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2018-01-30 06:34:01
歲末年初,考核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年終測評。然而,少數地方卻熱衷于數字測評,或是提前安排干部“討要滿意”,或是通過發放禮品“交換滿意”,或是專門開會研究“引導滿意”。如此年終測評,不僅無法準確反映工作實績,也不利于正向激勵,為干部群眾所詬病。
測評是檢驗工作成效的一個重要指標,不是為了好看的分數,而在于總結成績與不足,以群眾意見倒逼工作進步。借助量化手段,有利于提升考評的客觀性、科學性。但如果陷入了數字測評的窠臼,為了測評而測評,就容易流于形式甚至一葉障目。即便得來的都是100%,也終究只是表面文章,工作未必真好,群眾更未必真滿意。
現實中,除了測評數據摻水分,一些地方或部門“表格主義”“材料政績”等傾向也并不鮮見,“上面追求高大全,下面忙著編問卷,中間胡亂看一看”,成為少數地方測評的寫照。這樣的情況,說到底是避重就輕乃至弄虛作假,把總結、材料、評分當成了工作本身。
基層老百姓感慨:“平時不見干部上門,可每到測評時,鎮上、村里的干部就會輪番來做工作。”勸來的“滿意”,既不真實也很脆弱。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干部腳下沾了多少泥土,才能換來多少成績,也才能得到多少認可。這樣的結果,不是寫在紙上,而是寫在大地上、寫在人心中。臨時抱佛腳、“動員”群眾給出“好評”,就像在沙灘上寫字,潮一退就被抹平。
效果反饋,是工作流程中的一環,如何對待測評,同樣反映著作風問題。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糾正“四風”不能止步,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無論年終總結還是日常表現,如果不端正“為了誰”,就無法踐行“怎么為”。讓群眾滿意還是讓結果合意,是年終總結測評時必須回答好的問題。
年終總結測評,也要讓群眾參與進來,對工作提出意見、進行評價,聽的是民意、察的是民情。換個角度看,這也是一種“群眾工作”。回溯黨史,我們遠有“共產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優良傳統,近有“跟老百姓坐在一條凳子上”的精神傳承;前有“跟在老百姓的屁股后面”的老干部,后有“你的幸福我包了”的好黨員……賡續優良傳統,讓好作風成為一種覺悟,始終保持同群眾的血肉聯系,黨員干部才會把工作做在日常、做在平時,以人民立場贏得群眾的公允評價。
糾正“四風”新表現、密切與群眾的聯系,關鍵在于摒棄追求表面政績的虛榮,用實干苦干為百姓謀福祉、為事業添光彩。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好評與滿意也是靠實干贏得的。對共產黨人來說,最大的滿意是群眾滿意,最可靠的實現路徑是不采華名、崇尚實干。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之所以能取得舉世矚目的傲人成績,秘訣在于“先干不爭論,快干不議論,實干不空論”;肩負新使命、開辟新征程,更應該“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一錘接著一錘敲,一年接著一年干。筑牢以人民為中心的立場,戒驕戒躁、踏實作為,我們何愁不能收獲群眾的高滿意度與真誠擁護。
今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改革開放40周年,亟待我們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接力探索、接續奮進。以年終總結測評為新契機,查擺不足、聚焦問題、端正作風,我們才能以行謀實、以心換心,在新時代不斷激蕩新氣象。(李洪興)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