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2018-08-22 10:50:08
“美顏”可以有,“真我”不能丟(云中漫筆)
手機不離手,隨時在網絡上分享自己的生活細節,互相點贊積累網絡信用值……多年前英劇《黑鏡》里的這些情節,因為手機攝影功能與社交媒體的普及,如今已在現實生活中逐步成真。這種變化生動地反映了媒介是如何深刻地改造著人類的生活方式。
在互聯網時代,隨著虛擬世界越發“真實”,我們從未像今天一樣渴望受到外界的關注。為此,我們每天花大量時間在社交媒體上發布自己的信息,包括點贊、評論以及發布圖片。“無濾鏡不自拍”成了大部分人的日常,大家會在修圖上花費很多的時間,以便讓照片在發布到網絡之前變得完美無暇,比如用修圖軟件使臉頰變得更瘦、更勻稱,使鼻子變得更高、更挺,使膚色變得更白嫩……值得注意的是,人們會把此刻的照片“當真”,認為這是自己真實的模樣。在2015 年的一項調查中,57% 的人承認會編輯自己在社交媒體上的照片,以提升個人形象。
然而,當人們沉浸在社交媒體上那些經過濾鏡包裝的自拍之中時,他們會很難分辨現實和網絡,以致于對他們的健康也產生了負面影響。近日,有外媒曝出,人們會帶著手機濾鏡美顏過的自拍來找整形外科醫生,希望能追求與自拍相似的效果。對此,有研究指出,頻繁使用美顏濾鏡會誘發一類被稱為“體象障礙”的心理問題,會對人們的自尊產生災難性的影響。“體象障礙”指個體客觀存在某種輕微的外貌缺陷或并不存在缺陷,但其主觀想象自己外表丑陋,并過分糾結,最終出現病態的重復性行為,包括抓撓皮膚、看皮膚科醫生或尋求整形等。據悉,約55%的整容醫生接待過為讓自拍更漂亮而做手術的患者。社交媒體上的美顏自拍讓人們脫離現實,創造出一種我們時刻都應該完美無缺的不當預期。但如果因為網絡上的美顏自拍就實施整形手術,可能不僅無法治療“體象障礙”問題,反而可能使其惡化。另外,有人研究發現,頻繁使用社交媒體的人感到孤獨的可能性,是輕度使用者的兩倍。還有調查顯示,社交媒體對青少年也影響頗深,會加深他們的焦慮和自卑感。
麥克盧漢在《理解媒介》一書中提出的“媒介即訊息”論斷,高度概括了傳播媒介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換言之,當人在使用媒介的時候,媒介也在潛移默化地改造著人。作為社會人,要正確認識到社交媒體對人的社會心理產生的影響,不要盲目沉浸在虛擬世界的完美感覺之中而迷失了自我。真實的自我,更需照顧與尊重。請善待自己的身體和精神,端正自己的審美觀。
龐 晟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