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2018-08-23 15:18:08
記者 | 楊萌 《財經國家周刊》
近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的哈佛大學亞洲與國際關系峰會(HPAIR)上,104名來自世界各國的青年學生參加了以“敦煌文化的現代化保護和傳承”為命題的“新文創”國際學生影響力挑戰賽。最終贏得冠軍的團隊作品是一款參考莫高窟建筑人字披結構造型、含有敦煌文化介紹的外賣包裝盒。冠軍團隊成員表示,希望能夠通過中國發達的互聯網平臺,借助外賣這個形式,將敦煌文化送達人們的日常生活。包括這個案例在內,本次挑戰賽上的參賽作品,幾乎全部被學生們設計成了游戲、體感互動裝置、微信小程序、APP等當下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文化承載形式。
作為一場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小試驗,“新文創”國際學生影響力挑戰賽令人感觸頗深。
在各方力量的推動下,傳統文化在今日中國的復興已經成為一個普遍趨勢。從以祭祀為代表的禮樂文明,到讀經、漢服,傳統文化獲得的關注日益強烈,卻也引發了一些質疑。
“穿越”,可能是目前人們對于傳統文化最突出的感受和疑慮。面對霓虹燈下行為藝術般的漢服少年,一般人多懷獵奇心態,研究傳統文化的學者很可能心頭百味雜陳。而“女德班”更是備受批評,甚至招致對傳統文化的質疑。
新奇和側目,而非接納和共鳴,實際上也是中國文化“走出去”在西方發達國家遭遇的某種困境。傳統文化如果不能為本國國民所理解和認同,又如何能夠代表中國走向世界?
回顧歷史,中國現代化的進程如此劇烈,以至于傳統文化根本無法從容實現改良、演進,乃至實現自身的現代化活化演繹。特別是一些傳統文化形式附麗其上的社會環境已不復存在,生存岌岌可危,承擔提升文化自信的重任就顯得捉襟見肘。最終,相當數量的傳統文化內容與公眾、世界的認知相隔巨大的“時代差”,急需利用新的文化生產方式,將中國故事對外講述。
寄望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塑造中國特色的核心價值和教化體系,首先應該解決的是傳統文化的現代化問題,以現代化的審美取向和文化需求,使之能為今日的世界順暢理解、自然接受。這正是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主要目標。
經過文化體制改革以來的發展與積累,文化娛樂行業已經形成了有一定基礎的運營機制。比如,在打造文化符號時,已不再局限于某一個領域,而是通過網絡游戲、網絡動漫、網絡文學、影視作品等,通過“網絡共創”、“多領域共生”等方式,塑造出擁有巨量用戶群、持續生命力和商業價值的IP(知識產權)形象。
在談到敦煌與騰訊集團的合作的“數字絲路”計劃時,敦煌研究院院長王旭東就曾表示,僅通過數字化對文物進行保存已經不能滿足現代傳統文化發展的需要。面對敦煌石窟這樣的傳統文化,如何與技術結合以提高其價值,讓孩子和大人都能從中獲得愉悅感或是參觀時所不能得到的全新感受,是非常重要的。
而作為全球最大的互聯網企業,2018年初騰訊集團提出名為“新文創”戰略構思,即以IP構建為核心的文化生產方式,目標是“打造中國更多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文化符號”。這是基于“科技+文化”基礎戰略,是騰訊在文化領域的系統性戰略思考,也是對于實踐6年的“泛娛樂”戰略的升級。
無論數字文化行業還是互聯網行業,都已明確感知到了新時代的中國需要有新的文化生產方式。2012年以來中國文化產業增幅始終保持在13%以上,但與“文化強國”仍有不小的距離,其表征就是在全球范圍內有廣泛認知、受到年輕人喜愛的文化符號還非常少。
為新時代的中國文化符號塑形,意義重大,使命艱巨,而路徑也在不斷清晰。傳統文化要想成為普遍的社會價值并產生深刻影響,既需要更多現代化力量的參與,更需要注重實踐與創新,在潛移默化中影響普通中國人的生活。(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