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工人日報
2017-09-28 09:06:09
煎餅攤主“高薪”的背后
“我月入3萬,怎么會少你一個雞蛋!”在北京,一位煎餅攤大媽和顧客爭執時脫口而出的一句話意外走紅。然而早餐攤主們真的能輕輕松松月入過萬嗎?“高薪”背后,他們又付出了怎樣的“高辛”呢?
“高薪”背后是“高辛”
將面糊倒在鏊子上,然后用工具一轉,打上一個雞蛋,餅子成形后,再加上烤腸、生菜,撒上香菜和蔥花,最后抹上辣椒醬,不到兩分鐘的工夫,一個雞蛋灌餅就做成了。每天清晨5點,北京東五環青年路地鐵口,陜西人老張和丈夫都會準時在這里賣早餐,老張專門攤雞蛋灌餅,丈夫負責打包,兼顧賣粥和豆漿。
為了顧客的這一頓早餐,兩人凌晨兩點就得起床備料,洗菜、加工、調料,準備工作要到四點半才結束,隨后一刻也不能耽擱,就得騎著電動車趕到地鐵口。到的時候往往天剛蒙蒙亮,早上6點已經有零零星星的客人。7點到9點是高峰期,手幾乎不停,喘息的機會都沒有,很多人在排隊,不到2分鐘就得出一個餅。9點以后稍微能歇息一下,10點開始收攤回去,下午又得忙著買菜、進貨,準備第二天的生意。
老張說,每天早上她都要重復攤餅的動作200多次,也就是說她每天早上要賣煎餅200張。她的手上已經布滿了老繭和水泡,因為油總是會一不小心就濺到了手上。“做我們這一行很辛苦的,攤主大都是40多歲的中年人,很少見年輕人。”老張說,地段好的煎餅攤確實能月入3萬,但每天都是重復勞動,掙得再多也是辛苦錢。
從工作強度來說,早餐攤主幾乎每天工作都超過15小時,睡眠不到5個小時,工作的時候要一邊做一邊招待顧客,精神也要集中,不敢有一絲松懈。對身體則是一個更大的考驗:頂著烈日酷暑或風吹雨淋早已成了家常便飯。
“剛開始擺攤時,聞著油煙味一天都不想吃飯,后來才慢慢習慣。”老張告訴記者,因為總是早起,有一段時間感覺不適,中醫建議她換個工作,老張苦笑著說,她和丈夫也就會攤煎餅和熬粥,所以還是堅持干下去吧。
看不見的支出
在北京,一個煎餅的成本是多少錢?有人給煎餅大媽算過一筆賬:液化氣15公斤40元,攤一個煎餅成本約3分錢。一個雞蛋約為5毛錢、一個煎餅皮成本5毛、薄脆3毛一張。醬料、蔥花、香菜和油擱一起,成本5毛。烤腸一根5毛……一個煎餅成本在2~2.5元。
按一個煎餅成本3元、平均賣7元來看,毛利潤率約為60%。按每個煎餅3分鐘、早餐高峰期從6點到9點來算,人流密集的辦公區一個早上可以賣出200~400個煎餅,此外,煎餅攤一般還同時賣粥、豆漿、礦泉水、茶葉蛋等,這些附加產品同樣有一些利潤,因而看起來煎餅大媽收入可觀。
“秋冬季生意最好的時候,每天能賣上200多個,但大多數也就賣上百來個。”在豐臺區看丹橋一帶擺攤的王秋霞是個手腳勤快的人。她告訴《工人日報》記者,雖然一個煎餅能賺上三四元,但擺攤的人有很多看不見的支出。相比有五險一金的上班族,小吃攤抗風險能力很差,全靠自己勞動,更沒有什么保障可言。
“看丹橋人流量不算特別大,不過沒辦法,當時分到的就是這個口,我們都是要交份子錢的,所以每天都不敢休息。”即使周六周日生意少一些,王秋霞還是得去賣煎餅,不去就沒錢,一年中只有下大暴雨、春節放假才能休息。
王秋霞所說的份子錢,是早餐攤主們租用餐車和地段而向早餐企業繳納的費用。按規定,早餐攤主們提取營業額的30%~50%不等。加上政策導向、流動黑早餐車泛濫、早餐企業競爭力不足等問題,這些正規軍的經營舉步維艱:東城多個早餐車攤點每天流水不足千元;石景山多個攤位變為小賣部……“一個煎餅平均也就掙一兩元,勉強養家糊口。”而王秋霞們要付出的,是沒日沒夜的“高辛”。
城市治理下亟待改進
經過北京西二旗一帶“碼農”們的口口相傳,張阿姨的煎餅已經成了軟件園的一個品牌。張阿姨在這兒擺攤6年了,“房租便宜、物價便宜”是她當初選擇這里的原因。
“阿姨,來個全家福,不要香菜。”早上九點半左右,張阿姨的煎餅攤位前仍擠滿了買早餐的人。一個加了肉松、里脊肉、烤腸、生菜和薄脆的煎餅,在這里叫做“全家福”,要價10元,并不便宜,卻賣得出奇得好。張阿姨早已摸準了套路:程序員們上班晚,忙起來午餐時間沒個點兒,這樣一個煎餅足以讓他們撐到下午。
距離這家煎餅攤幾十米處,緊挨著另外兩家早餐攤,論人氣,和張阿姨的相比要差了一大截。攤位紅火不是沒有原因的,“我這兒的食材,雖然用不起市場上最好的,但都是自己家里人也都在吃的,絕對干凈,我不做砸招牌的事情。”因為用料講究,久而久之,她的名氣就傳開了。
張阿姨最早是從山東農村來北京打工的,在一家企業做保潔工作。后來企業嫌她年紀偏大解除了合同,她便買了一輛三輪車,做起了早餐生意,“一開始忙完一天下來,手都是抖的,一個人從早上五點開始忙活,一直到深夜才能休息。”
她也很喜歡給程序員們做煎餅,“年輕人多有活力啊,看著他們,就像給我自己的兒女在準備早飯。”但是最近,這個習慣似乎要被打破了。伴隨著城市治理,早餐車面臨升級改造。
為了方便市民吃早餐,北京從2002年發展早餐車,一年時間設置了800余個正規早餐車經營網點,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市民用餐問題。但是,隨著社會和城市的發展,早餐車問題日益凸顯。按照最初規劃,早餐車應在社區建設,但實際上,卻多設在早高峰、人流密集的交通干道和地鐵出入口及廣場,嚴重侵占城市的公共空間,并存在食品安全隱患。
而在2016年,北京市集中清退二環內的早餐車,早餐車已經從二環內的主要道路和地鐵口逐步移退進入社區,由規范的早餐門店和便利店替代。
張阿姨希望,不論以哪種方式改進,她都能有機會繼續給上班族做一份熱騰騰的煎餅果子……
( 彭文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