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
2018-08-09 13:48:08
《最美的青春》:荒漠里的綠色守望者
當深陷荒漠,前路未卜,孤獨與絕望相伴,嚴寒與酷暑隨行,你是否還會繼續前行?在電視劇《最美的青春》中,主人公們毅然選擇了“是”。這些“林一代”憑借過硬的專業知識和頑強不屈的精神,在被國際林業專家判了“死刑”的塞罕壩上拓荒造林,用忠誠守護信仰,將荒漠變為綠洲,終成荒漠里的綠色守望者。
對馮程、覃雪梅等大學生們而言,“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揮灑熱血”不僅是一句口號,更是一種信仰。他們為夢想來到條件惡劣的塞罕壩,在抵抗風沙、勇斗群狼、抵御暴雪的過程中仍堅守初心,不懼寒暑,不畏失敗。在信念堅定之外,他們更敢于創新。在馮程的全光育苗法、覃雪梅擴大育苗面積提議的帶動下,全員參與到生產建設中來,不斷改進育苗方式,組建機械林場,大規模開展植樹計劃,最終取得馬蹄坑大會戰的勝利。可以說,這些伴隨著犧牲和奉獻的榮譽詮釋了奉獻中成長、挫折中堅強的最佳定義。
在事業成就之外,《最美的青春》更聚焦于這群青年的成長軌跡,為觀眾展現了馮程、覃雪梅等青年模范是如何在自身的努力和外界力量的助推下完成了人生蛻變。馮程初來塞罕壩有著年輕人的倔強和固執,也有著普通大學生的驕傲,認為專業不對口卻被要求種樹的行為不合理,自己應當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而父親的骨灰被埋“功勛樹”下以及初戀的離開,無疑是他觀念轉變的一個“導火索”,促使他主動擔大任上壩種樹,并承諾不完成任務絕不下壩。荒漠中的孤獨無助和樹木培育的不斷失敗,造成馮程性格上的固執和精神上的瘋狂。當覃雪梅等大學生私自拔下枯樹苗時,馮程的“夢”破碎。在一次次針鋒相對和科學碰撞下,覃雪梅等人用科學知識證明了自身行為的正確性,這促使馮程的思想發生轉變。從最初的固執堅守到現在的主動探索,馮程逐漸成為真正的綠色守望者。而覃雪梅等大學生也在共同經歷沙塵暴、群狼圍攻、為“功勛樹”而戰、樹苗育種失敗等難題后,彼此鼓勵、依靠、智慧碰撞,由最初的不得不服從分配,到主動為國家建設奉獻青春,在蛻變中提升自我價值,尋求共同的理想信念。可以說,他們在守候塞罕壩的同時,亦傳承著塞罕壩精神。
可貴的是,盡管刻畫的是青年模范,但《最美的青春》沒有把人物臉譜化、扁平化,而是展現了“守望者”們有血有肉的一面。覃雪梅起初對父親覃秋豐有很深的誤解,在與父親亦同事亦親人的相處中化解了矛盾,收獲了遲來的親情;而馮程與覃雪梅由“不打不相識”到惺惺相惜,兩人共同為理想奮斗,有情人終成眷屬;敢愛敢恨的季秀榮在尋找愛情的道路上歷經坎坷,最終在先遣隊員魏富貴的悉心照料下,迎來了愛情……這些人情冷暖讓故事顯得真實而動人。而在主要人物之外,對其他角色的刻畫也十分觸動人心:嚴寒積雪糧食供給不足,老劉頭背著物資沖在最前面,生命卻永遠靜止在那年冬天;馮程在荒漠中的第一個伙伴——忠犬“星期六”,在塞罕壩造林的艱苦歲月中與馮程相依為命,卻在樹苗初長成時壽終正寢……在這片土地上,塞罕壩的人們在收獲與失去、快樂與悲傷中不斷詮釋著生命的價值,他們將青春奉獻,讓溫暖滋潤塞罕壩大地。
從初出茅廬到安家生子,馮程、覃雪梅等人在逆境中成長,在建設中奉獻力量。他們不斷踐行綠色發展觀,用科學種植法促進生態環境與經濟的同步增長,既保護了綠水青山,又發展了金山銀山,完成了從物質拓荒到精神拓荒的巨變。每一位堅守者都在夢想與現實、放棄與前行中掙扎過,但為還塞罕壩一片綠洲,他們頑強不屈,執著前行,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關,終為塞罕壩披上綠色的外衣。這些“林一代”用青春書寫了綠色傳奇,用一生踐行著荒漠里的綠色守望者誓言,帶給觀眾的不僅是故事上的感動,更是靈魂上的凈化與啟迪。
(作者:陳童,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研究生)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