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日報
2018-12-23 08:18:12
11月30日,位于沂蒙山腹地的大青山,草木蕭疏,一派冬日靜寂景象。
時光回轉,1941年的同一天,這里是槍聲隆隆的戰場。陷入日寇重圍的山東根據地黨政軍機關,經過艱苦卓絕的激烈戰斗,勝利突圍。戰斗中,18位大眾日報烈士長眠于此。
戰爭年代,黨政軍民團結一心,同仇敵愾,唱響了一曲蕩氣回腸的歷史壯歌。那時候,大眾報人一手拿筆、一手拿槍,在黨的領導下,與群眾心連心、肩并肩戰斗在一線。
新時代,一場脫貧攻堅戰又在沂蒙大地展開,大眾日報在這場史無前例的脫貧攻堅戰中,同樣沖鋒在前,交出另一張出色答卷。
一組組絢爛的鄉村振興圖、沂蒙風情畫,正在沂蒙大地上徐徐展開。
一場艱苦卓絕的勝利突圍戰
“我們來到老鄉家里,各家各戶都為我們燒姜湯,生火取暖。我們和老鄉們聚在火旁,說說笑笑,視如一家。”
——大眾日報原總編輯朱民
11月30日,重走創刊路前方報道組來到大青山突圍戰的原址。
1941年11月30日,大青山突圍戰在大青山腳下打響。隨同山東分局轉移的大眾日報戰時第二新聞小組,也在突圍的隊伍當中。
沂南縣黨史工作者鄭國華介紹,這場突圍戰,山東黨政軍機關近6000人的隊伍,絕大多數人員勝利突圍,300余人壯烈犧牲。大眾日報包括通訊部部長郁永言、大眾印書館編輯部副部長郭季田等18人,在戰斗中獻出寶貴生命。
在大青山突圍戰,以及此前和之后的戰斗中,大眾日報和當地群眾情同骨肉,血脈相連,并肩作戰。
曾經擔任大眾日報總編輯的朱民,在《沖破“合圍”的戰斗號角》一文中寫道,當時隨戰時第三新聞小組在東、西蒙山堅持打游擊,并利用戰爭間隙編輯出版大眾日報戰時油印版。一天晚上,隊伍在山谷駐扎休息,結果被夜間大雪埋了一尺多深。早晨,“我們來到老鄉家里,各家各戶都為我們燒姜湯,生火取暖。我們和老鄉們聚在火旁,說說笑笑,視如一家。”
大眾日報記者陳華魯《青山垂青史》一文回憶,大青山突圍戰之后,懷孕的大眾日報印刷一廠女工蘇秀春,為躲避日寇掃蕩,在山溝中分娩,因為天冷沒有棉褲,血在單褲上結冰而休克。“有位大娘迅速將她和孩子抱進附近的草屋內,又緊緊抱在懷里,終于暖和蘇醒,母子得救復生。”她愛人裝訂股長姚正武裝打游擊,回來看見妻兒平安,非常高興,便給孩子取名“姚平”。這樣的人間奇跡,被傳為佳話。
11月底12月初,重走創刊地前方報道組先后來到沂南縣大青山突圍烈士陵園、費縣大青山勝利突圍紀念館,面對大眾日報烈士墓和銘刻著這些烈士名字的紀念碑墻,在向先烈致敬的同時,更深刻地理解了大眾日報和這片土地、這里的人民共同浴血戰斗留下的那些感人故事,更深刻地懂得了新時代大眾日報的使命所在。
在新時代,沂蒙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大眾日報責無旁貸的奮斗目標。
一場史無前例的脫貧攻堅戰
“今年底,全村尚未脫貧的貧困戶,全部能夠順利脫貧。”
——沂南縣雙堠鎮柳泉峪村黨支部書記魏京理
大青山突圍戰打響的地方,現在屬于沂南縣雙堠鎮柳泉峪村,這也是一個省定扶貧工作重點村。
11月30日,重走創刊路前方報道組在這里欣喜地看到,大眾日報前輩們曾經奮斗犧牲過的這個貧困鄉村,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動下,面貌已經煥然一新。
來村里擔任第一書記的吳開成介紹,2017年2月駐村以來,隨著對大青山突圍戰歷史越來越多地了解,對革命戰爭年代群眾的奉獻和犧牲越來越多地了解,“在思考如何協助做好柳泉峪村抓黨建促脫貧工作時,感覺肩上的擔子格外沉重。”
發展產業項目扶貧,成為突破口。吳開成介紹,目前,全村發展起大櫻桃1000畝、烤煙600畝、蜜桃600畝、板栗500畝,建設櫻桃采摘大棚6個,引進食品加工廠一處,每年為村集體增收10萬元。這些收入,在脫貧攻堅期內,主要用于幫助貧困戶脫貧。
站在村口的文化欄前,柳泉峪村黨支部書記魏京理高興地說,“今年底,全村尚未脫貧的貧困戶,全部能夠順利脫貧。”
