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總書記回信后,這里變了樣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

2019-08-11 06:55:08

【編者按】

中南海連著最基層,人民領袖和人民群眾心貼心。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給基層干部群眾回信。從脫貧攻堅,到志愿服務;從大學校園,到民營企業;從祖國邊疆,到創新一線……一封封回信,飽含深情、字字暖心、催人奮進,體現著心心相印的人民情懷,蘊含著對治國理政的深刻思考,表達著對奮進新時代的殷切希望。

人民日報推出“牢記囑托 奔跑追夢——收到總書記回信之后”系列報道,與您一起見證發展變化、感悟初心使命。今天刊發第九篇《西藏隆子縣玉麥鄉:像格桑花一樣扎根在雪域邊陲》。

地處祖國西南邊陲的西藏玉麥鄉,一度是一家三口撐起的“三人鄉”,如今仍然是我國人口最少、人均面積最大的鄉。

“家是玉麥,國是中國,放牧守邊是職責”,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卓嘎、央宗姐妹回信中稱贊“你們這些話說得真好”,這質樸的話語,迅速從喜馬拉雅山南麓傳遍全國。

早上從拉薩出發,驅車沿雅魯藏布江向東,再向南翻過海拔5000多米的果木拉山和日拉山,顛簸10個多小時。傍晚,從臨崖山路俯瞰,青山環繞的小河谷地帶便是山南市隆子縣玉麥鄉。白云映照之下,村口那面漆在石頭上的國旗格外鮮艷。

“這一年多,玉麥的變化最大。”望著一排排新居和正在建設的工地,剛剛放牧回來的卓嘎、央宗姐妹開心地說。“我們一定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和關懷,看好守好祖國疆域上的一草一木,把玉麥建成幸福、美麗的小康鄉!”回憶起習近平總書記2017年10月28日的回信,58歲的卓嘎、56歲的央宗,臉上滿是信心和自豪。

申請前來落戶守邊的多起來

玉麥鄉面積3000多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600多米。過去因為交通閉塞、條件艱苦、生活孤寂,不少居民陸續搬離,人口最少時,只有老鄉長桑杰曲巴帶著女兒卓嘎、央宗姐妹一家三口堅守這里。

“不能因為玉麥窮就離開,這是國家的土地,我們得守著。只有人在,家才能看好。”卓嘎、央宗姐妹記住了阿爸的話,放牧巡邊一干就是幾十年。

1996年,兩戶人家回遷,玉麥的人氣漸漸增加,到2016年全鄉已有9戶32人。黨的十九大召開之際,卓嘎、央宗姐妹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表達為國守邊的決心,匯報家鄉的發展變化。

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勉勵,讓卓嘎、央宗等所有玉麥人增添了守邊固邊的信心和動力。

“玉麥又增加了47戶,現在有56戶197人了,申請前來落戶守邊的居民越來越多。”人氣旺了,玉麥鄉黨支部書記達娃也更忙碌了。

嶄新的輕鋼龍骨裝配式樓房,藏歷新年之前就已建好。老居民都入住了,新居民也大都搬了進來。

這些新玉麥人,來自附近的鄉鎮。“比以前的土房子好多了,又保暖又防潮。”搬來不久的倉決曲珍對新家很滿意,她的丈夫這天到山南市看車去了,打算貸款買輛卡車搞運輸。

玉麥人的日子越過越紅火,2018年人均年收入達到6萬多元,同比增長了11.1%。有了人氣,商店、餐館、家庭旅館、甜茶館也越開越多,竹器、雞血藤手鐲等手工藝品經常賣斷貨。

“別看玉麥人不多,在外上學的孩子可不少,如今有5名在校大學生呢。”達娃的語氣中透著自豪。

卓嘎、央宗姐妹無論到哪里放牧,都要在那里插上國旗。胡學民攝

鄉里用上移動支付

一年中大雪封山大半年,進不去出不來,曾經的玉麥近乎與世隔絕。去趟縣城,要翻兩座海拔5000多米的雪山,40公里的路,汽車至少走十幾個小時。新時代新氣象,好政策好光景,這兩年,玉麥人的生活完全變了。

水泥路通了,國家投入資金改善交通,因大雪封山導致交通不暢的時間從大半年縮短到3個多月。村民買了8輛車,去山南、去拉薩更方便了。“再也不用下雪天牽馬翻山了。”擔任玉麥鄉郵遞員20多年的白瑪江村告訴記者,因為泥石流、塌方、雪崩造成斷路的情況少了,郵包也比以前多了很多。

電網通了,2018年2月合閘送電,正式接入國家電網,不再擔心電壓不穩燒壞電器了,必備的酥油燈成了“文物”。“過去建的125千瓦小水電站,如今變成了備用電源。”鄉長胡學民對發展生產、改善民生更有底氣了。

4G信號通了、互聯網全覆蓋,鄉里都能使用移動支付。“我們家的客人多,手機支付方便得很。”開家庭旅館和小商店的村民白瑪次旺一家,普通話也講得流利了。

路網、電網、互聯網,玉麥的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改善,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連上臺階。“兩年前,大半年也收發不了一郵袋的東西,現在隔兩天就能運來滿滿四五郵袋的快件。”白瑪江村感慨。

玉麥鄉政府駐地玉麥村,從前只有幾百米長的一條街,如今變成了環狀三條街。邊境小康鄉建設全面鋪開,新的鄉黨委、政府辦公場所正在動工建設,學校、衛生院、公園、游客中心、玉麥酒店等也在規劃籌建。

