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2018-09-13 22:56:09
新華社武漢9月13日電(記者李偉)金秋開學之際,不少學生都在交流暑假夏令營如何度過,一些家長卻在抱怨:動輒花費上萬元的夏令營“傷不起”。每年暑假,全國各地各類中小學生夏令營熱熱鬧鬧,也總不時曝出諸多亂象,引發輿論熱議。近年來,我國各類中小學生夏令營市場火爆的背后,存在哪些亂象?如何規范?記者就此展開了調查。
夏令營產業化 動輒花費上萬元
夏令營回來后數名孩子高燒或嘔吐腹瀉,夏令營里遭遇猥褻、打罵虐待……搜索夏令營亂象不難發現,此類新聞近日不時曝出。記者調查發現,傳統文化夏令營蹭資源拼講解、游學夏令營游而不學、夏令營變成觀光購物游、夏令營變成培優班等問題更是不容忽視。
記者了解到,暑假打著博物館、傳統文化旗號的游學夏令營活動不少,但質量良莠不齊。有學生家長在網上吐槽:有的“老師”靠網上內容拼講解詞,甚至一本正經“胡說”;部分高價活動,卻只是帶著學生進入博物館,然后以“自主發現”的名義,讓學生自行“探索”。
來自湖北省十堰市的一位學生家長反映,近期孩子參與的游學夏令營只是走馬觀花地參觀幾所名校,剩下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參觀景點、吃美食,還誘導購物。記者了解到,尤其一些境外游學夏令營,會直接將學生帶入購物村,誘導購買奢侈品。
此外,不少英語、數學、化學、文學等夏令營,以教室授課為主要形式,披著夏令營外衣,實則卻是補課,使得夏令營變成了培優班。
同時,音樂、美術等藝術夏令營,以及籃球、足球等體育夏令營,也有發展成為“興趣班”的趨勢。武漢市一些小學生家長反映,學校平時以安全為由不好好上體育課,卻鼓勵學生假期參加體育夏令營,這無疑增加了家長的負擔。
記者調查發現,花樣百出的夏令營催生了不菲的報名價格。國內夏令營行程或訓練周期一般為7天,收費在3000至15000元不等。國際夏令營項目,一般兩周的時間,費用高達3萬至10萬元。一些包裝成游學夏令營的項目,相比同等路線的旅游產品,價格翻倍。
武漢大學城市安全與社會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尚重生表示,近些年來,我國夏令營發展迅速,但是高度的市場化、產業化,使得夏令營的每一個環節都充滿著商業的考量。“比如說一些機構和學校勾兌,老師帶團夏令營就可以免費旅游、免費出國,整個過程不乏滲透利益輸送關系。”
亂象背后:家長攀比焦慮、行業門檻過低、監管缺位
夏令營是暑假期間提供予兒童及青少年的一套受監管的活動,寓學習于娛樂,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但是為何夏令營存在諸多亂象?
“家長不知道把小孩送到哪個夏令營,不清楚質量,信息不對稱。”尚重生說,一些家長出于攀比從眾心理,只是道聽途說,就把孩子送到某個夏令營,市場良莠不齊的情況下,家長沒辦法辨別。
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這一行業在我國的資質門檻設置過低。除了教育機構,社會機構只要其公司是合法登記注冊,不超過范圍經營,就可以開辦夏令營。目前,不光旅行社、培訓機構在辦夏令營,網站、俱樂部,甚至地產公司都在辦。
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教授范先佐分析,夏令營活動往往涉及上課、旅游、食宿等活動,所以在質量、價格等監管方面,往往分散于教育、旅游、工商等不同部門。很多部門管同一件事情,每個部門都覺得應該是其他部門管,結果往往就是誰都管不了。
夏令營如何回歸美好初衷?
受訪人士普遍認為,夏令營整個行業的發展規范,離不開家長、學校、政府和社會等各方的共同努力,多管齊下,推動整個行業市場的規范,讓看上去很美的夏令營回歸初衷,讓學生真正有所樂、有所學。
“教育主管部門、監管部門,包括登記的工商部門,各個監管部門對夏令營的每一個鏈條都要負起責任來。”范先佐建議,我國應建立行業規范,明確細化各部門監管職責,推動建立夏令營協會,對行業進行監督規范。
“相對于學校教育而言,夏令營是一種社會教育。針對目前市場上缺乏專業教學人員的問題,有關部門應出臺相關老師的上崗資格考試規范。”尚重生說,應該對夏令營工作人員進行專業的崗前培訓,加大資格審核力度,確保項目的專業性。
專家建議,家長在幫助孩子選擇參加夏令營時,可以多詢問孩子的興趣方向,多考慮孩子的性格類型和特點,再結合孩子假期的時間長度和自身的經濟條件去理智選擇正確的夏令營活動,不可盲目追風攀比。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