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成都晚報
2018-06-28 15:51:06
楊氏宗祠年底前啟動修復重建
6月26日下午,天氣有點悶熱。楊德力獨自坐在楊氏宗祠外,用毛筆在宣紙上寫著楊氏宗祠前世今生的故事。他是楊升庵第十四代后人,今年52歲,2014年起“接棒”父親,成為了楊氏宗祠新一代的守護人。近4年的時間里,500多個團隊3萬余人來到這里,在楊德力的講解中走近升庵文化。從明年起,游客們來到新都區馬家鎮升庵村楊家院子,將收獲更多體驗。記者了解到,年底前啟動楊氏宗祠的修復重建,并以此為核心對楊家院子及其周邊林盤進行整體打造。
楊氏宗祠將恢復為
“三進”川西民居樣式
在新都區馬家鎮升庵村,沿著錦水河岸前行,古樸大氣的深灰色牌坊“升庵故里坊”就在路邊。走過牌坊,沿著竹林掩映的清幽小徑前行,一路欣賞著極富川西特色的林盤,路的盡頭就是修建于清代道光十九年的楊氏宗祠。木質單檐歇山式房頂,抬梁式梁架,在成片竹林的映襯下,正堂門眉上書的“楊氏宗祠”四個大字,透露著古樸與肅穆。走進祠堂,堂前除供奉的楊氏先祖的牌位外,左右兩側墻壁上掛著楊氏世系圖、家族介紹、書法作品等。楊德力和家人就住在旁邊的側房中。這幾年,楊德力接待了500多個團隊3萬余人,一一為大家講述楊升庵文化和楊氏宗祠的前世今生。對于他來說,居住在這里的意義不僅僅是“守護”,更大的責任在于文化的傳承。
馬家鎮升庵村黨支部書記吳克儉告訴成都晚報記者,升庵村共有21個組,其中楊家院子是11、12、13和21組所在的區域,包含80多戶村民,“楊氏宗祠位于13組,是歷史名人、明朝狀元楊升庵及其家族宗族議事、祭祀先祖的場所。”記者當日在現場看到,目前,楊氏宗祠只剩下了最里面的一間,曾經的“三進門”已不復存在。這對于楊氏后人、外來游客來說都是不小的一個遺憾。不過,一個好消息的到來,讓楊德力對明年充滿期待。據新都區馬家鎮經發一辦主任陳容林介紹,配合川西林盤保護工程,被列為第5批成都市歷史建筑保護名錄之一的楊氏宗祠預計將于今年年底前啟動恢復重建,楊家院子及周邊林盤的整體打造工作也將隨之啟動。“項目將以楊氏宗祠修復為核心,建設新都區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為契機,在協調建筑空間、林盤景觀環境及文化展示的基礎上,實現傳統林盤復興、鄉村轉型升級。”
在楊氏祠堂的修復上,將尊重歷史,最大程度重現祠堂舊貌,打造集祭祀、文化展示等功能于一體的三進式宗祠院落。也就是說,楊氏祠堂將恢復為清代“三進”川西民居樣式。“我們想在保留祠堂祭祀原始功能同時,也賦予祠堂一些新的功能,使之形成場景化展示空間,將升庵文化的精髓傳遞給更多人。”
以楊升庵文化為載體
豐富林盤內涵
當然,楊家院子不僅僅是要修復楊氏祠堂這么簡單。據陳容林介紹,楊家院子還將完善入門廣場、停車場、公廁等相關配套設施。同時,還將對楊家院子的環境和道路進行整治,提升村容村貌,同時在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和生態本底的基礎上對周邊林盤環境及風貌予以改善。“比如說,這里要修一條旅游循環道,從大門牌坊處至楊氏宗祠出口,方便游客行走。
另外,楊家院子內還將修建一個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楊氏家族的故事和廉潔的家風家訓都將在這里呈現。”陳容林告訴記者,楊家院子將依托升庵文化為載體,豐富林盤內涵,加快建設以鄉村旅游為主題的特色鎮。升庵村的黨支部書記吳克儉也表示,院子打造好之后,將鼓勵當地村民做民宿,豐富業態,以鄉村旅游、鄉村民宿、鄉村文創等產業形式,致富增收。
據記者了解,楊家院子整體打造工程預計將于明年上半年完成。明年,這個在川西林盤間打造出獨具升庵文化的特色小院期待著更多人前來。楊德力說:“明年,宗祠修復后,我相信會迎來更多的人。志愿者們也將加入講解隊伍中,為來到我們楊家院子的游客講述升庵文化和家風家訓。讓他們走在密林環抱的特色小院里,感受川西林盤生態特色的同時,也感受到天府文化的內涵。”
成都晚報記者 羅斯 攝影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