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2018-08-15 18:22:08
新華社長春8月15日電(記者陳俊 褚曉亮 張博宇)“世界那么大,我真的要去看看了!”
雖然我只是一棵普通的小秸稈,但我堅信自己一定能“出去看看”。在我的家鄉吉林省白城市,秸稈的日子可不好過,土地賊咸不說,還常年缺水,整得我們飽一頓餓一頓,自然長得又矮又瘦。
從小我媽就告訴我,秸稈的使命很簡單:奮力長,結大棒,天冷了,燒火炕。讓我別整天尋思一些沒用的,老老實實在家里呆著。事實上,我們中的大多數到不了家里,在地里就被廢棄燒掉了。
人們老說我們沒啥用,不值錢,燒了還污染空氣,說我們是霧霾的制造者之一。我可不想背著這個罪名,我渴盼著改變命運。
東北有句老話:事兒就不經念叨。這不,心心念念地盼著,還真讓我盼來了改變命運的好機會。
事情還要從我家鄉的變化說起。我生長的地方叫大安市大崗子鎮五勝堂村,村里人普遍都是從地里“刨食”,生活雖然窮不到哪兒去,但也不富裕。
去年,鎮上在脫貧攻堅中搞起了異地搬遷,建起嶄新的居民樓,把包括我們村在內的三個村的村民搬到了樓上。起初,大家伙兒還擔心住樓會不習慣,結果慢慢發現擰開龍頭就有自來水,打開閥門就有天然氣,樓里還是統一的地熱供暖,不僅農民伯伯們擺脫了挑水燒柴禾的日子,我們秸稈也終于從爐灶里“解放”了出來。
搬上樓后,大伙生活得舒適愜意,土地集中流轉了,農民到附近的企業上起了班。有的年輕人還出去打工創業,奔著城里發展,只剩下老人們在家閑著。
村里的高躍琴阿姨看到這種情況,就跟大伙說,這么閑著還不如學門手藝貼補家用。她把老人們都召集到了鎮上的新時代傳習所里,用我們的葉子編織工藝品。這手藝簡單好學,還不需要多大的力氣,連村里一些身體不好的貧困戶都能學。
每到上課的時候,小區里的大爺大娘們都會聚攏過來。在他們的巧手下,我們的葉子變身成了各種各樣的工藝品、小擺件,有精美的小提籃、有敦實的小米缸、有舒適透氣的小蒲團。大家都夸我們做成的工藝品有獨特的鄉村氣質,又精美又耐用。
大爺大娘們做好一件,高躍琴阿姨就收一件,再放到網上去賣,一件能賣上幾十元到上百元不等。因為我們的葉子綠色環保,大家的手藝還十分精巧,各種訂單不斷。有些上手快的大娘,一個月下來賺了近千元。
于是,我“火”了。村里人把我們收集到一起作為編織的原料,成了“香餑餑”,誰都不舍得再燒掉我們了。
隔壁的吉澤合作社看準機會,跟高躍琴阿姨簽了訂單,專門采購我們做成的提籃,用來給客人存放從大棚里摘下來的蔬菜瓜果。一個小籃子正好裝一斤葡萄,一個大籃子能裝三斤香瓜,拎起來就走,特別受歡迎。許多人看著籃子覺得很新奇,把菜晾到一邊,對著籃子各種拍照,然后“曬”到網上,我們搶了不少鏡頭。
我們的葉子有了大用處,剩下的莖部也被高躍琴阿姨收走了,她說這些莖部可以做成秸稈顆粒,是特別好的生物質燃料。鄉親們用三噸秸稈就可以換回一噸秸稈顆粒,這些顆粒燒起來熱量足,還沒有灰,很受歡迎。用高躍琴阿姨的話說,我們秸稈渾身都是寶,苞米棒子都比不了。
如今,我和我的小伙伴們實現了華麗“逆襲”。我們中有的被拿去做了生物質燃料,為人們提供光和熱;有的被做成了有機肥料,供養土地和牛羊;有的被編織成了別致的工藝品,成了城里人“追捧”的對象。我想“出去看看”的夢想實現了。
世界那么大,我相信我們的身影將出現在更多有用的地方。(漫畫:新華社記者 孫瑋彤 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