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18-04-09 16:31:04
新華社成都4月9日電(記者吳文詡)在成都市青白江區城廂鎮的彭大將軍專祠內,一座高達近10米的石碑矗立其間,碑身南北面書有“彭大將軍家珍烈士紀念碑”,東西面寫著“先烈彭大將軍家珍殉國紀念碑”。
1912年1月26日的深夜,北京西四北紅羅廠,清朝頑固派首領良弼家宅門口響起猛烈的爆炸聲。23歲的京、津同盟會軍事部長彭家珍只身深入虎穴,用土制炸彈將良弼炸死,自己則英勇捐軀。
彭家珍,字席儒,四川金堂人(今青白江區城廂鎮人),1888年4月9日出生。1906年畢業于四川武備學堂,后赴日本考察學習軍事,在日本期間加入中國同盟會,接受孫中山先生倡導的革命思想。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孫中山出任臨時大總統,但清王朝以良弼為首的頑固派不甘失敗,組織“宗社黨”拼力反抗革命。良弼是“宗社黨”領袖,他堅決反對清廷與革命政府議和,欲集結十萬清軍與革命軍決一死戰。
為了掃清革命阻礙,彭家珍自告奮勇,決定舍身前往刺殺良弼。彭家珍通過調查發現,良弼的親信弟子、奉天講武堂監督崇恭與自己外表相似,可以假扮他去見良弼,于是便印了崇恭的名片,又購買了一套清軍官服。
1912年1月26日晚,當良弼乘坐的馬車回到府邸門前,良弼正從馬車上邁下一只腳時,一個身著清軍官服的青年人迎上來遞上一張名片。良弼覺得不認識眼前這個人,詫異之間欲轉身快步回府。突然,青年人掏出一枚炸彈,一聲巨響后,良弼應聲倒地,左腿當即被炸斷。一塊彈片也擊中了青年人的頭部,他不幸壯烈犧牲。這個青年正是彭家珍,時年23歲。兩天后,良弼傷重死去,同時殞命者還有其八名衛兵。
那是一個為革命慷慨赴死的年代。爆炸行動前,彭家珍寫好絕命書,連同賬簿和現洋200元裝入皮包內,交給同志。“共和成,雖死亦榮;共和不成,雖生亦辱。與其生受辱,不如死得榮。”這是彭家珍留下的生命絕唱。
烈士的鮮血沒有白流。在爆炸行動十多天后,清朝宣統皇帝下詔宣布退位,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從此終結。孫中山稱贊彭家珍“我老彭收功彈丸”,并追贈其為“陸軍大將軍”。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簽發給其家屬《革命犧牲軍人家屬光榮紀念證》,表彰彭家珍“豐功偉績永垂不朽”。
彭家珍已經犧牲100多年,如今家鄉城廂鎮的變化非常大。近年來,城廂鎮以重點鎮建設為契機,以現代產業發展為支撐,以“五區一帶”和古鎮保護開發的產業發展布局為基礎,推動全鎮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加快了基礎設施建設步伐,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初步形成交通方便、環境優美、具有較強輻射力的區域經濟文化中心。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