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18-03-22 14:34:03
新華社石家莊3月22日電 題:太行山“除疤”記
新華社記者鞏志宏、李繼偉
太行山、燕山是京津冀地區的重要生態屏障。然而在河北境內,多年來粗放式的礦山開發使不少山體疤痕累累,曾造成嚴重的大氣粉塵污染。記者日前走訪太行山沿線河北段多個礦業大縣發現,這些地區近年來開始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為太行山修復疤痕、再筑綠色屏障。
償還舊賬 不欠新賬
井陘縣國土資源局局長張貴文最近異常忙碌,縣里預計3月底舉行的礦山資源整合“第一拍”,正在緊鑼密鼓籌備中。
“這次將有3個礦權公開招投標。這是我們首次嘗試對縣內零散礦權實施置換,引進大企業科學清潔開采,所得資金將重點用于域內礦山環境修復。”張貴文說。
2014年起,河北以632個露天礦山為重點,拉開礦山環境治理序幕。2016年,提出利用3年時間,對全省1881個露天礦山污染深度整治,對624處責任主體滅失礦山修復綠化。今年,提出3年攻堅行動,實現無主礦山跡地損毀土地復墾50%以上。
礦山修復,難題不少。
最讓地方政府頭疼的是無主礦山。由于過去私挖亂采嚴重等原因,河北遺留了眾多無主礦山,只能政府出資治理。
為破解資金困境,河北嘗試引進社會資本修復礦山,井陘的礦權置換便是路徑之一。“置換資金除對原有礦山環境修復外,還將治理周邊幾個無主礦山。今年25個無主礦山都會這么治理。”張貴文說。
償還舊賬的同時,不能再欠新賬。記者走訪的石家莊、邢臺下轄幾個礦業重點縣,露天礦企基本處于關停整治狀態,當地積極謀劃礦業轉型發展。
邢臺縣引進的中聯新型建材示范園項目,是整合11家小型石子廠后所建,這個項目環保設施投入已占到總投入的20%。目前,園區正在建設2400米的封閉式運輸長廊,企業負責人程永國說,長廊建成后,運輸車輛在寬10米、高12米的密閉通道中通行,可解決傳統礦山運輸產生的揚塵、尾氣污染問題。
不進則退 艱難抉擇
去年5月,井陘縣華北碳酸鈣有限公司負責人劉偶紅做了一個決定,將原有的廠房、設備全部拆除,原地重建一個廠子。
“廠子開了20年,現在是推倒重來。”劉偶紅說,過去有3條生產線,雖然環保投入累計六七百萬元,但終歸是修修補補,就像娘胎里帶來的病,不能根治。這次將新建4800平方米標準化廠房,全面實現智能化、清潔化生產。
隨著環保壓力加大,像劉偶紅一樣,進還是退,成為太行山沿線礦業老板的艱難抉擇。
以邢臺縣為例,這個縣47家露天礦山企業已全部關停。“關停不是目的。”邢臺縣國土局地勘科科長郭書平說,縣里將把礦企整合為5個建材園區,每個園區只保留一個采礦證,下游的100多家石子加工廠也進駐園區、并將減少到12家,不符合要求的都將淘汰。
礦業整治風暴還在繼續。河北提出,到2020年,固體礦山數量減少30%,生產建設礦山實現環保措施落實、污染物達標排放,開采回采率、選礦回收率、綜合利用率基本達到國家標準,實現“邊開采、邊治理”,歷史遺留礦山環境問題基本解決。
補上短板 增綠擴容
一些損壞山體重新覆綠異常艱難。
河北省地礦局的付仕科近年來一直從事礦山環境恢復治理。“露天礦山最難治的就是‘掌子面’,斷面陡直難以覆土,多為不保水的灰巖、白云巖,植物很難生長。”付仕科說,目前坡度60度以下的“掌子面”主要采用客土噴播法,在山體掛一層固土網,將土壤、有機質、草籽等攪拌成泥漿噴播,還需建噴灌等水利設施管護。
“至少要2到3年的細心養護,才能讓被挖得沒有一絲生命氣息的山體重現生機。”付仕科說。
邢臺縣森林覆蓋率為47.9%,號稱“太行山最綠的地方”,但這個縣淺山丘陵區,卻有一條長51公里、寬18公里的“綠化斷帶”。石灰巖礦正分布在這個區域,多年來礦山開采讓這個地區生態更為脆弱。
為補短板、增綠點,在對關閉礦山修復的同時,邢臺縣近年來重點加強淺山丘陵區綠化,已完成造林13萬畝、植樹880萬株。
太行山沿線正將礦山修復、山體綠化和群眾致富結合起來。井陘有野生皂角74萬畝,并呈集中連片分布,目前河北已將這個縣野生皂角嫁接納入新造林面積。“皂角嫁接不僅為群眾帶來可觀收入,還可增加山體綠化面積。”井陘縣農林畜牧局副局長高志剛說,“野生皂角是灌木,嫁接后成為喬木,能從兩三米長到七八米,樹齡也可增加到百年。”
今年,井陘對皂角嫁接實施“政府買單”,目前完成3萬多畝招標,將由專業技術人員實施嫁接。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