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2018-07-24 06:44:07
7月13日下午,四川省廣元市文化藝術中心,可以容納幾百人的演播大廳座無虛席。
“10、9、8、7……”隨著大屏幕上的倒計時開啟,觀眾席很快停止了喧嘩,氣氛變得嚴肅起來。
時針指向15時整,聚光燈射向臺上就座的4名黨員領導干部。在廣元市第14期“陽光問廉”節目現場,他們接下來要面對的,不是一次和風細雨的訪談,而是一場辛辣尖銳的提問。
如今,在川蜀大地的21個市州,類似的場景已是常態。自2016年起,在巴中市先行試點的基礎上,四川在全省推廣“陽光問廉”,探索媒體暗訪曝光、群眾現場監督、紀檢追責問責的一體化監督模式,即“紀檢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截至目前,全省共開播節目492期,現場“問廉”提問13808個,涉及部門(單位)3127個、黨員干部4587人,累計問責2218人,給予黨紀政務處分1028人。
把問題曬在陽光下
“綜合文化活動室是這樣的狀況,您清楚嗎?”
“文化活動室的性質發生變更是否經集體決策?”
……
7月11日,在彭州市舉行的“成都面對面·監督問責第一線”節目現場,因村里的綜合文化活動室被改為麻將棋牌室,龍門山鎮黨委書記段東華被考評團的媒體記者、群眾監督員及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輪番提問,當場高度緊張、大汗淋漓。
無論是辦理證照遭遇“踢皮球”,還是廁所改造淪為豆腐渣工程,“陽光問廉”節目曝光的民生問題各式各樣,但黨員干部責任意識缺失則是這些問題背后的共同病癥。
“坐北朝南,站在政府立場考察民意;坐南朝北,站在百姓立場監督政府。”2015年9月,履新四個月的四川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王雁飛在與媒體懇談時就提出,要充分發揮輿論監督作用,通過輿論監督帶動群眾監督,打造輿論監督的“麻辣燙”品牌。
2016年10月,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專設“黨內監督和外部監督相結合”一章,明確提出“各級黨組織和黨的領導干部應當認真對待、自覺接受社會監督”。
為增強監督合力,將黨內監督同群眾監督、輿論監督相結合,“陽光問廉”采用“市級主辦+縣級自辦+市縣聯辦”模式,各市州每年至少播出節目4期,開啟了監督新模式。
在一份《近期部分市州“陽光問廉”工作安排表》中,記者看到,盡管各地節目名稱叫法不一,但節目主題均聚焦基層微腐敗、扶貧領域腐敗和不正之風等突出問題。
在四川省紀委副書記、省監委副主任鄭東風看來,“陽光問廉”不同于一般的電視問政:“它緊扣‘廉’的主題,內容涵蓋作風建設、落實‘兩個責任’、解決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等全面從嚴治黨的多個方面。”
“陽光問廉”堅持不彩排、不預演、不通氣,真刀真槍、揭短亮丑、辣味十足,通過主持人犀利發問、網民尖銳質問、觀眾現場辣問,力求問清問題根源、問出責任所在。
7月11日在彭州舉辦的這場“陽光問廉”電視直播節目,已是《廉政瞭望》雜志記者王兆偉第3次擔任媒體點評嘉賓。
“沒有劇本、沒有彩排、沒有后期制作,節目是電視、網絡等多種媒體同步直播,一遍就過。”王兆偉告訴記者,為了確保節目應有的“辣”味,“甚至連所有參與拍攝者都是在節目現場才首次看到暗訪視頻。”
一種特殊的咬耳扯袖
作為廣元市“陽光問廉”節目主持人,何芳向記者回憶,節目開播的最初幾期,主持人和考評團的尖銳提問、不留情面,一度讓不少參加節目的領導干部很不適應。
“緊張”,是他們當中不少人的突出感受。
一次節目上,廣元市拆遷辦主任對市政府引進的重點企業建設用地難的問題輕描淡寫、顧左右而言他,主持人和現場觀眾則“打破砂鍋問到底”,連續追問9次,最后令該主任紅臉出汗、如坐針氈。