“沒有總書記的關心、黨和政府的幫助支持,就沒有玉麥今天的新面貌。”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卓嘎參加今年全國兩會時,把黨中央關心玉麥,玉麥群眾心向黨和祖國的故事講給很多人聽。

守邊固邊還要興邊

國土在哪里,就要讓五星紅旗飄揚在哪里。2018年獲得“時代楷模”稱號后,卓嘎、央宗姐妹把這份榮譽化作更大動力,帶動更多干部群眾加入守邊行列。

放牧守邊,是生活更是工作,是本分更是職責。愛國守邊已融入玉麥人的血脈。

玉麥守護的邊境線很長,大部分地方谷深林密。“全程80公里,每人負重50斤到80斤,一走就得8天。”年前帶著鄉干部徒步巡邊的達娃說,“我們不以為苦,樂在其中。”

守邊固邊還要興邊。玉麥人開始琢磨蹚新路,興產業。

離玉麥村7公里,有4個新建的大棚,每個1000平方米。連著幾天,十幾名鄉干部把山上收集來的半腐木運到了大棚。

“前邊兩個大棚換好土了,用來種蔬菜。后面兩個大棚試種食用菌,半腐木就是當培養基的,技術員過兩天來了就能試種。”達娃向記者說起了發展的構想,要建成幸福、美麗的小康鄉,村民不能都放牧啊。從保護生態出發,山上的牦牛要控制在600頭以內,現在只有400多頭了。“我們的目標是打造玉麥良種牦牛基地,控制規模,縮短養殖周期,達到草畜平衡。新鮮蔬菜在我們這兒可是寶貝,將來一部分村民可以從事這一產業,以合作社的方式經營。”

種養之外,玉麥的旅游發展也很有潛力。賞杜鵑花,觀高山湖泊,穿云杉林,體驗高山牧場……玉麥“布拉加日”精品旅游徒步路線正在建設,已投資1000萬元。

央宗的兒子索朗頓珠是玉麥鄉第一個大學畢業生,本來有機會走出大山,但他毅然回到了鄉里。“我是西藏大學旅游專業畢業的,玉麥開發旅游項目,這下可有用武之地啦。”索朗頓珠說,“年輕一代玉麥人,一定會傳承和發揚前輩們的精神,當好神圣國土的守護者、幸福家園的建設者。”(原標題:《西藏隆子縣玉麥鄉:像格桑花一樣扎根在雪域邊陲》)

[責任編輯:楊凡、彭芳]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為了夢圓安居,創造幸福生活——習近平總書記牽掛的民生事之“住有所居”篇

為了夢圓安居,創造幸福生活——習近平總書記牽掛的民生事之“住有所居”篇新華社北京8月11日電。從“房住不炒”定位到房地產長效管理機制...[詳細]
新華社 2019-08-11

臺風壓境強風暴雨來襲 浙江金華筑起防汛防臺防線

臺風壓境強風暴雨來襲。金華山管委會供圖[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19-08-11

西藏林芝市波密縣發生4.1級地震 震源深度7千米

西藏林芝市波密縣發生4.1級地震。震源深度7千米[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19-08-11

向流星許個愿吧!英仙座流星雨13日將迎來極大

向流星許個愿吧。英仙座流星雨13日將迎來極大新華社天津8月11日電(記者周潤健)向流星許個心愿,是件很浪漫的事[詳細]
新華社 2019-08-11

記者手記:追風“利奇馬” 一座城市的溫暖與力量

新華社上海8月11日電。而在兩大機場候機大廳,我們感受不到明顯異樣,一部分旅客排隊辦理退改簽,秩序井然[詳細]
新華網 2019-08-11

臺風“利奇馬”致浙江遇難人數增至28人 20人失蹤

臺風“利奇馬”致浙江遇難人數增至28人。中新網杭州8月11日電據浙江省報災系統最新統計,截至11日8時,超強臺風“利奇馬”已致浙江497.9萬...[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19-08-11

臺風“逆行者”:基層干部防臺抗險 照引“平安路”

臺風“逆行者” 基層干部防臺抗險。紹興市新昌縣小將鎮村干部轉移受災群眾[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19-08-11

“利奇馬”過境溫情繼續:杭州各地上演最美“逆行”

“利奇馬”過境溫情繼續 杭州各地上演最美“逆行”“利奇馬”影響杭州。據了解,為減少臺風“利奇馬”對樹木的影響,徐曉民和同事們用鋼管...[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19-08-11

“利奇馬”預計今日在山東再次登陸 黃淮華北將有強降水

“利奇馬”預計今日在山東再次登陸。受臺風“利奇馬”和冷空氣共同影響,11日至14日,黃淮中東部、華北東部、東北地區大部等地有大到暴雨,...[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19-08-11

中國經濟縱深談:創新動能源源不斷后勁足

中國經濟縱深談 創新動能源源不斷后勁足創新動能源源不斷后勁足)。——如何看待我國科技競爭力[詳細]
人民日報 2019-08-11

受超強臺風“利奇馬”影響 多省火車停運航班取消

多省火車停運航班取消新華社北京8月9日電。記者從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獲悉,針對超強臺風“利奇馬”可能帶來的影響,為保證旅客列車...[詳細]
新華社 2019-08-09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