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8位普通百姓的奔小康故事 中國人過上了好日子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

2019-09-03 14:40:09

8位普通百姓的奔小康故事 中國人過上了好日子

從顏色單一到五彩繽紛

穿衣時尚又自信

宋麗娜 陜西西安某企業員工

老公出差在外,我把母親從東北老家接來幫忙帶娃。操勞了一輩子的母親趁周末幫我整理衣物。孩子穿不下的、大人穿舊的、樣式過時的……整整幾十件,收著占地方,扔又舍不得,最終被投放在小區的舊衣物回收箱,希望能幫到有需要的人。

母親告訴我,她小時候,新中國剛成立不久。那時,家里大人出門見客的衣服非常有限,其余大部分都有補丁。小孩子穿的衣服很多是由大人衣服改小的,實在不能穿了,就拆了當尿片、做鞋墊,總之不能浪費。

母親婚后生了我和弟弟,那時家里條件稍微好些了,穿得也有了起色。尤其過年時,媽媽總是要給我和弟弟買新衣服。不過那時的服裝款式單調、顏色單一,材質也不怎么樣。

等我長大了,改革開放的春風讓整個中國活泛起來,人們身上的衣裳款式越來越新潮,材質越來越好,顏色不再單一,而是鮮亮明麗,惹人喜愛。光是我倆兒子的衣服就多得很:內衣、外衣、睡衣、家居服……如今的國人,不僅要穿暖、穿新、穿好,還要穿出時尚、穿出個性、穿出自信。

本報記者 高 炳整理

從有啥吃啥到吃遍天下

三代餐桌變化大

梁肖然 天津體育大學體育文化學院大三學生

1938年,我的姥爺在山西晉城一個普通村莊里出生。在姥爺的印象里,新中國成立之初人們在“吃”上最大的特點,就是粗糧占據著一日三餐的大頭。春節是一年中為數不多可以改善伙食的日子,全家人一整年的節衣縮食,似乎都是為了這一天的豐盛。姥爺說,這樣的飲食結構基本持續到了改革開放前。

我媽是“70后”,1979年開始上學。那時全家人已能一日三餐吃上精糧。進入上世紀80年代,蔬菜種類開始豐富。

關于那個年代的年夜飯,我媽記憶里的關鍵詞是餃子。雖然同樣是羊肉餃子,但肉放多少、油放多少,都比姥爺年少時要“闊氣”多了。不過母親印象中的除夕小吃卻是五花八門。那些年的春節,茶幾上從原來的水果硬糖、瓜子、花生,漸漸變成了葡萄干、大白兔和健力寶飲料,水果也從原先只有蘋果,變成西瓜、香蕉、葡萄等很多品種。

進入上世紀90年代后,最大的變化是魚、海鮮等南方食材開始進入北方人的生活中。我媽說,那時已完全有能力“天天過年”。

我于1999年出生。跟姥爺和母親相比,最大的變化是早餐。我的早餐通常是一個煎蛋、一杯牛奶和一盤蔬菜,這是他們上幾輩人從來沒有經歷過的。

在學校食堂,我能吃到天南海北的美食。不想出門時,手機下單,外賣很快送達。周末還可以約幾個好友,或到“網紅”餐廳打卡,或尋找地方小吃,或一睹大廚“秀”技藝。總之,吃出文化、吃出品位的氛圍越來越濃。

從搬遷改造到就近上班

全家住進新樓房

田 天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工作人員

我們村原來所在的地方屬于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的搬遷范圍。2015年,我家早早簽了搬遷協議。經過3年多周轉房過渡,去年9月,我家領到了回遷房的鑰匙。

今年9月30日,大興國際機場就要正式投入運營,而我們這些原來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居民已經過上了好日子!

回遷小區的戶型設計、小區配套設施和綠化環境都非常好,早在選址時,相關部門就把臨空經濟區最好的地塊留給了安置房;設計中還融入了綠色建筑、慢行交通、智慧社區等新理念。所有住宅都滿足綠色建筑二星級標準,我們的生活熱水是由太陽能提供的。回遷房小區為了提高通行效率,保障交通安全,還施行人車分流,公交站點就設在小區門口。

從前,家里人出去買菜得走到很遠的集市上。現在,小區里的超市就能滿足需求;以前自家燒的暖氣總覺得不暖和,現在集中供暖解決了后顧之憂。如今,我和奶奶、父母一起住,一家人成了城鎮戶口,老人還領到了退休金,有了醫保,看病踏實很多。

更沒有想到的是,我們不僅住進了新房,還有機會進入機場上班,而且就在家門口,20多分鐘就到達工作單位,收入也比過去漲了1倍。這樣的好工作上哪兒找啊!

