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晨報
2018-03-08 08:10:03
顧晉代表接受記者采訪。曹晶瑞/攝
醫保體系向癌癥“兩頭”延伸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大學腫瘤醫院結直腸外科主任醫師顧晉建議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大學首鋼醫院院長、北京大學腫瘤醫院結直腸外科主任醫師顧晉建議,將癌癥的醫療保障體系向“兩頭”延伸,針對部分癌癥進行早期篩查、提早預防,將癌癥早期篩查納入醫保,加強對癌癥晚期安寧療護過程中醫療保障支付的研究。同時,針對看病難題,顧晉認為,應建立緊密型醫聯體,重視信息化搭建,方便百姓就醫。
將部分癌癥早期篩查納入醫保范圍
顧晉表示,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到了國家科技投入要向民生領域傾斜,加強霧霾治理、癌癥等重大疾病防治攻關,使科技更好造福人民,這對于癌癥工作者來說非常受鼓舞。同時,政府工作報告還提到,將癌癥防控納入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給我國癌癥防治指明新的方向。顧晉說,作為一名醫生,他目睹了過去五年中國家在醫療方面的改革,實實在在解決了老百姓看病方面的很多難題。
結合本職工作,顧晉建議,將醫療保障體系向癌癥的“兩頭”延伸。顧晉介紹,癌癥已成為我國的疾病死因之首,且發病率和死亡率還在攀升。統計顯示,在中國每年新診斷癌癥病例429萬例,總死亡281萬例,相當于每分鐘約8.2人確診為癌癥。癌癥防治的關鍵是“三早”,即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但我國現行醫療保障體系對癌癥主要集中在中間的診斷和治療環節,對癌癥的早期篩查和晚期癌癥病人的安寧療護少有覆蓋。而恰恰是在癌癥病人的晚期,耗費了大量的醫療資源,而且,許多大醫院對癌癥晚期病人的收治沒有積極性。建議未來加強對某些癌癥的預防、早期篩查和晚期安寧療護方面的關注。醫療保障體系也應該向癌癥的早期篩查和晚期的安寧療護延伸,特別是癌癥早期篩查應納入醫保范圍。
顧晉介紹,國外一些國家,50歲以上的市民每年都會進行某些常見癌癥的篩查,保證病人能夠及時發現病情,接受治療。“比如我是研究大腸癌的,現在癌癥早期篩查做得較少,很多病人查出大腸癌的時候已經是中晚期。如果能夠通過篩查發現早期病變,及時干預,就會避免發生后來的癌癥,節約大量的醫療資源,同時病人也會減少不必要的痛苦。大量的癌前病變檢出會降低癌癥的發生率,其衛生經濟學的效益是顯而易見的。”
此外,顧晉還建議,在三甲醫院的考核評審中加入“安寧療護”內容,使晚期癌癥的病人能夠有尊嚴地離開。
建立緊密型醫聯體 解決看病難題
如何讓百姓看病更便捷?顧晉認為,建立醫聯體、分級就診能真正解決這個問題,但這個過程中還存在很多難解決的問題,“比如百姓不想到社區去就診,因為怕看不到權威的醫生”。
顧晉舉例說,自己所在的北京大學首鋼醫院所屬四個衛生服務中心,醫院和下面的社區醫院的人、財、物全都由首鋼醫院統一管理,事實上就是一個緊密型的醫聯體。有了這個緊密型醫聯體,不僅僅把專家下沉到社區,而且把看常見病的口腔科、中醫科、康復科都下沉到社區,同時管理下沉,病人想看到的專家都可以看到,這樣病人流向社區的積極性就會提高。“我們現在可以做到‘三下沉’,醫師下沉、學科下沉、管理下沉。”顧晉說,這就是典型的緊密型醫聯體的模式。
顧晉建議,構建緊密型醫聯體,一是要重視信息化,信息化是重要橋梁,把三級醫院和社區醫院聯系起來,做到檢驗影像互認、實現真正的雙向轉診,才能把分級就診落到實處。二是醫保付費要向社區醫院傾斜,發揮積極的杠桿作用。三是重視人才的保障,可以參照一些地方的經驗,鄉村醫生采取“縣招鄉用”的模式,社區醫生的編制和身份是縣醫院的,但可以到鄉里工作,讓社區醫生有上級醫院的編制和身份,又能有培訓、晉升的機會,這樣才能保證社區醫生的穩定和質量。
北京晨報記者 鄒樂 曹晶瑞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