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技日報
2018-05-10 15:46:05
蟑螂提取物不僅能治潰瘍、修復創傷,還可抗腫瘤?是的,你沒看錯。在科學家眼中,它們渾身都是寶,很多藥效功能正在開發中。
近日,頂級學術期刊《自然》子刊《自然—通訊》在線發表了華南師范大學李勝教授團隊的論文《美洲大蠊發育可塑性的基因組與功能詮釋》。他們解釋確認了蟑螂的“斷肢再生”能力,認為這與生物的損傷機理有共生性,如果能通過合成等方式,很可能用于人類創傷修復,如潰瘍。
為人們所唾棄的蟑螂的神奇本領來自哪里?大眾對此會不會買單?
誤“食”毒物能自我解毒
美洲大蠊是蜚蠊目蜚蠊科的一種蟑螂,“小強”是它的“小名”。
“這個詞非常貼切,因為它真的很強,具有超強的環境適應能力和再生能力。”長期研究中,李勝發現“小強”“酸甜苦辣”全都吃,萬一吃進去有毒的東西還能通過一個非常復雜的解毒酶系統自我解毒。
對昆蟲來說,克服毒素的解毒系統主要包括各種酶和異型物質(殺蟲劑、除草劑等)轉運蛋白。李勝團隊在美洲大蠊中確認了178個細胞色素P450s,90個羧酸脂酶或膽堿酯酶,39種谷胱甘肽轉移酶和115種ATP結合盒轉運蛋白。和其它蜚蠊目物種比較,美洲大蠊中的P450s擴張最明顯。“這些構成了美洲大蠊獨特的解毒系統。為什么我們會覺得,很多殺蟲劑殺一次‘小強’,就不管用了。因為它的抗藥性非常厲害。” 他建議,要盡量使用生物藥物來防治“小強”,而不是農藥。
“小強”頭掉了,身體還能活動五六天;腿斷了,幾天之內就能重新長出來,這些坊間傳聞,都被團隊證明是真的。李勝表示,生物的損傷機理有共生性,如果能通過合成等方式把“小強”“斷肢再生”原理應用到動物模型,就可以更好地進行創傷修復如潰瘍等研究,為人類健康提供幫助。
“小強”還具備強大的免疫能力,無懼病原微生物侵入。“從‘小強’中提取出的抗菌肽,具有廣譜的殺菌作用、能抗病毒,相較傳統的抗生素,不易產生耐藥性且高效。”團隊成員朱仕明博士生說。
活性提取物修復創面效果奇特
李勝團隊在論文中提到,目前已經成為傷口愈合和組織再生處方藥的康復新液,實際上就是美洲大蠊的乙醇提取液。
“康復新液是大理學院藥物研究所李樹楠教授對蟑螂的藥用研究成果之一。此藥治療消化道疾病如胃潰瘍,效果非常好,很多人慕名前來求藥。”大理大學藥學與化學學院劉光明教授說。
李樹楠從1978年開始,投入畢生精力研究蟑螂的藥用,利用提取的蟑螂有效成分,還研發出心脈龍注射液、肝龍膠囊等藥物,先后取得新藥證書4個。目前,第四個抗癌新藥美蠊精膠囊正在研發中。
蟑螂存在于3.5億年以前,是當今世界最古老的昆蟲之一。在我國,其是一味傳統中藥材,最早收錄于《神農本草經》,在《本草綱目》《本草經疏》中均有記載,其活性成分提取物在臨床上的應用已30余年。
“能治療潰瘍,主要是由于蟑螂提取物中含有活性成分,能促進干細胞的分裂和分化,從而促進創面修復;而抗腫瘤,在于提取物中的多肽物質,能結合腫瘤細胞,殺傷腫瘤。”朱仕明說,“蟑螂的藥效有目共睹,但發揮藥效的具體成分暫不清楚,我們正在研究。”目前,團隊的研究還處在藥效驗證階段,相關實驗正在積極有序開展,大概需要8—10年的時間開發出相關的藥物。
不過,專家表示,美洲大蠊確實是所說的蟑螂,但不是大家平時家里見到的。劉光明解釋道:“美洲大蠊不是來自美洲,是一個品名,能人工養殖,用于制藥的美洲大蠊原料都來自專門養殖基地,養殖中十分衛生,并不會攜帶各種病毒,可以放心服用。”同時,他也特別指出,家里面四處跑的蟑螂,攜帶有致病的細菌、病毒、真菌等,千萬不能拿來吃。
(原標題:不僅能修復創傷,還能抗腫瘤——科學家眼中“小強”渾身是寶)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