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環境報
2019-08-09 10:07:08
當地球“余額不足”,我們怎么辦?
各國應推進可持續發展,彌補生態欠賬
◆本報記者張倩
“透支”信用卡額度已成為人們消費生活新風尚。提前支取、定期歸還,人們與金融機構達成契約。那么,當我們向地球“透支”生態資源時,我們是否有能力適時償還?
近日,環保機構全球足跡網絡(Global Footprint Network)發布報告,根據聯合國最新數據,人類又創造了一項世界紀錄——今年僅7個多月的時間,已耗盡全年自然資源分配量,進入了生態赤字狀態。
地球超載日每10年提前1個月
2019年的地球生態超載日比以往來得又早了些。數據顯示,自1970年12月29日地球首次進入“欠費”狀態以來,超載日每一年都在以驚人的速度提前到來。
“基本上每10年,地球超載日就往前提一個月。” 法國工業巨頭施耐德電氣中國區副總裁、公司事務及可持續發展負責人王潔說,“毫無疑問,我們在加速消耗資源。”
根據全球足跡網絡數據,1989年的地球超載日是10月11日,1999年的是9月29日,2017年是8月1日,2019年提前到7月29日。數據意味著,從今年8月開始至年底的5個月里,我們將過著生態“透支”的生活。
“當下,如果我們再不采取措施,地球資源被消耗完指日可待。”王潔說。
據施耐德電氣預計,未來40年,全球能耗將是現在的1.5倍,但仍有約10億人口未用上電,6300萬歐洲人口處于能源匱乏中。
針對如何延后地球生態超載日,全球足跡網絡提出一些建議——如果化石燃料開采減半,有助于將日期延遲93天。
但據近日發布的《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2019年報告來看,情況并不樂觀。數據顯示,在2018年,全球石油產量增加220萬桶/日,美國石油產量的增長打破了單一國家石油年產量增長的歷史記錄。
同時,煤炭消費需求也在不斷攀升。在此前煤炭消費量連續3年下降后,在2017、2018年實現了持續增長。發電用煤仍是煤炭消費增長的主要原因。電力需求的增長使得電力行業難以在短期內實現“脫碳”,這一點發展中國家尤為突出。
“全球能源消費和使用能源過程中產生的碳排放,在2018年的增速達到了自2010-2011年以來的最高水平。”BP集團首席執行官戴德立強調,這與巴黎氣候協定設定的加快轉型的目標背道而馳。
多國努力彌補“生態欠賬”
這個夏天,酷熱成為高頻詞。但其實,近年來,夏季高溫已成為常態,持續困擾著不少國家。
“對能源數據深入分析發現,2018年能源消耗的意外增長似乎與天氣影響有關。具體來說,全球多個主要能源消費國都遭遇大量的異常天氣。供暖或制冷等需求的增加導致了能源消費的增長。”BP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戴思攀表示。
因此,各國正在積極采取行動。7月,法國交通部長伊麗莎白·博爾內兼任了生態轉型和團結部長。博爾內在第二次環保內閣會議后宣布,法國將在2020年起對所有離境航班征收“生態稅”,以鼓勵公眾選擇環境影響更低的出行方式。
當前,國際航空業碳減排進度緩慢。法國希望借由此舉,影響歐盟其他成員國制定相關稅收政策,促進交通部門清潔發展。
中國繼續領跑可再生能源增長,占全球可再生能源增長的45%,超過經合組織所有成員的總和。根據《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披露的數字,盡管煤炭仍是中國能源消費的主力軍,但能源結構持續改進。2018年,中國可再生能源消費增長29%,占全球增長的45%。非化石能源中,中國太陽能發電增長最快,其次是風能、生物質能及地熱能等。
德國2019年上半年國內發電量為2900億千瓦時。其中,風能、太陽能、水能和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發電占比由去年同期的39%升至44%,再創歷史新高。
不過,德國聯邦能源與水業協會主席斯特凡·卡普費雷爾認為,必須要加速發展可再生能源,才能完成能源轉型設定的目標。按照德國政府最新的“能源轉型”計劃,到2030年時,德國可再生能源發電比例需達到65%,碳排放量較1990年需減少55%。
英國新修訂的《氣候變化法案》近日生效。英國成為第一個以法律形式確立到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的主要經濟體,清潔發展是其現代工業戰略的核心。同時,英國還在英格蘭西北部的柴郡籌建碳捕捉項目,預計2021年投入運營,每年將從大氣中移除4萬噸二氧化碳。
與一些國家積極行動相比,也有一些國家反射弧較長。這些國家消耗的生態資源還未超出其生態系統的提供能力,但事實上,即使是“生態債權國”,資源儲備也在逐年減少。如巴西,其擁有最大的生態資源儲備,但這些資源正逐步受到侵蝕。馬達加斯加和印度尼西亞也因為自然保護區的縮小而面臨生物多樣性的急劇下降。在澳大利亞,資源儲備同樣流失迅速,珊瑚白化問題依舊難以解決。
“我們的世界正走在一條不可持續的道路上。碳排放持續增長的時間越長,未來‘零碳排放’調整的難度和成本就會越高。這提醒我們,需要盡快做出改變,生態欠賬要及時算清,及時償還。” 戴德立說。
補上“欠款單”,有哪些打開方式?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么小時候對家用冰箱十分喜愛,現在我們卻對冰箱熱情不再?為什么現在的產品看起來使用壽命更短?為什么上世紀90年代,一條褲子可以穿三四年,如今洗過幾次以后,人們就不想再穿了?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ONE PLANET NETWORK近日通過短視頻給出了答案。數據顯示,從2004年-2016年,不少家電產品的使用周期不斷下降。產品廢棄無外乎以下幾個原因:機械故障、軟件故障和電氣故障、維修費用上漲。
同時,隨著經濟快速發展,消費升級在世界各地都有體現。不論是一分鐘可以售出幾萬件商品的直播,還是抽獎才能買到的限量款高價跑鞋,統統成為當代消費觀的真實寫照。
每當新的產品被制造出來,就意味著資源的消耗。為了促進消費,商家樂此不疲地生產新產品。過度消費應運而生。因此,“速度與激情”的快時尚消費觀亟須糾正。
UNEP給出了3點建議。首先,愛護產品設備。粗魯地拉開冰箱門只會讓它壞得更快,而小心手洗的牛仔褲會讓人穿得更久。
其次,養成修理產品的好習慣。“買買買就完事兒”的心態可不行,要鼓勵家庭成員和社會伙伴之間形成“修補還能起大作用”的消費價值觀,有助于彌補不少之前沖動消費的“生態欠賬”。修理代替購買,既減少了廢棄物,又增長了產品的使用壽命,綠色又低碳。
最后,面臨淘汰的產品,拓寬思路再利用。產品的功用可能不僅只寫在說明書上,也可以誕生在你的腦海里。用過的瓶瓶罐罐可以再利用如化身為花瓶,一些舊衣改造可以成為新的 “時尚單品”,舊家電可以成為展覽吸睛 “利器”……產品再利用,減輕了廢棄物處理的壓力,也讓綠色生活充滿創意的樂趣。
消費者的觀念如果發生轉變,將會激勵消費價值鏈上的其他角色行動。比如對企業來說,設計產品時,使用周期、易維護和升級也會隨之納入考量,產品功能性得到拓展,可持續的產品將走進千家萬戶。這些設計將會減少自然資源的消耗,延長廢棄物產生的周期,同時給消費者輸出科學環保的使用觀。這樣一來,綠色消費鏈將成為現實。這樣的生活方式,你期待嗎?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