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2017-06-25 20:54:06
新華社香港6月25日電(管沁雨)在人口超級密集的香港,幾乎每一個港鐵站和巴士站的周圍,都有非常發達的步行系統,能夠深入到社區的各個角落。巨大的行人天橋網絡,讓香港成為一個不在地面上行走,也可以在空中穿梭一整天的城市。
行人天橋系統在這里不僅是方便行人的交通設施,更是香港巨大的城市交通網中極為重要的一環。它們將空中行人天橋、高架橋和海底隧道交織而成的交通網囊括于一體。
港島中區、灣仔、新界元朗、沙田、荃灣和九龍旺角,在這六個區域,香港建設了六大行人天橋系統。據特區政府路政署統計,到2016年為止,香港一共有775座行人天橋。
連接港島上環至金鐘中區的行人天橋系統,是香港最主要的行人天橋系統之一。中區行人天橋系統分為中環段和金鐘段,中環段西至上環港澳碼頭,東經中環海濱長廊與金鐘段相連,連接了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太古廣場、長江集團中心和特區立法會綜合大樓等在內的近50座大型建筑。
打破了不同建筑物之間的阻隔,香港的行人天橋“霸道”地伸入迷宮般的購物商場、寫字樓和特區政府行政大樓之中,將它們在空中連為一體。值得注意的是,香港的行人天橋系統大多是由特區政府和各大地產開發商聯合分期建成的。
“這是一個城市規劃、地產開發和交通建設諸多領域緊密配合協調的結果。”香港大學城市規劃與設計系助理教授黃健翔表示,特區政府和民間資本緊密合作,很大程度上促成了香港行人天橋系統的生成。他說,這種步道系統的獨特之處,就是在便捷行人的同時,能夠盤活城市商業,撬動民間資本力量,店鋪受益于密集的人流,反過來也方便了市民生活。
以中區行人天橋為例,除了特區政府,還包括香港置地、怡和、信德集團等紛紛參與了天橋的開發和建設。此外,還在連接大廈之間的天橋設置調節空氣的通風系統,方便行人。
在香港生活過1年的小鐘對此深有體會。小鐘在香港讀大學的時候,家住沙田。他每天由沙田站和九龍塘站間往返,來往于學校和家之間。“只要一進沙田站,外面刮風下雨都跟我沒關系,穿過幾個室內連廊,直接走到家門口。”
與沙田地鐵站相連的多段天橋,連接了包括新城市廣場、沙田廣場和沙田中心商場在內的多個購物中心。小鐘說,除非有其他特別想逛的地方,只待在沙田,就能滿足日常生活的各種需要。
行人天橋雖然滲透進不同的建筑物內,但在某些地方,由于沒有非常完備的行人標識系統,置身于天橋之中,偶爾會給人帶來一種“繞暈”的感覺。從內地來港工作的阿玲在中環上班已經兩年多,她說,直到現在,在中區行人天橋上,自己還是會經常迷路。
“比如金鐘那一帶,我經常透過室內走廊的玻璃遠遠看到想去的地方,但就是不知道該怎么走過去。”阿玲覺得,如果有更好的標識和指示,在天橋中穿行的時候,能更輕易地知道自己在哪里。
盡管實行人車分流的城市規劃,在業界仍存在爭議。但不可否認的是,在人口密集和地形多變的香港,行人天橋是香港城市規劃建設中的一項創舉。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