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青年報
2018-09-26 07:28:09
事件觀 不是什么都能叫“冰釋前嫌”
說到應該保護小朋友,沒有人會站出來反對。但有些小朋友犯了錯,如果保護不得法,甚至代價是大人犯更大的錯,那大家就不干了。因為大家會去想象,這里面除了小朋友原始的“壞”,有沒有大人世故的“壞”。
在剛剛過去的暑假,河南魯山縣16歲初中男生小趙涉嫌強奸17歲女生,被批準逮捕。
根據刑法,已滿16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發生了刑事案件,首先要由公安機關偵查,然后由檢察院審查起訴,最后由法院依法審理、定罪量刑。
按照魯山縣檢察院的描述,小趙的案子移送未成年人犯罪檢察科之后,檢察官傾注了不少心血——又是給雙方家屬做思想工作,又是為受害者聯絡心理咨詢師,最終通過當地調解委員會,讓嫌疑人和受害者家屬“自愿”簽訂和解協議書;同時,檢察院啟動羈押必要性審查,讓小趙終得取保候審。
開學伊始,小趙已經回校上課了。魯山縣檢察院將該案的辦理過程寫成宣傳稿在微博發布,標題是《魯山一初中生一時沖動犯錯 檢察官介入下雙方冰釋前嫌》,開頭是嫌疑人家屬中秋節送錦旗的情節。
這件事很快沖上了微博熱搜榜。
網友怒了:我指望檢察院幫我伸張正義,結果強奸案也能和解,能冰釋?
中國目前并沒有制度意義上的“刑事和解”,即在刑事訴訟過程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與被害人達成民事賠償和解協議后,能被免予起訴或減輕刑罰。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補償受害人,也給予施害者重返社會的機會。新修訂的刑事訴訟法,將一些犯罪行為納入適用“和解程序”的范圍,但強奸罪不在其列。近年來,只有一些地方司法機構在“刑事和解”領域作出過一些嘗試。
在接連咨詢了一位律師、一位法官和一位刑法學教授之后,我了解到一點“行業內的通識”:檢察院促成受害者家屬與犯罪嫌疑人家屬達成刑事案件“附帶民事賠償訴訟中的和解”,待案子到了法庭,法官會酌情輕判。刑法規定,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網友們也存在一些誤解,以為這個案子已經終結,嫌疑人逍遙法外。事實上,這是性質嚴重的公訴案件,必須走完司法程序,沒有“免予起訴”,法院也沒有作出判決,不可能就這樣結束。
只是律師對我說:“這孩子基本不會被判實刑了,特別是還取保候審,回去上課了,很可能最多判個緩刑。”
人們最想知道的其實是,辦這樁案子,看似合法的程序背后,有沒有違法?辦案過程中有沒有人瀆職?
因為法律的冰,對違法者應當是一樣堅硬,一樣苦寒,不能隨隨便便地釋。敲開一道口子,就是一道法治的罅隙,有人就可能把利益的鐵鍬伸進去,挖出通往自由的洞口。即使是對未成年人,一旦其觸犯刑法,“保護”也應該極為審慎,合法在前,一切在后,“保護”是初衷,但絕不能成為借口。
當然,這件案子有可能是“程序合法”的,并沒有任何見不得光的套路,只是“引人聯想”。但是,拋開這些不說,檢察院的辦案方式值得推敲,宣傳方式則極為不妥。
再來說一點“行內通識”。美國《聯邦刑事訴訟規則》規定了“辯訴交易”,簡單說就是案子到法院開庭之前,檢察官開出減刑或免予起訴的條件,換取犯罪嫌疑人的認罪供狀——用最少的司法資源處理最多的刑事案件。
其實,即使國內沒有這樣的制度,據業內人士表示,這種方式在國內也會用到。一些司法界人士猜測,小趙起初“對自己的犯罪行為仍存在模糊認識”,即不認罪,那么魯山檢察院的處理方式,會不會就是“辯訴交易”,用從輕、減輕刑罰為條件讓小趙認罪——卻因為立法沒跟上,辯訴交易不合法,不能承認。
這當然只是猜測。不過有些問題是實際存在的,比如取保候審,本來是公安機關的事,檢察院能做;比如促成民事和解,本來是法院的事兒,檢察院也能做。檢察院作為公訴機關,既擁有偵查機關的一些職能,又擁有審判機關的一些權限,在某些特定案件中,是足以影響案件最終結果的。
從標題來看,魯山縣檢察院的宣傳稿就已經犯了兩個錯誤。首先,“初中生一時沖動犯錯”,不僅是“犯錯”而是“違法”。第二句說“雙方冰釋前嫌”更錯,因為強奸是公訴案件,不是當事人家屬可以“化解”“私了”的。
再從這篇宣傳稿的內容來看,檢察院一味自我表揚,沒有對受害人及其家人的尊重與同情,被罵了,也該長長同理心。
說案普法沒有問題,但司法機關談案子,一定要厘清方方面面的法律解釋,要認真掂量對公眾的引導作用,更要慎重對待辦案流程、結果的后期影響。
法律應該保護未成年人,但這種“保護”,首先應當針對受害者,其次才是犯罪嫌疑人。我不知道,一位“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和8萬元民事賠償能在多大程度上消除那個小姑娘的創痛。但我知道,一次不合理的緩刑可能造成嚴重的后果。
有人會說,上重刑就能撫平創痛嗎?事實上,什么也消除不了那些真實發生過的傷害——所以,我們才需要法,法的警示作用和懲戒作用是公民能獲得安全感的基礎。我們需要公正不阿的執法者,也需要火眼金睛的監督者,包括廣大網友,他們會提醒那些對犯罪心存僥幸或試圖鉆法律漏洞的人——代價不易承擔。
從詞源上來說,冰釋之所以用來形容人們相互理解,和好如初,是因為造詞者與用詞者認為冰融化成水,蒸發后不留痕跡。
而我是個科學新聞編輯,堅信通過如今的科學技術,能找到每一個水分子存在過的證據——每一滴湖水都有一個細菌群落,每一滴自來水都有一個化學工廠,每一滴眼淚都有我們心里的鹽。
就像即使判了緩刑,犯過罪就會永遠帶著“刑事處罰記錄”。
秦珍子 來源:中國青年報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