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2018-05-30 00:22:05
5月28日,袁隆平海水稻團隊——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和袁米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啟動“中華拓荒人計劃”,在我國五大主要鹽堿地類型和延安南泥灣次生鹽堿與退化耕地共六地,同時進行水稻插秧“拓荒”,建立稻作改良試驗示范基地,開展耐鹽堿水稻品種審定區域種植試驗和鹽堿地稻作改良技術產業應用示范。這標志著海水稻項目進入了產業化示范推廣階段。
海水稻畝產300公斤計劃發展到一億畝
“海水稻發展任重道遠,我們計劃通過三年的時間研究成功海水稻,今年是第二年,明年成功。后年就將準備大面積進行種植推廣,我們計劃發展到一億畝,中國有十幾億畝鹽堿地,其中有兩億畝可以改造種植海水稻。”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致辭中介紹,每畝海水稻按照產量300公斤計算,一億畝就能生產出300億公斤。“我們有信心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這個目標,為國家糧食安全做出貢獻。”
28日9時30分,在位于青島市城陽區的濱海鹽堿地稻作改良示范基地,袁隆平海水稻團隊——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和袁米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啟動“中華拓荒人計劃”。
當日,國內新疆喀什岳普湖、黑龍江大慶、山東東營軍馬場、山東青島城陽區、浙江溫州同時插秧,分別代表了新疆的干旱半干旱鹽堿地、東北的蘇打凍土鹽堿地、環渤海鹽堿地、濱海小流域鹽堿地和東南沿海新生鹽堿地五大類型,再加上陜西延安南泥灣次生鹽堿和退化耕地的稻作改良,基本實現了“海水稻”對我國主要鹽堿地類型的“全覆蓋”。
“期待10月收獲能畝產600公斤”
啟動儀式之后,記者在位于青島市城陽區的濱海鹽堿地稻作改良示范基地看到,88歲的袁隆平院士乘坐擺渡車來到試驗田旁,親手把秧苗傳遞給數十位插秧工后,插秧工們便開始在水田里忙碌起來,隨著秧苗插入水田,綠油油的秧苗整齊的排列在水田里,這片昔日的北方鹽堿地上呈現出一派江南水田風光。“我期待今年十月份收獲的時候,這里的海水稻畝產能達到600公斤。”袁隆平院士笑著說。
“秧田里的水用的是旁邊桃源河淡水和海水兩合水。”城陽區委常委、辦公室主任于冬泉介紹,該項目一期開工1000畝,主要包括展廳、實驗種植田等內容,是城陽區深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智慧產業新標桿,未來還將探索發展都市田園綜合體,打造新型農業產業示范項目,加快建設“十里桃源、萬畝稻香”的美麗田園。
“通過海水稻的區試測試和配套鹽堿地稻作改良示范技術體系,來檢驗海水稻材料在不同鹽堿地條件下的田間表現、產量、口感和成本。同時,項目應用了物聯網、大數據和AI人工智能等基于農業4.0模式的智慧農業解決方案,實現了農業產值和土地利用效能的提升。”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副主任張國棟說。
推廣種植“海水稻”讓億畝荒灘變糧倉
除了在上述6地打造不同鹽堿地類型的國家級稻作改良技術中心外,新疆岳普湖、大慶、東營、溫州等地,也都在啟動相應項目。在我國的15億畝鹽堿地中,約有3億畝具備改造為農田的潛力。通過推廣種植“海水稻”,讓億畝荒灘變糧倉,一直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一大期待。袁隆平院士認為,如果我國能發展1億畝鹽堿地種植水稻,畝產達300公斤,可增加總產300億公斤,相當于一個湖南省的水稻總產,對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的作用不可估量。
從產業角度而言,鹽堿地稻作改良以每畝地1萬元成本計算,可拉動萬億級產業鏈,連同產業配套和基礎設施建設,可以創造3-4萬億內需。鹽堿地大多分布于貧困地區,建設資金的投入可以有效地帶動精準扶貧工作,真正實現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推動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去年,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采用千分之六鹽度海水,對300多個耐鹽堿雜交水稻材料進行全生育周期灌溉,其中編號為YC0045的材料畝產達620.95千克,同時測產的另外3個材料畝產也均在400千克以上。
另外,此次拓荒插秧啟動儀式中還有一個特殊的地方——阿聯酋迪拜。袁隆平團隊于2018年1月份受到迪拜酋長私人辦公室EO邀請和委托,在迪拜沙漠地區開展水稻的小范圍實驗種植,其中第一批海水雜交稻品種近日由國際聯合專家組進行理論測產,估測其中一個材料產量超過畝產500公斤,兩個材料產量超過400公斤。迪拜將于6月下旬組織正式收割測產,屆時將公布第一階段海水稻品種測試成果。(記者 張曉鵬 戴偉 劉振宇)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