本報記者 賀 勇整理

從綠皮火車到高鐵動車

出行之路不再難

王振眾 浙江杭州阿里巴巴集團工程師

上世紀90年代,我第一次到北京時只有五六歲。別的記不得了,但對火車硬座記憶猶新。全車人幾乎都有無處不在的紅白藍塑料編織袋,成為那個年代的標配。

1996年,媽媽去四川探親走了一個多月,把我寄放在奶奶家。媽媽回來時給了我一個大餐盒,說是第一次坐飛機,看到飛機餐很好,就沒舍得吃,帶給兒子嘗嘗。小學畢業,我又去了北京,這次輪到自己坐飛機了。

2008年,我到北京上大學,第一次坐動車,從東北到首都,不用再在火車上看日出、聞煙味,1200公里,朝發夕至8小時,蠻震撼的。

現在,城市的軌道交通越來越方便,公交車、出租車、共享單車,從第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都能找到適合的交通工具。中國高鐵里程全球第一,高鐵已經成了國人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10年前誰會想得到呢?

如今想去哪里,不論飛機、高鐵,網約車、單車還是地鐵,只需打開手機,就可以邊走邊做決定,有時思緒甚至還趕不上腳步。現在出門不再是一件需要全家籌措良久的大事,普通人也輕松負擔得起。

本報記者 張一琪整理

從直過民族到共同富裕

唱著歌兒摘窮帽

李娜倮 云南省瀾滄拉祜族自治縣酒井鄉老達保村村民

“吉祥的日子我們走到一起,共同把心中歌兒唱起來,蜜樣的幸福生活滋潤著我,拉祜人縱情歌唱。”只要有音樂響起,老達保總會彌漫著濃厚的節日氣息。

老達保現在居住著119戶約500人,都是拉祜族。曾經交通不便,長期與世隔絕,是人們口中常說的“直過民族(指從原始社會或奴隸社會直接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的少數民族)”。

2006年以前,老達保村經濟總收入147.5萬元,人均純收入僅1715元,是個貧困村。但現在,我們靠著歌唱表演實現了脫貧致富。參演的村民去年人均增收5000元。

老達保有著豐厚的文化資源,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牡帕密帕》的保護傳承基地之一,村民能歌善舞。2002年,我們成立了老達保拉祜雅厄藝術團。從2005年開始,藝術團走出拉祜山寨,先后參加過中央電視臺《魅力十二》《民歌中國》《我要上春晚》等節目的演出。

2013年,村里成立了瀾滄老達保快樂拉祜演藝有限公司,我擔任副董事長。這是云南省普洱市第一家農民自發成立的演藝公司,采用“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村民全部成為公司股東,農忙時到田地里干活,農閑時彈吉他唱歌跳舞,探索出了一條以特色村寨建設推進脫貧攻堅的新路子。2017年,我們終于摘掉了貧困帽。

本報記者 石 暢整理

從缺醫少藥到大病報銷

看病就醫真方便

呷太措 四川爐霍新都鎮查爾瓦村村民

在我家里人的記憶里,新中國成立初期,醫院條件不好,技術也差,缺醫少藥問題很突出。村里當時流行一句俗語:“住上一次院,一年活白干”,生了病的人很多都是“小病拖、大病熬”。

在極其艱苦的醫療條件下,國家加強了對各種傳染病的防治,比如種牛痘、打疫苗,傳染病減少了,特別是孩子患小兒麻痹、傷寒的大大減少了。

改革開放以后,醫院數量越來越多了。不僅縣里有大醫院,鄉鎮有衛生院,村里還建起衛生室。醫療條件和技術也在持續改善,平時生個小病,在村衛生室就能看好,根本不用往縣里跑。

2010年6月21日,我的丈夫澤仁桑珠不幸被屋頂滾落的圓木擊中頸部,成了一個長年癱瘓臥床的殘疾人。原本以為天塌了,但幸運的是,在國家醫保政策幫助下,我們家挺過了這一關。9年來,從參加新農合到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再到獲得精準扶貧建檔立卡補助,丈夫看病花費高達18萬多元,我們自己只掏了3萬多元,其余部分都報銷了。真的感謝黨和國家的好政策,讓看病不再難不再貴了。

胡筱紅整理

從單一選擇到服務多樣

“銀發族”老有所養

魯 釗 河南南陽公務員

新中國成立之初,農村人溫飽都成問題,養老也只能在自己家里。豫西南的大山成為爺爺奶奶那一輩人不可逾越的屏障,很多人一生未去過縣城。好在爺爺奶奶在我父母照顧下安度晚年。像爺爺奶奶這樣只能在家終老的人,農村比比皆是。

如今父母漸入老境,但舍不得離開生活大半輩子的地方,我尊重他們的選擇,經常利用假期回家陪伴他們,帶他們外出游玩。改革開放后特別是中共十八大以來,老家的養老環境日漸優化。社區衛生室醫生和老年人家庭建立簽約服務關系,年紀大的老人外出不方便,醫生還上門服務。社區添置了健身器材、建起文化廣場,平時父母能出來活動一下筋骨,或者和其他老人唱唱豫劇。很多村鎮還建起敬老院、養老院,有醫生、護士、護工,條件很好,“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正在實現。

