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半月談網
2019-05-14 09:39:05
小學生不會剝煮熟的雞蛋、不會拿掃帚掃地,大學生讓家長定期到校洗衣服、請家政公司來宿舍搞衛生……在部分學生和家長眼里,勞動無足輕重。
半月談記者走訪多所大中小學了解到,不少學校沒有開設勞動課程,一些學校雖然開設了勞動課程,但常常紙上談兵、形同虛設。受訪教師表示,當前“崇尚分數、崇尚快樂”的青少年不少缺乏勞動概念,不僅不熱愛勞動,甚至鄙視勞動,更缺乏自我勞動的習慣和意識。
要求學生洗自己的碗筷,也有家長反對
“一名小學生,吃飯時對著兩個煮熟的雞蛋發愣,不知道怎樣將雞蛋剝開,因為每次都是父母給他剝好的。”一名小學教師說,像這樣缺乏基本勞動技能的“小皇帝”“小公主”他見過不少。
“有一次看到學生去倒垃圾,中途垃圾袋破了,兩個孩子圍著折騰了10分鐘,都沒有把灑出來的垃圾清理好,因為他們連掃帚都不會拿,更不知道如何掃地,如何將垃圾裝進撮箕中。”長沙一位小學老師說。
“有些孩子‘蔥’‘蒜’不分,‘麥’‘稻’不分,勞動工具不會使用,勞動技能近乎零,更沒有土地情結。校園里隨處可見學生直著腰手拿掃帚,掃地不過一寸、頻率半分鐘落地一次的現象。”湖南省平江縣安定鎮安定中學教師李榮升說。
“一名外省的大學生,家長每個月來學校洗衣服、整理宿舍。還有的學生為了應付學校宿管的衛生檢查,請家政公司來宿舍搞衛生。”長沙理工大學一名輔導員介紹,以前的農村學生對于農活兒還有所了解,但現在勞動技能也大幅下滑。
一位小學老師告訴半月談記者,學生不愛勞動的表現千奇百怪。比如,不肯擦黑板,理由是會滿手都是粉筆灰;不會縫扣子,新買一件就可以了;掃地不干凈,因為沒人教過怎么掃。學校開展衛生大掃除,通知一出,就有不少家長打電話給學校說孩子體質弱,不能碰冷水、不能擦玻璃,甚至不能掃地、不能參加任何衛生勞動。
“我曾組織過一次‘我是媽媽好幫手’的主題班會,但學生說得最多的是‘在家不需要勞動,因為媽媽說只要好好學習,考出好成績就行了’。”平江縣三市中學教師余民強說。
“有的家長只要求學習,不要求勞動,連洗襪子、洗碗等力所能及的事都不讓孩子做,甚至書包都不要孩子自己背,學校午餐要求學生洗自己的碗筷都會有家長反對。”平江縣安定鎮水南學校教師李智高說。
多位受訪教師均指出,如今家長過多地包辦代替,造成一些孩子勞動觀念薄弱,不會勞動、不會料理自己的日常事務,獨立生活能力差;有的孩子還存在不愛惜、不尊重別人勞動成果,生活不節儉,“穿要高檔、玩要時尚”等表現。
勞動課紙上談兵、形同虛設
“不少學校沒有勞動課程,就算開設勞動課的學校一般也是每周一節。”一名教師透露,勞動課多為紙上談兵,比如九年級《勞動技術》課有安裝家用電器的知識,但上課時老師只大略講一下,根本沒有給學生提供操作機會。“這樣的勞動課已經脫離了實踐勞動,變成了純課堂勞技文化教育。”
部分學校的勞動課更是形同虛設。“為了應付檢查在學校課表上安排了勞動課,檢查的來了就上一下,等檢查的一走,勞動課拿來上語文或數學。”一名教師說。
半月談記者了解到,很多學校沒有開設專門的勞動教育課或勞動實踐課,一般只有中年級開始輪值打掃教室和公共區域衛生,而這都會被不少家長代勞。
“學校開設勞動課程積極性不高。一是學校安全利劍高懸,實際勞動操作存在安全風險,學校不敢把學生帶出校園;二是家長溺愛反對,阻力很大;三是勞動教育的專業師資力量跟不上,除了打掃衛生的場地外,無勞動實踐基地,開展困難。”一位小學校長直言。
家庭灌輸的一些錯誤勞動觀念更讓孩子產生價值偏差。一是鄙視普通勞動者,“你要是不好好學習,以后就像他一樣掃大街”;二是覺得孩子太小,與勞動無關;三是把勞動當負擔,怕影響孩子學習;四是勤勞已經是“貧困”的代名詞,“勞動光榮”變成了“誰家請得起保姆誰家就有面子”;五是有的家庭用勞動懲罰孩子,傳遞“我沒犯錯誤,不用勞動”“我成績好,不用勞動”等思想。
勞動觀念偏差、勞動技能低下對青少年的影響是深遠的。“畢業生‘眼高手低’不愿就業、培養一技之長的職業教育不受待見、生活中一味追求安逸不想奮斗、甚至年輕父母不愿生育等,都與勞動教育缺失有或多或少的關系。不少年輕人走入社會后適應期很長,勞動技能缺乏已經成為一個普遍的社會問題。”湖南岳陽民院附小校長方少文說。
勞動教育亟待落到“實處”
“當前,勞動教育出現了邊緣化甚至異化的趨勢,影響到了國民整體素質。重構勞動教育體系已是迫在眉睫的重要議題。”余民強說。
長沙市實驗小學校長王云霞說,學校的勞動教育要落到“實處”。比如,組織學生參與學校常規性的環境衛生勞動,嚴禁家長參與、頂替。同時,要有效開設勞動課程,學生要能參與到跟日常生活、當前社會建設息息相關的真正勞動或模擬勞動中去,這樣才能讓學生有真實的體驗,獲得真正的勞動技能。
平江縣漢昌學校教師李瀲滟認為,學校對學生的勞動教育不能只落實在課程中,而要把勞動教育滲透到學生的思想里。勞動教育是一個長期連續不斷的過程,需要學校和家庭雙方配合,言傳身教,讓孩子感受勞動的快樂,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
李榮升認為,勞動教育應該適應當地發展的需要,構建區域教材或校本教材。把江南的茶文化勞動教育教給內蒙古牧場的學生,把舟山漁場的勞動技術教給平江山區的學生肯定不合適,學生對這些生活陌生,既不容易接受知識,可感性、可學性、可用性也值得懷疑。同時,勞動教育還需要構建評價體系,要從勞動態度、勞動技能、勞動結果進行評價。
平江縣第四中學教師李鋒指出,學校應有較為全面的開設勞動課程的場所和配套設施,如勞技教室、勞動實踐基地等。此外,也應經常邀請各級勞動模范、技術能人到校講學或培訓實操,讓“崇尚一技之長,不唯學歷憑能力”的勞動思想和勞動文化深入人心。(半月談記者 謝櫻)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