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18-02-22 15:20:02
新華社重慶2月22日電 題:柑橘田里“蟲殺蟲”——長江上游生態屏障萬州見聞
新華社記者栗建昌、韓振、何宗渝
冬日里,長江上游萬州寒意逼人,江面上漂浮著一層濃濃的霧氣,但在占地12萬畝的標準化玫瑰香橙基地,卻是一副喜氣洋洋的景象:一只只柑橘掛在枝頭,猶如一只只高高掛起的燈籠,為冬日的萬州增添了不少暖意。
萬州作為重慶第二大城市,地處三峽庫區腹地,是長江上游的生態屏障。近年來,該區在“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精神的指引下,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嚴防長期困擾長江生態的“面源污染”。
“這是我們區的‘一園三基地’之一。”萬州區農委副主任楊貴林指著香橙基地說,“一園三基地”即國家農業公園、全市特色柑橘基地、全市生態漁業科技示范基地和三峽庫區名優茶葉基地,這是萬州區打造生態農業的總體格局。
“每年春節期間,我們就開園讓市民來采摘,每年光采摘的收入就達100萬元左右。”四月紅玫瑰香橙園負責人易興民告訴記者,該基地完全采用生態農業種植方式,不噴灑農藥,不使用復合肥。
在一棵掛滿柑橘的樹上,記者看到一只小口袋掛在樹枝上,口袋上寫著“捕食螨”字樣。“這是一種生物殺蟲技術,袋里的螨蟲是益蟲,長大后會爬到樹上吃害蟲,這就達到了殺蟲的目的,這是中科院目前正在推廣的技術。”易興民介紹說,使用這種技術雖然比傳統農藥殺蟲成本要高些,但種出的果實更環保、更能賣出好價錢。
楊貴林告訴記者,過去由于長江沿線過度使用農藥、化肥,導致長江水質富營養化突出,這是一種長期困擾長江生態的農業面源污染。近年來,萬州區為了推廣生態農業,減少長江沿線農藥、化肥的使用,對農業種植戶采取補貼措施,以柑橘基地使用“捕食螨”為例,由政府補貼30%。
除了施肥除害的方式更加環保,萬州區的一些現代農業基地對土地的利用也更加節約。在占地1137畝的同鑫大觀園里,立體種植技術顯示出了神奇的“魔力”,里面種出的西紅柿、草莓等蔬菜水果,不但產量高,而且更環保,一株“番茄樹”的單株年產量竟能達到6000斤。為保證生產出來的農產品更加生態,大觀園的灌溉用水是采用收集到的雨水,使用的肥料是腐爛的菜葉和油菜餅。
為了實現規模化種植,從而讓整個生產流程更加標準、可控,萬州區引入種植大戶,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實現規模化農業,在保障農民根本利益的前提下,推動農業發展,實現生態恢復。
“萬州作為長江上游的生態屏障,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就是為了把好‘綠水青山’關,將長江母親河裝扮得更加靚麗。”楊貴林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