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
2019-04-29 11:13:04
雄偉的長城腳下,美麗的媯水河畔,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拉開大幕。
“殺雞取卵、竭澤而漁的發展方式走到了盡頭,順應自然、保護生態的綠色發展昭示著未來。”“面對生態環境挑戰,人類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命運共同體,沒有哪個國家能獨善其身。” 在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立足美麗地球家園,著眼人類命運共同體,科學闡釋五個“追求”,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指明了方向與路徑,注入了情懷與精神,發起了同筑生態文明之基、同走綠色發展之路的倡議。
恩格斯曾這樣寫道,“美索不達米亞、希臘、小亞細亞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為了得到耕地,毀滅了森林,但是他們做夢也想不到,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為不毛之地。”世界生態文明史告訴我們,無序開發、粗暴掠奪,人類定會遭到大自然的無情報復;合理利用、友好保護,人類必將獲得大自然的慷慨回報。中國的綠色實踐便是“大自然的慷慨回報”最好例證。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開展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工作,推動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放眼微觀,更能感受變化的實質。有的企業淘汰落后產能,轉型新材料研發,開啟的是“以前按噸賣,如今按克賣”的企業新生;有的城市將生態包袱化為生態資源,成功實現了從“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的轉變。凡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踐行好的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不僅不會因生態環保而遲滯,反而更具活力、質量更高。中國綠色發展的成就啟示世界,綠水青山,從來都不是金山銀山的“攔路虎”,而是“敲門磚”。
然而,我們面臨的挑戰是艱巨的。全球工業化進程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質財富,也產生了難以彌補的生態創傷。唯有以熱愛自然的情懷撬動追求綠色的執著,發揚科學治理的精神,地球家園才能永葆生機活力。堅持幾十年如一日植樹造林,塞罕壩人民將昔日“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變成了“花的世界、林的海洋”;子承父志、世代相傳,騰格里沙漠南緣的6位老漢硬是在沙海造出了綠洲;綠染大漠,人進沙退,庫布其幾十年治沙,生動地闡釋了什么叫治沙又治窮的“綠富同興”生態經濟學……正是這種只爭朝夕的精神、持之以恒的堅守,實現了這樣的成就:全球從2000年到2017年新增的綠化面積中,約四分之一來自中國,貢獻比例居全球首位。而成就背后科學治理的制度建構與方式方法,向世界展示了生態文明建設應該如何決策、如何行動。
人類同住地球村,在自然的庇護中同呼吸、共命運。建設美麗家園是人類的共同夢想,沒有哪個國家是旁觀者。正如習近平主席所強調的,“唯有攜手合作,我們才能有效應對氣候變化、海洋污染、生物保護等全球性環境問題,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近年來,中國積極參與全球環境事務治理,日益成為建設美麗地球家園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積極維護者、建設者、貢獻者。從引導推動聯合國氣候變化《巴黎協定》《斐濟實施動力》等重要成果文件的達成,到倡議建立“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再到在中非合作中承諾“絕不以犧牲非洲生態環境和長遠利益為代價”……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之路,共筑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實現世界的可持續發展,正是全球生態治理的中國方案。
“山巒層林盡染,平原藍綠交融,城鄉鳥語花香。這樣的自然美景,既帶給人們美的享受,也是人類走向未來的依托。”習近平主席的詩意表達,寄托著對未來的期望。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今天,美麗中國的畫卷正在鋪展開來;未來,全世界攜手合作、并肩同行,我們就能讓子孫后代既能享有豐富的物質財富,又能遙望星空、看見青山、聞到花香。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