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18-08-21 10:18:08
新華社杭州8月21日電(記者余靖靜)浙江省麗水市景寧縣是全國唯一的畬族自治縣,“兩山夾一水,眾壑鬧飛流”的自然環境,當地農村學校自然“小班化”。在全縣的農村學校中,100人以下的小規模學校占比超過6成;15人以下的微小班級達到全縣農村教學班的60%以上。
自2006年開始, 在不少地方還熱衷于撤并調整教學點的時候,景寧縣反其道而行之,推動了一系列小規模學校的專項改革。“把小規模學校辦好了,景寧農村教育的地基就扎牢了。”景寧縣教育局負責人這樣說。
“變撤為改”,是景寧建設小規模學校的總體思路。景寧縣教育局認為,按照景寧的地形特點,撤掉一部分學校,勢必會造成農村孩子的入學困難;原封不動,老舊的設施條件也不適于現在的教學要求。所以,“改”是最好的選擇。
梧桐鄉中心學校,全校6個班,學生僅一百三、四十人。過去學校曾是危舊房,如今改造后,正對校大門的是中心花園,花紅柳綠,流水潺潺;標準的塑膠跑道、草坪球場,還有多媒體教室、直飲水設備……
改造,不僅改出了美麗校園,還改出了特色校園——梧桐鄉中心學校建起了“畬藥園”,提煉出了“梧桐家訓”。學生林紅燕說,雖然我在農村學習,但能在這個美麗的學校里學習生活,感到非常開心和快樂。
基于“地方傳統”的“文化改造”是小規模學校的必經之路,景寧縣教育局從有限的財政預算中劃撥專項資金,并成立專家智囊團,給學校出謀劃策。“崇孝文化”“三園文化”“多彩文化”“溫暖文化”等地方傳統文化特色,都體現在了小規模學校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上。
在大均鄉中心學校,學校編制了葫蘆絲校本教材。學生從一年級入學起,就免費領取一支葫蘆絲。每天的大課間,師生共同吹奏。大山里的“葫蘆娃”們,在畬鄉音樂的滋養中,越來越有自信。
為了保證小規模學校的教育質量,從2006年起,景寧縣先后啟動了三輪小規模學校的教學改革,充分挖掘這類學校特有的教學優勢,制訂出了15條教學常規。
這15條“農村微班”教學常規包括:充分利用“剩余面積”,將教室分為多個區角;根據學習需要,靈活變動座位安排;個性化布置作業,全體“面批”;嘗試探尋跨年級、跨學科的合班教學模式,等等。
“在大班中,教學設計精確到人是不可能的,但這已經是我們的教學常規。” 東坑鎮小教師毛美娟說。
據介紹,為了讓15條常規“落地”,縣教研室專設教研員“教學服務指導周”,每月下校把脈農村小班教學實施與推進情況。2017年在麗水市六年級教學質量監測中,景寧14所小學獲市“教學質量效益獎”,其中12所是農村小規模學校。
景寧縣教育局表示,新時期小規模學校的建設,景寧要重點突出“三個味”,即鄉土味、小班味和家園味。滋養每一位、發展每一位、溫暖每一位,使每一個畬鄉的孩子都能根植鄉土、豐富個性、幸福成長。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