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2019-02-08 14:18:02
春節假期,親朋好友相聚
很多人的飲食作息啟動“假期模式”
開始變得不規律
美酒佳肴、暴飲暴食都成了健康的“無形殺手”
那么,怎樣才能在假期吃出健康?
小編給您支幾招
假期飲食記住這8個飲食注意事項
助您健康過大年
一、三餐飲食有規律
春節心情愉快,進食量大增,容易過貪過飽,晚睡晚起又打亂了三餐規律,常常是早飯不吃,中飯亂吃,晚飯多吃。這種做法容易造成消化不良,還可引起急性胃腸炎、急性胰腺炎、膽囊炎等多種消化系統疾病發生,易使血脂、血糖、尿酸等升高,使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痛風等慢性病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因此,即使在節日期間,也應保持三餐有序有度。
二、烹制食物要既熟又透
很多食材中都含有天然的毒素,一些肉類食物中也可能存在寄生蟲和病菌。過節食材豐富,衛生安全方面也尤其要注意。山東省千佛山醫院營養科副主任程振倩表示,以肉類為例,如果烹調溫度達不到100攝氏度,就不能殺死肉類食物上的寄生蟲和病菌。如人們吃涮火鍋、海鮮、燒烤等,最容易使食物處于半生不熟的狀態,這時寄生蟲卵最為活躍,食用后被感染的幾率很高。另外,烹制不熟的扁豆、加熱不透的豆漿也都有毒素存在,食用后都可能會導致中毒。
資料圖片 新華社發(陳其保 攝)
三、葷素搭配,酸堿平衡
節日期間餐桌上往往以葷菜為主,肉類和油炸食品過多,雖然營養豐富、味道鮮美,但攝入過多會增加肝、腎負擔。因此不宜食用過多肉類食物,最好配以大量蔬菜、水果,保證葷素搭配。
四、糧谷類食品不能少
應特別注意避免只吃菜肴而不吃五谷雜糧,節日期間每日要保證糧食的攝入。糧谷類是淀粉等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來源,經過消化轉化成葡萄糖提供熱能,安全又經濟。對飲酒者來說,喝酒時補充足量的碳水化合物,可以減少乙醇性脂肪肝的發生。選擇糧谷類食品,要注意品種多樣化,米面、豆類、薯類等粗細糧都要有,使營養更加全面。
五、注意品種切忌獵奇
許多消費者春節期間絞盡腦汁去吃一些平時不經常吃的東西,以求換換口味,尤其以一些野味為多,如吃一些貓肉、鼠肉、蛇肉等等。專家指出,換口味還要以安全為前提,因為這些野味不是常見的肉類食物,其品質不在有關機構的檢測范圍之內,攜帶了哪些疾病、寄生蟲等等消費者都不得而知,安全隱患非常大。因此專家提醒不要盲目獵奇,貪食野味。
六、零食、飲料要節制
花生、瓜子、點心、糖果等都是春節期間招待客人或自己享用的常備零食,但要注意控制攝入量。這類小食品中油脂、糖、鹽、香料較多,過多食用,會難以消化,導致腹脹、口干舌燥,甚至情緒激動;飲料含糖量較高,會使體內滲透壓升高,越喝越渴。因此,零食要少吃,飲料也宜換成清香的熱茶或新鮮果蔬汁。
七、戒煙限酒保健康
春節不宜開懷暢飲,也不要空腹飲酒,要吃些飯菜保護肝臟和血液循環。另外,吸煙危害健康,親朋好友歡聚一堂時,為了自己和他人健康,更不應煙霧繚繞。
八、老人兒童飲食應當心
在歡慶佳節時應特別注意一些特殊人群的飲食安全。老人的飲食應多留意。由于他們的咀嚼及消化能力較弱,如果吃得不舒服,就可能患病,因此應選擇較軟或已切碎的食物,以幫助進食及消化。另外,節日食品豐富,孩子們飲食會無節制,尤其是吃很多小零食,而許多兒童的零食中會添加非食品級的色素、香味劑、防腐劑、保脆劑、發色劑、護色劑等,這些都是不安全的因素。另外,病人的免疫力、抵抗力低下,對食物的選擇更為挑剔,正常人食用可能沒有問題的食物,而病人吃起來也許就會出問題。
不小心患上“美食綜合征”怎么辦?
長沙市第一醫院神經醫學中心醫學博士周廣怡說,“美食綜合征”是節假日最容易患上的“節日病”之一,由于短時間食用大量雞、鴨、魚、肉等高蛋白食物,而出現頭昏、心慌等癥狀,有些人會表現為上肢麻木、下肢顫抖、腹部疼痛。
長沙市第一醫院神經醫學中心主任、主任醫師王愛民介紹,擺脫節日綜合征,要堅持健康的生活習慣,注意飲食搭配。王愛民說,不少人在節假日過多食用副食品,食鹽攝入就更多了,其血液中鈉含量偏高,不利于保持正常血壓;多吃含鉀較豐富的紫菜、海帶、香菇、蘆筍、豌豆苗、萵筍、芹菜等,能幫助鈉的排出。(完) 【綜合新華社、齊魯晚報、半島網、呼和浩特日報、蘭州日報、華西都市報等媒體相關報道】
文字:張艷紅
策劃:韓晶晶
監審:趙嘉麟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