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
2017-08-26 22:20:08
2007年淮安市啟動了河下古鎮保護性開發。值得一提的是,當地政府并沒有大拆大建,大部分原住民也沒有搬遷,而是留在了原地,不少原住民依然做著醬園、茶馓店等營生。如今,漫步在河下古鎮,腳下是青石板街,兩邊還有居民在擇菜乘涼、生火做飯……這便是古鎮里的生活。
人民網淮安8月26日電 (馬燾燾、王新年)26日上午,“砥礪奮進的五年 周總理家鄉看變化”人民網淮安行活動走進淮安區河下古鎮。河下古鎮是首批全國30個重點保護歷史街區,其形成已有2500多年歷史,是明清漕運樞紐,也是當地文脈所系。明清兩朝文星繁盛,這里相繼走出67名進士、123名舉人、12名翰林。近年來,當地累計投入30多億元實施古鎮保護性開發,建成了“河湖相間、兩街一坊”3.5平方公里的連片景區,湖嘴大街、花巷、估衣街等一批歷史老街得到修復,千年古剎聞思寺、百年老店古文樓等20多處景點或非遺項目分布其間。
河下古鎮在保護性開發中修復了一批歷史老街
茶馓、醬菜等傳統手藝和非遺項目是古鎮里的“老味道”
茶馓是淮安當地的特產,用麻油等加入和面,再搓拉成細條,然后放入油鍋里炸到金黃色后趕緊撈出。唐朝大詩人劉禹錫贊云: “纖手搓成玉數尋,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春睡無輕重,壓扁玉人纏臂金”。
“淮安茶馓 細如金線”,吳師傅茶馓是古鎮居民開的,手藝習自祖上
興懋醬園創立于清乾隆年間,1950年代傳承人王嵩余響應號召參加公私合營,改革開放后老字號又在這里恢復經營,這是年近九旬的王老
興懋醬園如今的傳承人王承佳說,醬油生產采取日曬夜露的傳統制法,和電視廣告上說的一樣需要“曬足180天”
隨著古鎮躋身國家5A級景區,吸引的游客日漸增多,這是一對小哥倆跟著大人在古鎮游玩。
淮安多水,小橋流水人家在古鎮隨處可見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