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已近2.5億。各級政府不斷完善涵蓋配餐、醫療、家政等多方面、多層次內容的居家養老服務網絡。近5年來,依托社區、以居家為基礎的多樣化養老服務,為老年人提供了助餐、助醫、助行、助潔等人性化的便捷服務,使廣大“銀發族”越來越有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從做廣告跑運輸到開出租

奮斗者都有機會

高世清 北京通順出租汽車公司司機

新中國成立后,我父母那輩就業主要是參加合作社,掙工分,然后換取各種生活用品。城鎮就業基本由國家統一分配,個人自主選擇就業的情況很少。

改革開放后,我看到南方發展很快,就想著何不到南方去見見世面。現在看起來,還真走對了路。1991年,我來到深圳蛇口,后來又輾轉到珠海、湛江、海南等地。在這些改革開放前沿,我發現了很多就業機會。當時,全國興起廣告業務,當地產品營銷和市場推廣還處在起步階段,我就選擇了這個行當,一個月能掙2400元到2600元。

兩到三年后,廣告行業的技術含量越來越高,我文化低的短板凸顯出來。經過仔細考慮,我回到北京從事個體行業,搞大貨車運輸,每天起早貪黑,天亮出車,天黑收車,工作時間不低于12小時。2002年后,我干起了出租車司機,從出租車公司租了一輛車,每個月給公司交5175元,剩下的都是自己賺的。這些年租金在漲,但是只要自己努力,還是能有盈利的。算下來,一年純收入也有四五萬元。比起以前干個體運輸,錢雖然掙得少了,但精神壓力、勞動強度也小了,每天都很快樂。在今天的中國,你奮斗了,就會有回報。

本報記者 彭訓文整理

宋麗娜

[責任編輯:楊凡、李娜]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財政部:7年來累計安排135億元用于中西部鄉村教師培訓

財政部 7年來累計安排135億元用于中西部鄉村教師培訓中新網9月3日電。在教育部3日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財政部科教和文化司副司長呂建平介紹...[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19-09-03

袁隆平寄語新學年:既要學知識 更要去實踐

袁隆平寄語新學年 既要學知識。對此,課文主角——90歲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語重心長地說,只有把課本與實踐相...[詳細]
新華網 2019-09-03

中英科學家還原5億多年前“地球大氧化”事件始末

記者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朱茂炎研究員與英國地質、古生物學者合作,還原出5億多年前地球含氧量的驟增過程。這次地球氧...[詳細]
新華社 2019-09-03

8月失信黑名單:聯合懲戒對象名單新增超29萬條

8月失信黑名單 聯合懲戒對象名單新增超29萬條中新網客戶端北京9月3日電9月3日,國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發布8月份新增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公示及...[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19-09-03

教育部:全國專任教師1673.83萬人 地位待遇不斷提升

教育部 全國專任教師1673.83萬人。任友群表示,這35年中,全國教師隊伍整體面貌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教師隊伍建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包括政策...[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19-09-03

浙大學者發明仿生修補液 可令牙齒“長”出牙釉質

可令牙齒“長”出牙釉質新華社杭州9月3日電(記者。朱涵)浙江大學化學系的唐睿康教授團隊發明出一種仿生修補液,在牙釉質的缺損處滴上兩滴...[詳細]
新華社 2019-09-03

“搶位大戰”循環上演,老舊小區“停車難”如何破解?

“搶位大戰”循環上演,老舊小區“停車難”如何破解。“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目前,至少有十多個省市的老舊小區改造方案明確把增加停車...[詳細]
新華社 2019-09-03

國家禁毒辦:中國不是美國芬太尼類物質的主要來源

國家禁毒辦 中國不是美國芬太尼類物質的主要來源視頻 中國政府已正式整類列管芬太尼類物質。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公布數據顯示,美因...[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19-09-03

教育部:教師教育院校達605所 師范生公費教育規模擴大

教育部 教師教育院校達605所。具有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院校144所,其中師范院校60所,非師范院校84所;具有教育博士學位授權院校27所,其...[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19-09-03

財政部撥付7.05億元支持18省份洪澇干旱救災

財政部撥付7.05億元支持18省份洪澇干旱救災中新網9月3日電。據財政部網站消息,近日,財政部下達救災資金7.05億元支持河北、山西、內蒙古等...[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19-09-03

國務院新聞辦發表《中國的核安全》白皮書

國務院新聞辦3日發表《中國的核安全》白皮書。白皮書說,原子的發現和核能的開發利用,給人類發展帶來了新的動力,極大增強了人類認識世界...[詳細]
新華社 2019-09-03

新研究說體細胞突變會加速衰老

新研究說體細胞突變會加速衰老新華社倫敦9月2日電英國愛丁堡大學2日宣布一項研究成果說,人體內如出現體細胞突變,會加速衰老進程,增加一...[詳細]
新華網 2019-09-03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