為了引領當地走上一條因地制宜,又能適應新時代、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吳開成說,柳泉峪村正積極推進鄉村旅游開發,并邀請同濟大學教授張德順前來幫助規劃設計柳泉峪村發展藍圖。
一個擁有沂蒙青山綠水的風景,又展示著當地獨特歷史文化的美麗鄉村,正出現在大青山下。在山東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中,這樣的美麗鄉村,也將成為其中色彩亮麗、活力旺盛的重要板塊。
一組色彩絢爛的沂蒙風情畫
“(大眾報業集團選派的第一書記)不僅帶來了項目、資金、技術、信息,更重要的是,帶來了先進的發展理念、務實的工作作風、高尚的人格情操,為蘭陵鄉村振興注入了豐富的內涵,贏得了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的廣泛贊譽。”
——蘭陵縣委組織部副部長宋慶保
11月26日,在臨沂市舉行的省派第一書記培訓交流會上,大眾報業集團第三輪第一書記工作組整體接受觀摩參觀,這也是臨沂市今年惟一一個以工作組名義被當作典型推介的第一書記群體。
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從2012年開始,在省直機關和企事業單位中開展“聯百鄉包千村”行動,選派“第一書記”到貧困村抓黨建促脫貧。蒙山沂水滋養壯大的大眾日報,永遠心系沂蒙鄉親。在這次行動中,大眾日報同樣走在第一方陣。
大眾報業集團選派的“第一書記”來到沂蒙老區,真扶貧,扶真貧,并且注重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在蘭陵縣的幫包村,他們通過發展特色產業,實現精準扶貧,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80年,與沂蒙人民同舟共濟。今天,大眾日報正努力用另一種“文字”,寫就一篇助力老區群眾脫貧致富的“大文章”。
現在,大眾報業集團選派的第三輪4位第一書記,分別在蘭陵縣車輞鎮的3個扶貧工作重點村任職。12月1日,在車輞鎮蔡村村頭,第一書記、大眾日報記者賈瑞君說,已經幫村里發展起優質小米、大棚木耳、紅丹脆棗等產業。今年底,蔡村集體收入有望突破15萬元。兩年前,這個村的集體收入還是零。
此前,大眾日報選派到蘭陵縣的第一書記,也都圓滿完成工作任務。第一輪到南橋鎮任橋村擔任第一書記的大眾日報記者馬玉峰,幫村里建設起以冬暖式大棚為基礎的高效果蔬種植基地,引導村里種植業升級,引導村民發展冬暖式大棚黃瓜、葡萄盆景等,使村集體此后十年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
第二輪到尚巖鎮葛村擔任第一書記的大眾日報記者張海峰,幫助村里成立合作社,由合作社投資50多萬元,建設蘭陵縣首個光伏農業大棚,棚上發電,棚下開展食用菌種植,效益良好。村里建設起120千瓦光伏電站。這些項目每年產生效益約15萬元,還為本村提供了一年超過3萬元的集體收入。
縣委組織部副部長宋慶保介紹,自2012年以來,大眾報業集團先后派駐蘭陵縣三輪五批16名第一書記,在蘭陵縣3個鄉鎮、9個村任職,解決了許多基層想辦辦不了、辦不好的實事、好事。“他們不僅帶來了項目、資金、技術、信息,更重要的是,帶來了先進的發展理念、務實的工作作風、高尚的人格情操,為蘭陵鄉村振興注入了豐富的內涵,贏得了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的廣泛贊譽。”
你養我以生命,我報你以繁榮。今天的大眾報人,正以強烈的擔當情懷,致力脫貧攻堅,助力鄉村振興,在沂蒙這片紅色土地上繪就一組組絢爛的沂蒙風情畫,讓紅色鄉村擁有一張美麗鄉村新名片的同時,在沂蒙大地打響了扶貧攻堅的“大眾”品牌。(于國鵬)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