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2018-09-18 08:22:09
近日,有員工因深夜未能及時回復微信被辭退,引發不少人的討論。微信是一種即時通信工具,現實中不少類似軟件已經變成生活與工作的必備。如何把握工作與生活的邊界、怎樣保障勞動者合理權益,成為很多人關心的議題。本期微議錄,我們選刊三篇來稿,一起出謀劃策,尋求解決之道。
分清輕重緩急
社交平臺大范圍覆蓋,工作與生活邊界模糊,網絡社交軟件參與辦公的模式促使大部分人的工作進入了“秒級響應”時代。“指尖辦公”填補了工作安排、溝通、分享等方面的空白,帶來了諸多便利。然而,無時無刻不在工作狀態的“隱形加班”,也帶來了不少煩惱。
其實,只有分清輕重緩解,才能讓指尖辦公提高效率。面對非緊急事務,盡量做到在工作時間安排妥善;面對緊急事務,用網絡社交軟件反而貽誤時機,更應該使用電話等方式通知到位;面對時效性不強的事項時,不妨緩一緩,有張有弛才能帶來更飽滿的熱情和更高效的狀態。總的來說,要依據相關規定,工作的歸工作,生活的歸生活,偶爾交叉一下無妨,但不可長期模糊。唯有如此,現代通信手段下的工作才是健康的、規范的,同時也是人性化的。管理者分清工作的輕重緩急,安排工作不偏不倚,員工才能甩開膀子、擼起袖子,我們的工作才會有持久的生產力。
——@閻語
關鍵還要見面
技術的產生和發展都來源于人的需求,微信等通信工具也是如此,它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影響日常的工作方式。但讓這個平臺承載什么、影響什么,完全取決于使用它的人。用得恰當,可以增進感情、推動工作;用得“越線”,就會產生心酸、變得累贅。技術越發展,我們越需要回歸為人服務的本質,把好平臺、好工具用得更好。
要看到的一點是,移動互通時代,“指對指”永遠代替不了“心連心”,“鍵對鍵”永遠比不了“面對面”。當大量的工作內容集聚在線上,人與人的溝通交流始終隔著冰冷的屏幕,就容易流失溫度和情感,而這恰恰是一個健康的團隊所需要的重要內容。因此,保障現代通信手段下勞動者的權益,創造科學高效的工作節奏,就要在“微來微往”的同時,多一點面對面、心連心的“你來我往”,兩者兼顧好,更有利于加深感情、落實決策、推動工作。
——@歐陽錫龍
打好制度補丁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要求休息時間“有微必回”,已經成為一種加班的形式,令不少人倍感壓力。尤其是微信等通信工具有著即時性的特點,更讓人神經緊繃。實際上,休息是為了更好地工作,信息化時代的“離線權”理應成為勞動者權益的重要內容。
凡關涉勞動者權益的,法律法規也要全域覆蓋。然而,網絡上的“隱性加班”隱蔽性極強,維權難度大;對于“隱性加班”時間如何計算和鑒定,缺乏完善的制度體系,導致監管乏力。從這個角度來說,護航職工“離線”的權利需要相關規定始終“在線”。必須著眼于新形勢下出現的種種問題,打好制度補丁,真正把保障勞動者休息權落實到網絡空間。同時,著力營造健康的工作文化,提倡更加人性化的管理機制、工作方式,推動企業競爭力和職工幸福感共同提升。
——@劉元通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