“一些人私下里曾試圖向欄目組打聽節目內容,一些區縣還成立了團隊專門研究應對‘陽光問廉’的提問。”何芳告訴記者,節目播出后,欄目組甚至還收到過匿名威脅,“有人打電話過來警告說‘你們要小心哦’。”
幾年來,“陽光問廉”始終保持“麻辣”的銳度,讓批評直言不諱,讓監督無處不在,讓“四風”無處遁形。最近幾期節目播出后,何芳發現,從一開始的不習慣、推脫責任到后來的直面問題、立行立改,參與節目的領導干部的認識和態度正在發生變化。
7月13日,因下屬木門鎮茶園荒廢問題,旺蒼縣分管農業的副縣長譚江第3次坐在廣元市“陽光問廉”節目的臺上。面對提問他不遮掩、不回避,有一說一,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當時在臺上沒考慮太多,就只想著把事情的來龍去脈給大家解釋清楚,下來抓緊解決問題。”
回想起兩年前,譚江第一次接到“陽光問廉”欄目組的通知時,“第一反應是這回攤上事兒了”。如今,在譚江看來,“陽光問廉”不是找茬,而是一種特殊的咬耳扯袖。
“如果看到哪一期‘陽光問廉’節目曝光的問題有典型性,我都會明確要求基層干部收看并做總結。”當記者問道,如果遇到自己當時也在臺上的情況,會不會在下屬面前丟面子,譚江聳聳肩笑著說:“這個還真沒想過。”
“陽光問廉”直擊庸政懶政、劍指不作為亂作為,成為黨員干部轉變作風的“助推器”,解決了一批過去長期未能解決的“老大難”問題。
“‘陽光問廉’不是一場讓官員出丑、讓群眾解氣的荒誕劇,而是通過曝光群眾身邊的具體問題,推動落實工作責任、轉變干部作風、提高行政效能,更好地促進整個經濟社會健康發展。”四川省紀委常委榮凌說。
“問廉”必問責,問責問到底
“陽光問廉”,絕不僅僅是在臺上一“問”了之。
“在第12期‘陽光問廉’節目曝光問題整改問責中,刑事拘留3人,問責16人,其中,黨紀政務處分15人,誡勉談話1人……”
這是7月13日,廣元市第14期“陽光問廉”節目一開場,“陽光反饋”環節中的一幕。
在每一期節目的開始,對此前曝光的問題整改情況進行公開反饋,是各地“陽光問廉”的常規做法。
四川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堅持“問廉”必問責、問責問到底,同時做好“問廉”后半篇文章,對節目曝光的問題實行掛牌督辦、整改銷號,既對問題整改情況跟蹤回訪,又對共性問題進行專項治理。
“問廉”一件、警醒一線、教育一片,不論是臺上還是臺下,“問廉”的過程本身就是黨員干部受教育的過程。
7月12日,對于射洪縣玉太鄉尊圣村堰塘整治不合格問題,射洪縣副縣長鄒清兩次回答均未通過考評團考評。坐在臺下的射洪縣委書記蒲從雙頓覺臉上“火辣辣”的,他當即跟旁邊的縣紀委書記交代,要以此事為典型舉一反三,全面摸排徹查。
盡管大多數時候都是在臺下做“陽光問廉”的觀眾,但蒲從雙認為,黨員干部不能做事不關己的旁觀者,而要把自己擺進去,使他人的教訓成為警示自身的素材。
一次,遂寧市“陽光問廉”節目曝光了蓬溪縣公安局辦戶口讓老百姓“跑斷腿”的問題。當時蒲從雙就在臺下,便趕忙把公安局長叫來詢問,得知射洪縣已整改完畢,他松了口氣又覺得后怕:“幸虧提前改了,否則上臺‘紅臉出汗’的就有可能是我了。”
在當地群眾眼中,這檔被稱為四川版“焦點訪談”的節目備受青睞。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5000余萬人次收聽收看“陽光問廉”,電視收視率、廣播電臺收聽率屢創新高。
把監督的話筒遞給群眾,“陽光問廉”已成為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的生動注腳。“期待通過這一監督模式,促使干部人人有擔當,讓群眾有更多獲得感。”何芳說。(記者 王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