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2018-05-14 09:26:05
最優落戶政策推動,一季度多地新增落戶人口成倍增加
“搶人大戰”第一回合見分曉(銳財經)
資料圖:招聘會 中新社記者 陳文 攝
從“送戶口”到“送補貼”、“免費住”……各大城市“搶人大戰”持續升級。從今年一季度的數據來看,引才政策已經初步顯現其效果,人口流動帶來的影響隨之浮現。與此同時,如何實現從“搶人”到留人的問題也隨之而來。專家指出,一時“搶人”不難,城市要長久留住人則需要夯實產業基礎,優化城市公共服務,讓城市成為安居樂業之所。
多地戶籍人口“井噴”
經歷畢業招聘季的反復考慮,來自河南的中國人民大學碩士研究生陳高威最終沒有留在北京,而是選擇到成都工作。“成都是西部第一大城市,我看好它的未來前景。這里有專業相關的崗位,城市環境也比較包容,特別歡迎高校畢業生,所以我選擇到成都工作。”陳高威對記者說。
越來越多的畢業生,不同程度受到二三線城市“搶人大戰”影響,考慮到北上廣深以外的就業選擇。據不完全統計,去年以來,至少有20座城市出臺了吸引人才的相關政策,戶籍、住房、補貼等成為密集的優惠選項。
政策“熱浪”助力,尤其是在前所未有的落戶新政推動下,多地戶籍人口呈現“井噴”。
今年第一季度,西安自市外遷入戶籍24.49萬人,人口機械增長是2017年同期的11.5倍,是2017年全年的1.2倍。換言之,西安3個月遷入的戶籍人口超過去年全年。這當中,人才引進、大專以上的學歷落戶人員占新落戶總人口的54%。
2017年,大學生留在武漢就業創業30.1萬人;新落戶14.2萬人,分別是上年的2倍和6倍。今年一季度,大學畢業生留武漢創業就業熱度不減,已近10萬人,辦理大學畢業生落戶3.9萬人。從2017年8月到2018年1月底,長沙新引進10萬余名海內外優秀人才,公安機關辦理高校畢業生“零門檻”落戶3.2萬余人。
引才有本“經濟賬”
如何理解當下發生的“搶人大戰”呢?
在人社部勞動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張麗賓看來,“搶人大戰”有兩個大背景,一是我國新增勞動力供給下降,而經濟增速相對較快,對勞動力的需求很大;二是我們正處在經濟轉型和動能轉換時期,需要人才這個核心要素。“各地積極引才是有其合理之處的,尤其我們當前進入區域經濟發展階段,需要消除區域間發展不協調的問題,這也要依靠人力資源的流動。”張麗賓對本報記者表示。武漢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孫志軍說,留下百萬大學生不僅是人才戰略也是人口戰略,“要為武漢市贏得第二次人口紅利和第一次人才紅利。”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黃石松也指出,“搶人”政策一定程度上講也是地方在未雨綢繆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挑戰。包括解決養老金缺口問題,減輕公共財政壓力;降低勞動力成本提高的速度;刺激消費拉動內需;緩解老齡化可能導致的社會活力下降等。盡管目前落戶集中的城市,其平均年齡變化數據還未出爐,但不難估測,這樣的勢頭再持續一段時間,城市肯定會更年輕。
不過,張麗賓認為,通過補貼等形式將人才引進來,還要考慮財政負擔的問題。作為城市的市民和消費主體,引入的人才未來能否填上財政付出的成本,這也有本“經濟賬”。
“搶人”更要留人
引進人才不是“一錘子”買賣,從引進來到留下來,中間還要跨過不少檻。陳高威說,人才政策體現了各地對未來發展的需求,但去不去還要看當地提供怎樣的機會;留不留,還要看城市能不能提供好的公共服務和保障。
一道檻是產業。“政府出臺搶人政策,前提是要有經濟社會發展基礎,有區域產業鏈的發展。”張麗賓說,如果不具備條件,也會發生供求失衡。最后變成了大學生落戶,家長在當地購房,就業卻沒解決。張麗賓進一步指出,政府有必要對勞動力需求結構進行測算,把產業規劃和人才引進規劃匹配起來。畢竟,最終決定人才能否留下來的,還是人才的發展空間、城市發展的潛力。
另一道檻是公共服務配套。“現在許多二線城市的公共服務和資源承載能力尚不充足,與吸引人才落戶的速度不相匹配。需要將與戶籍相適應的教育、醫療、養老等配套政策同步推進。”西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翟紹果認為。
目前有不少城市開始在“軟環境”方面發力。例如,成都通過青年人才驛站和“蓉城人才綠卡”等舉措,讓人才擁有子女入園入學、醫療社保等方面的服務保障。不少專家指出,要長期留住人才,地方財政在公共服務配套方面必須持續加大投入。
本報記者 李 婕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