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18-01-30 08:31:01
新華社沈陽1月30日電 題:發力供給側 邁向“三級跳”——遼寧工業轉型振興新觀察
新華社記者 張倵瑃、汪偉、孫仁斌
在平板電腦上寫下漢字并觸屏“發送”指令,沈陽機床廠的I5智能機床便開始在一張鋼板上進行復制性雕刻,專業的機床操控就這樣變成了人機之間的“對話式操作”。
和誕生在老工業基地遼寧的I5智能機床一樣,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下,遼寧工業正在實現從制造到智造再到創造的“三級跳”,進而帶動全省經濟企穩向好,這成為正在召開的遼寧省兩會的熱門話題。
工業經濟企穩向好 振興之基持續夯實
GDP增速4.2%、規上工業增加值4.4%……正在進行的遼寧省人代會上,政府工作報告公布了2017年全省的經濟發展“成績單”,引發代表委員熱議。
遼寧省政協委員、東北財經大學教授杜兩省說,由此可以看出筑底企穩的基礎夯實了,持續向好的信心足了。
數據顯示,從月度累計看,早在去年1—10月份,規上工業增加值已經穩步上升。可喜的是去年10月當月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7%,是連續第三個月當月實現正增長,且增幅在擴大。
更讓代表委員踏實的是,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2017年,遼寧工業用電量增長了4.5%、鐵路貨運量增長了9.3%,與工業增加值相互印證。
“雖然全省規上增加值的絕對值還不大,但成績來之不易,這種增長給人民傳遞的信心更足。”遼寧省政協委員方文墨說。
發力供給側改革 推動工業三級跳
簡單的數據只是表象,更能傳遞信心的是背后的故事。
在本鋼集團大院內,有一座獨立的紅色小樓。“這是本鋼板材股份有限公司產品研究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出后,集團在原技術中心基礎上,集中、壯大科研力量組建的。”研究院人力資源負責人說,過去的技術中心多是模仿或圍繞生產環節遇到的問題進行攻關等。如今的研究院,科研力量強大,瞄準市場需求,定向研發。
有了一流的大腦,就有了信心和底氣,自然就可以實現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轉變,進而再向創新創造邁進。也正得益于此,去年本鋼集團利潤實現兩位數增長。不久前,本鋼集團對外發布消息稱,與東北大學合作開發2000兆帕級超高強韌性熱沖壓成形鋼,成功應用于北汽新能源純電動車型上,目前已實現量產,這是2000兆帕級超高強鋼在全球范圍內首次投入批量化工業生產及應用。
如本鋼一樣,老工業基地的工業三級跳的勢頭已經出現。鞍鋼集團通過產品結構調整,也在去年上半年結束了連續5年虧損歷史;沈鼓集團自主研發的國家核電項目配套的第三代核主泵、首套國產10萬空分裝置壓縮機組和年產120萬噸乙烯三機等一批產品,填補空白、替代進口。
在其支撐下,沈鼓集團去年1—11月份實現訂單近80億元,同比增長55.2%,是近4年來訂單增幅最大的一年。
一方面,傳統的國有企業“老中出新”,亮點頻出;另一方面,新企業后來居上,成為工業的生力軍,像新松機器人、鞍山麥格納等一批高新技術企業正在快速成長。
“三級跳是有后勁的!”
全省攻克關鍵技術208項,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7.5件,登記技術合同成交額增長20%……2017年,遼寧省加大力度推動工業轉型升級。
位于阜新市太平區的萬達鑄業集團的生產車間內,10個輕質高強度輸變電殼體正在準備裝箱運送給西門子公司,而在另一條生產線上,工人們正在緊張的生產高鐵車廂的零部件。就在2000年初,這家企業還是一家以鐵藝產品加工為主的小企業。
萬達鑄業集團業務部部長王能軒說,面臨新的市場環境,創新發展已經成為企業的核心任務,追求品質和創新已經深入企業的各個環節。
位于激光產業園內的哈工大(鞍山)科技園建成兩年多來,已經吸引了數十位來自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專家和技術人員在此扎根。“目前園里已經孵化了7家公司,今年預計還會新成立七八家。”哈爾濱工業大學(鞍山)工業技術研究院院長助理鐘佳鵬說,鞍山的人才政策很實,經常有組織人才部門主動來對接,讓政策落地生根。
“振興發展,創新是關鍵發力點,人才則是核心要素。”鞍山市委副書記高崇生說,在人才工作上,鞍山市委強調人才隊伍建設的理念轉為用人才引領振興發展。“理念一變天地寬,如今這里積極施策引才,引才能落,落能結果。”
“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中德園這些年就是向改革要活力,向創新要動力,通過改革釋放發展空間,通過搭建創新載體、集聚創新要素等措施為園內企業提供創新動力。”遼寧省人大代表、沈陽市中德產業園管委會常務副主任郭忠孝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