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18-03-21 18:24:03
新華社武漢3月21日電題:梁文斌的8年駐村扶貧路
俞儉、余佩
駐村扶貧,武漢理工大學校園的梁文斌已經8年了。“下得去、蹲得住、幫得實”,他全身心投入扶貧工作,把貧困農戶的需要與學校科技優勢、人才優勢相結合,一步一個腳印踏實走在山村扶貧路上。日前,梁文斌受到湖北省委、省政府表彰。
“連心橋”建在老百姓心坎上
2009年,武漢理工大學網絡教育學院干部梁文斌受學校組織部委派,參加“城鄉互聯、結對共建”活動,就這樣與保康縣后坪鎮結下了8年的不解之緣。
山村最缺什么?貧困農戶最需要的支持是什么?梁文斌走訪農戶時不停地思考,8年的民情日記有厚厚幾大本。
后坪鎮洪家院村口有一條小河,村民們出行非常不便,急需修一座橋。經過反復走訪調研,梁文斌選好架橋位置,協調施工隊架起一座涵管橋。走在橋上,村民們高興地說:“現在可以開農用車、扛山貨過河,再也不怕掉河里了!”
為了發展當地產業,他帶領貧困戶種植農產品。他多次前往鄰近的房縣取經,四處尋找優質的天麻種子;找到了種子,又擔心沒有技術,他就和工作隊員一起去華中農業大學請教專家;技術進了門,他張羅著成立天麻人工種植基地,讓村民在基地學到技術又得到收入。
到2016年,他駐過的分水嶺村種植天麻16.2萬窖,產值1105萬元,天麻產業全村人均增收13202元。
駐村后,梁文斌就有一個心愿,希望理工大支教團能來到后坪,給孩子們帶來新知識。經過他幾番聯系溝通,在校團委支持下,2015年起,每年7名支教團成員在后坪鎮中學小學承擔教學活動,開拓了山里孩子們的視野,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
真心做扶貧點“永不消逝的電波”
“我虧欠家里太多!”8年來,別的駐村點駐村干部換了一茬又一茬,而梁文斌一直在執著堅守。梁文斌堅守山村扶貧也感動了家人,由開始不理解到后來默默支持他。2009年,在家屬支持下,梁文斌拿出3000元資助20個困難戶購買種子肥料。
8年時光,梁文斌不論走到哪里,都牽掛著淳樸的山里人。從大學校園到鄉野山林,他用自己的信念和執著丈量腳下的土地。
400公里路,從武漢坐火車到襄陽再轉3次汽車到九池村,需要整整一天。有次下大雨,沒有坐到車,他只能步行到車站,身上的衣服都濕透了。還有一次,因大雨塌方,他獨自在襄陽住了一夜,輾轉第二天中午才到村里。
“喂,請問是梁老師嗎?我有點困難想請你們過來瞧瞧。”九池村三組朱大爺來電話反映家里的困難,希望能支援修建一個羊圈。梁文斌和工作隊員們實地考察后給出援建方案,羊圈開建時朱大爺握著梁文斌的手說:“等年底把羊賣了,做羊肉給你們吃!”
九池村條件較為艱苦,住宿點時常停電斷水,梁文斌仍然堅持吃住在村里,保持電話24小時暢通。只有這樣,鄉親們來電話的時候,他才能第一時間到農戶家里,鄉親們稱他為后坪“永不消逝的電波”。
貧困農戶的“老親戚”
8年奉獻在山里,換來山里人脫貧致富奔小康。山村路上印下了梁文斌多次往返隨州和九池村、暢通香菇銷路的足跡;留下了他帶著村干部試水農業電商、利用“互聯網+農業”宣傳推廣農產品的身影;記住了他請來學校土建專家、規劃設計“養生功能型后坪鎮”的努力。
到2017年底,九池村已脫貧32戶102人;產業補貼激發了貧困戶的熱情,2016年脫貧產業驗收73戶,2017年驗收82戶;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105人,分散安置57人;扶貧工作隊還在抓緊推進村黨員群眾服務中心和衛生室建設、硬化砂石路等項目。
梁文斌和隊員們的努力和付出,鄉親們看在眼里記在心上。每次入戶走訪,鄉親們都端出最好的茶水和新鮮的果子,拉著隊員們一遍一遍挽留他們吃飯,親切地稱梁文斌為“老親戚”“知心人”。
2017年冬,武漢理工大黨委書記信思金冒著雨雪,踩著泥濘小路來到九池村,看望扶貧隊員時說:“你們的工作不容易,堅持下來不簡單!”梁文斌說:“扶貧很苦,但是為山里脫貧,值!”
8年扶貧路,苦樂心自知。梁文斌希望干到2020年,這一年他60歲退休,也正好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年,他希望到那時候看到貧困戶們一個都不掉隊,全都奔小康。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