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18-07-30 15:26:07
新華社蘭州7月30日電(記者 連振祥)經過8年的發掘,甘肅河西走廊早期冶金遺址考古工作有了重要收獲。考古表明,新石器時代晚期河西走廊一帶銅冶煉活動規模空前,形成了一個獨特的冶金區域。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近日發布了河西走廊早期冶金遺址考古發掘信息。信息顯示,河西走廊的冶金活動在距今約4100-4000年的馬廠文化晚期就已存在,至距今4000-3700年左右的西城驛文化時期,冶煉活動規模空前。西城驛文化和齊家文化在冶金遺址多有共存,形成“西城驛—齊家冶金共同體。”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陳國科博士說,這一共同體在冶金格局、冶金規模、技術特征、器物形態等方面呈現出自身的特色。
從2010年起,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學等聯合對張掖西城驛遺址進行了8年的發掘。陳國科介紹,調查最后確定張掖西城驛,民樂東灰山、西灰山,玉門砂鍋梁、古董灘,金塔火石梁、缸缸洼、白山堂銅礦等多處遺址與早期銅冶金活動相關。
西城驛遺址的發掘發現,銅冶金是西城驛遺址最具代表性的手工業,也是河西走廊新石器時代晚期至青銅時代最具特色的文化現象。
考古發現,西城驛遺址銅冶煉所用礦石主要來自河西走廊的北山地區。礦料分為兩種,一種為僅含銅的氧化礦石,有些殘留一定的硫化礦物;一種為含砷、鉛、銻等合金元素的礦石。陳國科說,當時使用了“氧化礦—銅”的冶煉工藝,以冶煉紅銅為主,存在先冶煉純銅,在冶煉流程后段添加含砷、錫等合金元素的礦石煉制青銅合金的技術。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介紹,在河西走廊地區早期冶金發展中,馬家窯—馬廠—西城驛—四壩人群是冶金技術的主要掌握者,齊家文化正是通過與這支人群的交流,獲取并廣泛傳播了冶金產品或冶金技術,從而對中國其他區域早期冶金技術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