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半月談
2018-12-29 23:35:12
半月談記者 侯文坤 林超 邵琨 宋曉東 劉良恒
鄉村振興,規劃先行。但在一些農村,目前仍存在規劃缺失缺位、規劃隨意變更、規劃與實際需求不匹配等亂象。缺乏科學有效的鄉村規劃,正在一些地方讓鄉村振興遭遇“絆腿”。
規劃“缺位”“錯位”“善變”
“這里要修路,那里要綠化,市里不同的部門都來指導。不同的部門領導要求不一樣,去年規劃建設的動物園,今年就要拆了建棚。”東部某省一個村的村民向半月談記者吐苦水。
該村的經歷并非個案。記者了解到,盡管規劃為先的理念被基層廣泛接受,但在“誰來規劃”上的分歧,導致一些鄉村有上級“大規劃”,無基層“小規劃”,多部門項目規劃,少地區全域規劃,規劃“缺位”“錯位”“善變”屢屢出現。
在福建省泉州市前黃鎮古縣村,一段3公里長的小溪在6年時間里修了4次堤岸。有趣的是每次修的標準都不一樣,于是形成了四段不同風格的岸邊風景:有的栽樹和灌木,有的用石頭堆砌,有的保持鄉土風貌,有的建起石護欄。
“都數不清以前做了多少規劃方案,辦公室都堆不下了。一個領導上來一個方案,還有規劃沒做出來就流產了。”調研過程中,有基層工作人員如是說。
規劃“隨意”不僅體現在“善變”的動物園和河堤上,還有缺位、失位的問題。長沙市委黨校政治學與領導科學教研部副教授徐良根對該市到黨校參加美麗鄉村建設專題培訓的村支書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22.6%已申報并啟動了美麗鄉村建設的村未制定規劃。此外,62.6%的村支書表示雖然有規劃,但談不上科學與完善——內容籠統粗糙,不具備可操作性;片面強調村容整治,忽視產業發展、精神文明建設……
施工隊拿著圖紙沒法施工
有的鄉村規劃由一些初衷很好但不切實際的上級政策統一設計,造成與基層需求嚴重脫節的“兩張皮”現象。
半月談記者曾在中部某縣的一個新型農村社區建設點看到,數十棟10多層高的住宅樓整齊排列,小區空空蕩蕩,墻邊多雜草,垃圾隨風飄,周圍是農田和普通農房……三四年前,當地大范圍推行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投入大筆資金,最終不少“爛尾”,有的建成后,由于農民在社區內沒有穩定的經濟收入而閑置。
“樓房蓋得快,招商和項目沒跟上,導致農民住進樓房沒活干,難以實現當初的美好愿望。”當地一名基層干部坦言。
基層干部群眾反映,鄉村規劃本應成為發展的“指南針”,但在一些地方由于沒有充分尊重農村實際需求,成了浪費資源、增加負擔的“絆腳石”。
由于與實際需要脫節,大學生黎雨老家的蓮花白蔬菜產業扶貧規劃去年以失敗告終。“村民表示當初開產業扶貧村民大會的時候,只是在形式上征求他們的意見……并不充分考慮村民對產業扶貧的意見和建議。”該學生在回鄉手記中寫道。
東部一個山區村曾想發展旅游業,花40萬元請規劃公司。結果該公司規劃圖紙的標高和實際情況不一樣,施工隊拿著圖紙根本沒法施工。后來才知道是拿別地方的圖紙套來用。
福建農林大學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朱朝枝說,現在做鄉村規劃的多是城市規劃設計公司,它們容易忽略鄉村規劃用途和受眾多樣性,往往產生“破壞性建設”。“現在的一些鄉村規劃,村民、村干部看不懂,被坑了也不知道。”
過好“規劃主體關”“科學合理關”
針對鄉村規劃亂象,專家認為首先要過好“規劃主體關”。項目和資金需要通過規劃去整合,應進一步理順規劃體系。基層建議,繼續推進縣(市)政府組織領導、相關部門參與、專項建設項目統籌的“多規合一”規劃編制機制,避免碎片化。
湖南省政府參事段建南說,應建立分層次、多級別的鄉村規劃層級體系,采取上下結合,相互銜接的技術路線,建立“研究-磋商-討論-決策”模式。
規劃編制要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結合,讓村民廣泛參與。“規劃應讓農民真正享有知情權、參與權、管理權、監督權,維護好、發展好、支持好農民群眾作為鄉村建設的主體地位。”云南鄉村規劃建設聯盟主席劉志安說。
同時要過好“科學合理關”。專家表示,要立足本地,擺脫鄉村規劃中的城市思維慣性,亟須培育一批懂農村的專業鄉村規劃設計人才,充實縣鄉村多級規劃隊伍,以滿足不同鄉村的不同規劃需求。
中國人民大學鄉村建設中心東南實訓基地秘書長繆光華建議,高校開設鄉村規劃設計專業,并在有關專業展開相關培訓,加快人才培養。同時,鼓勵一批具有鄉村規劃能力的公司發展,對進行鄉村規劃的公司設定資質門檻。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