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澎湃新聞網
2018-07-09 08:51:07
塑料垃圾在海洋中逐步破碎,形成了大量直徑小于五毫米的塑料顆粒,這種被科學家形象地稱為“海洋中的PM2.5”的微塑料,近年來成為不容忽視的污染物。
“現在海洋深處四千五百米生存的生物體也居然檢測出微塑料。也就是說微塑料在海洋存在范圍之廣或許超出我們的想象。”7月8日,國家海洋局局長王宏在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上說。
在7月8日的海洋微塑料研討會上,與會的業內人士展開熱議,并發表了防治海洋微塑料污染的倡議,呼吁有關國家強化微塑料源頭管控,探討與本土國情相適應的廢棄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管理模式,加快塑料制品替代化和環境清理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并加強對微塑料的來源、輸移路徑和環境歸趨,及其對海洋生態環境影響評估研究。
王宏表示,自上世紀50年代塑料規模化生產至今,從水體到海底沉積物,從赤道到兩極,塑料垃圾無處不在,中國政府強化對海洋垃圾的源頭防治,在全國范圍內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袋,其他塑料袋也有償使用,大幅提高了使用成本。
此外中國政府為此還構建了固體廢物的收集、運輸、處置全過程環境監督體系,實施禁海行動,開展飄浮垃圾和海灘垃圾的處理。
“呼吁有關各方結合自身實際,提高技術研發與設施投入,塑料制品的替代化,鼓勵可降解塑料制品和塑料替代品的生產與使用。從源頭上減少塑料垃圾。”王宏在論壇中表示,海洋微塑料治理涉及海洋調查和監測、循環利用和塑料垃圾處理等多方面問題,各國還應采取防治海洋垃圾的調查行動,加強信息共享。
“在南極也發現每一片海冰當中可以找到一萬兩千多個微塑料的碎片。從歐盟的角度來說,在貝類當中,消費者每年吸收了一萬一千個微塑料碎片,很可怕。”聯合國環境署生態司代表朱爽在研討會上說,從聯合國環境署的調查結果看,對于單次使用塑料袋的禁用政策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從長期來說,上游的需求減少是有效的方式。
“我們需要建立起全球范圍內的生物可降解性的統一標準,真正實現持續有效的減少需求。”朱爽說,治理微塑料污染需要建立一個新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框架,從全球的角度應對問題。
在研討會上,華東師范大學教授李道季說,全球塑料制品的產量在2016年達到了驚人的三億三千五百萬噸,但目前全球仍對海洋微塑料垃圾和微塑料來源認識不足,研究方法沒有統一和標準化。
李道季表示,中國對海洋微塑料的研究始于2013年,2017年中國海洋科學家開始領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亞太地區海洋微塑料研究的項目,啟動構建了區域海洋微塑料研究和監測網絡,統一觀測和鑒定的方法。
展望未來,李道季說,全球范圍內應開展廣泛的國際合作研究,并為此建立全球統一的海洋微塑料研究監測和分析鑒定方法,研究確定全球入海河流和河口系統的塑料垃圾和微塑料通量,深入開展一系列的海洋調查和研究,評估微塑料對海洋生態系統和人類健康的風險和影響。
“當前亟待推動國際社會協調一致的研究計劃和行動,研究制定各類政策法規和技術等堵截和消減塑料垃圾進入海洋的途徑。”李道季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