村老家把種在零散地塊的小麥收割了。結果轉悠了大半個縣城,別說買鐮刀了,連鐵匠鋪都沒找著。沒想到買一把普普通通的鐮刀,現在都這么難。”菏澤曹縣一名企業的職工老范說。
在“糧王”魏德東看來,鐮刀不僅在城里不好買,就是在農村想買把鐮刀現在也不容易,只有農村大集等少數地方才有的賣。
在齊魯大地,端午前后,一片片麥田漸漸由碧綠變成金黃,麥香便開始隨風在村落間飄蕩。這時候,田邊地頭的人影開始多起來,有經驗的“老把式”掐下一粒麥子放到嘴里,用牙齒試著軟硬、估著產量,“咯嘣咯嘣”幾下就知道,“今年收成行了”。
曾因玉米單產全省最高而被評為“山東省玉米糧王”的德州臨邑富民家庭農場負責人魏德東,家里還備著一把鐮刀。雖然已經使用了多年,但刀刃依然鋒利。
“不是因為我愛惜東西,把它保養得這么好,實在用得太少了。農場里3000畝地,只有邊邊角角的地方會用鐮刀,一年割不了1畝地,當然還像新的一樣了。”魏德東說。
十幾年前,鐮刀還是“消耗品”,不光收麥子,割草等農活也少不了它,通常一年就得換一把新的。小麥還沒有熟透的時候,“老把式”們就會趕著到大集上去買鐮刀、買掃把、買揚锨、買簸箕……買麥收需要的所有農具。大集上,賣鐮刀的攤位最多,“老把式”們在攤前站定、蹲下、看看,然后走開,并不急著買,講究的是“貨比三家”。
在唐根起的記憶里,備齊了鐮刀等農具的“老把式”們還要拿出家里已經磨得锃亮的磨刀石,把鐮刀再細細磨上幾遍。一時間,似乎家家院子里都傳來“嚯嚯嚯”的聲音,伴著四溢的麥香,像是豐收的號角。
眼下,收割機的隆隆聲早已成為麥收季節的“主旋律”,買鐮、磨刀的麥收準備也變成了加油換油、檢修農機。“一鐮難求”的背后,是近年來我國農業機械化的快速發展。在我國的小麥主產區山東,5700多萬畝小麥在收割機的幫助下,收獲過七成;曾經要前前后后忙活一個多月的麥收,如今也縮短至10天左右。
唐根起已經來不及細想自家那把銹跡斑斑、結滿蜘蛛網的鐮刀落在了哪個角落里。在這個金黃的麥收季節,他要和駕駛著收割機的“新麥客”們一起,追逐著麥浪,一路向北。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