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wǎng)
2019-09-10 14:27:09
新華社北京9月10日電(記者于佳欣、岳文婷)“買供應糖半斤0.35元,一斤醋0.14元……”今年71歲的河北省涉縣遼城鄉(xiāng)西遼城村村民王益清,從20多歲起就有記賬的習慣。積攢至今,5本厚厚的“家庭賬本”,記錄著全家人的收支,也濃縮了時代的變遷。
王益清說,1978年,他們兩口子一年賺了248.93元,花掉248.56元,只剩0.37元。“光花在吃上面的錢,就占了六成。”
王益清說的六成,與經(jīng)濟學上的一個名詞“恩格爾系數(shù)”密切相關,即食品占家庭或個人消費支出總額的比重。這一系數(shù)越低,往往意味著生活水平越高。
放進70年的刻度看,這個數(shù)字變化明顯: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城鎮(zhèn)居民恩格爾系數(shù)超過60%,農(nóng)村的更高;到2018年,恩格爾系數(shù)下降到28.4%。70年,降幅超過一半。
與此相呼應的是,1949年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為49.7元,2018年達到28228元,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59.2倍。
70年來,恩格爾系數(shù)降低的同時,百姓的錢包越來越鼓,折射出中國經(jīng)濟增長的澎湃動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中國貿(mào)促會研究院國際貿(mào)易研究部主任趙萍說,恩格爾系數(shù)的降低意味著國人把更多錢花在吃以外,消費從物質(zhì)層面的滿足上升到精神層面的享受。
如今,王益清家用于食品的支出占比下降到5%,其他的支出項目卻越來越豐富。在她的賬本上,這些年有一項支出是固定的,那就是旅游。北京、西安、大連、桂林……賬本上的風景“坐標”越來越多。
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住更大的房子、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追一部最新上映的電影、把更多汗水揮灑在健身房……如今,很多家庭的賬單發(fā)生了變化,消費升級“看得見”“摸得著”。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wǎng)官方微博(@齊魯網(wǎng))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wǎng)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