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2017-09-11 16:58:09
新華社北京9月11日電 題:“文化臺獨”不得人心——評臺灣當局有意削減高中教材文言文比重未果
新華社記者 查文曄
臺當局教育部門10日開會審議新課綱內容,其中備受關注的高中語文課本文言文比例維持45%至55%不變,老祖宗傳下的中華文化經典暫時免遭劫難。這一結果表明,“文化臺獨”在臺灣不得人心,兩岸的歷史文化聯結是不可能被輕易切斷的。
此前,臺當局教育部門提出“文言文和白話文比例修正案”,有意將高中語文教材中的文言文比例上限降為30%。盡管主事者用冠冕堂皇的理由隱藏政治用意,說什么為了“減輕學生負擔”“貼近現代生活”“與國際接軌”,但明眼人一眼便能看穿這種“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把戲。砍向文言文的這一刀意在對臺灣社會傳承的中華文化刨根斷魂,在教育領域進一步“去中國化”。此舉在臺灣社會引起軒然大波,教育界人士多次召開記者會表達抗議,著名作家白先勇、余光中等逾5萬人參與了反對削減文言文課文的聯署,創下文教議題聯署人數新紀錄。臺灣社會在此議題上的民心向背可見一斑。
眾所周知,臺灣文化是中華文化這棵大樹上的一支,臺灣文化的綿延存續,得益于中華文化深厚傳統的滋養。文言文撰寫的古典文史作品是中華傳統文化的載體之一,閃耀著中華民族的智慧之光,不僅深受兩岸同胞的喜愛,更是人類文化寶庫中的珍貴財富。在臺灣,中華傳統經典深入人心,滋養了一代又一代臺灣同胞,即便是在閩南話、客家話以及各種傳統戲曲和古建筑的楹聯當中,文言文的痕跡也是俯拾皆是。誠如余光中所言,如果將文言文拋棄不用,我們將會變成“沒有記憶的民族”。
“情天再補雖無術,缺月重圓會有時。”這是晚清秀才、臺灣著名詩人林朝崧詩作中的名句,表達了在日本殖民統治下對祖國的思慕。即使在殖民統治者企圖撲滅中華傳統文化之時,臺灣知識分子也從未屈服,林獻堂寫下了“祖國我欲乘風歸”的詩句,蔣渭水在監獄中仿照古文名篇寫下了《快入來辭》《獄中賦》。在絕大多數臺灣知識分子眼中,文言文代表的中華文化是民族身份的象征,是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園,是不可退讓的文化斗爭。對文言文不僅不應拋棄,更應代代誦讀學習。臺灣主流社會在文言文課文比重上的堅定態度,充分反映了對中華文化根與魂的堅守。
“臺獨”勢力數典忘祖,將中華文化與臺灣文化割裂對立起來,污蔑文言文是“外來文化的枷鎖桎梏”,難道不覺得愧對祖先么?對于臺灣社會珍視的中華文化財富,“臺獨”勢力不僅不珍惜,反而要“趕盡殺絕”,這種愚蠢的“文化自殘”才真正是對臺灣的“自我矮化”!
據臺灣學者統計,20年來臺高中課文中文言文篇數已少了三分之二以上。如果新課綱削減文言文提案通過,臺灣高中生的文言文閱讀量將僅相當于大陸的小學生。缺乏中華傳統經典的滋養,學生的文史素養和思維眼界必將大為縮窄。難怪有臺灣學者呼吁“請放過教育,放過孩子們!”這就是為何那么多一線教師和青年學生站出來反對削減文言文的重要原因。
文化是沉淀在一個民族心靈最深處的歷史記憶,它記載著“我們從哪里來”,也時刻提醒著“我們是誰”。古語云:“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對待歷史和文化的態度映照著人們如何認識現在、面向未來。2005年,陳水扁當局就提出過調降高中教材文言文比例,遭到臺灣文學界、教育界的強力反對。12年后,臺灣當局重回“文化臺獨”的老路。在臺灣民意群情激憤的批評聲浪中,這一圖謀“撞上南墻”。但“臺獨”勢力恐怕不會輕易罷休,未來會否以迂回轉進的方式“再舉刀斧”,兩岸同胞尤其臺灣民眾應保持高度警惕。
臺教育部門:高中語文課本文言文比例訂于45%至55%
臺當局教育部門10日召開“課審大會”審議2019年新課綱內容,最終決議高中語文課本文言文比例訂于45%至55%。
然而,當課綱審議進入教育部門課程審議會程序時,高中分組卻建議調降為以30%為上限,減少“推薦選文”篇數,引起軒然大波。>>
綜述:臺課綱“文”“白”之爭折射當局“文化臺獨”不得人心
島內輿論認為,雖然民進黨當局意圖通過割裂臺灣與中華傳統文化的聯系,推動“文化臺獨”,但事實證明,“文化臺獨”在臺灣是不得人心的。>>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