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中國紀檢監察報
2019-09-12 19:43:09
640.webp (1)
640.webp
從新中國第一部電影《橋》開始,長影樂團先后為700多部經典影片創作錄制音樂歌曲。《我的祖國》《英雄贊歌》《花兒為什么這樣紅》……這些膾炙人口、久唱不衰的電影音樂歌曲,成為時代記憶。這是1964年長影樂團為故事片《英雄兒女》錄制音樂。(資料圖片)
“數字敦煌”利用計算機數字化技術永久且高保真地保存敦煌壁畫和彩塑的珍貴資料。30多年來,讓一批敦煌藝術精品通過數字平臺、數字展覽、手機APP等途徑走出敦煌。這是敦煌研究院莫高窟第146窟文物數字化保護項目工作現場。敦煌研究院供圖
今年6月,中宣部公布100首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優秀歌曲,雷振邦改詞編曲的《花兒為什么這樣紅》是其中一首,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歌聲,是中國人心中永不消逝的文化記憶。
1949年7月,第一次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在北平召開。中國共產黨號召一切愛國的文藝工作者進一步團結起來,廣泛發展為人民服務的文藝工作,由此進入“新的人民的文藝”時代。
“建立中華民族的新文化,這就是我們在文化領域中的目的”。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繼承和發揚民族文化中的優良傳統,重點發展文學、藝術、戲劇、電影等文化事業。1956年4月,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毛澤東提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
1961年,《電影文學》發表作家烏·白辛的劇本《冰山上的來客》,講述新中國成立初期帕米爾高原塔吉克族軍民驚險的反特故事。劇本深受讀者喜愛,長春電影制片廠決定拍攝。
當時在長影工作的作曲家雷振邦,擅長編寫少數民族題材的作品,曾創作過《五朵金花》《劉三姐》等影片音樂。接到為《冰山上的來客》作曲的任務后,他去新疆采風,到達塔什庫爾干,登上帕米爾高原,被自然景觀和當地少數民族群眾生活震撼。他還去了許多位于喀喇昆侖山上的哨所,有的在海拔4000米以上,要在風雪中徒步近一天。
雷振邦從邊防哨所塔吉克族戰士那里,聽到了當地廣為傳唱的歌曲《古麗碧塔》描述的感人愛情故事。帶著對邊疆軍民的感情,他將這支民歌改編為電影中的歌曲,“花兒為什么這樣紅,為什么這樣紅……”
1963年影片上映后,《花兒為什么這樣紅》傳唱大街小巷,成為經典。雷振邦用俄國音樂家格林卡的名言說:“真正創作音樂的是人民,作曲家只不過是把它們編成曲子而已!”
人民創造了屬于自己的文化,文化又成為一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獨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為中華民族克服困難、生生不息提供了強大精神支撐。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優秀文藝作品“百花齊放”,鼓舞著人民用雙手創造幸福。
《冰山上的來客》上映這一年,25歲的杭州姑娘樊錦詩從北京大學歷史系畢業,北京、上海都可以留下,但她選擇了敦煌。幾十年來,她一直致力于石窟考古、石窟科學保護和管理。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敦煌研究院在全國率先開展文物保護專項法規和保護規劃建設,擴大國際交流合作,敦煌石窟的保護研究逐步與國際接軌。
1987年12月,莫高窟申遺成功后,越來越多的中外游客來到敦煌。樊錦詩提出了“數字敦煌”的構想,運用高科技手段為敦煌壁畫、泥塑和洞窟分別建立數字檔案。
“給佛拍照”,是石窟數字化最簡單的解釋。在昏暗的洞窟中,專業人員自制軌道、燈箱,分層、逐行拍攝壁畫,然后利用計算機技術,將數量龐大的照片逐一比對、拼接和修正。莫高窟有735個洞窟、4.5萬平方米壁畫、2000多身彩塑,數字化工程十分浩大。
2014年,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向公眾開放。直徑18米的球幕影院中,通過數字化取得的壁畫素材纖毫畢現,游客可以飽覽敦煌藝術的壯美。2016年,“數字敦煌”資源庫上線,30個洞窟的高清圖像及全景漫游,免費在網上公布。次年,“數字敦煌”英文版上線。
喬兆福,祖籍河南,兒時跟隨父親戍邊,從此扎根敦煌。莫高窟數字中心成立后,他們攝影、后期小組,每天都要在山上洞窟里待7個小時,拍攝并校驗150張照片。耗時最長的61號洞窟,高9.8米,壁畫面積756平方米,前后投入4個攝影小組20多名工作人員,兩個半月累計拍攝47000多張照片。至今,他和團隊已經拍攝了數十萬張洞窟照片。
喬兆福說:“有時候枯燥得讓人發瘋,需要停下來到洞窟外面走一走,散散心,才能繼續工作。但看到取景器里那些千年以前的壁畫、塑像,還有采集完成的數字作品,又頓時有了干勁兒。”
截至2018年,敦煌研究院已完成180余個洞窟壁畫的數字化采集和120余個洞窟的全景漫游。建設完整的敦煌石窟數字檔案,以現代科技手段,讓世界文化遺產“容顏永駐”。
中華文化既是歷史的、也是當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中國人民一直在繼承中轉化,在學習中超越。
進入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堅持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文化領域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展現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理念、胸襟、氣魄,文化自信得到彰顯,主旋律更響亮,正能量更強勁,人民文化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文藝創作持續繁榮,由“高原”向“高峰”邁進,國家文化軟實力大幅提升,許多優秀作品既體現中華文化精髓、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也符合世界進步潮流。
科幻作家劉慈欣從小在山西陽泉長大,7歲那年,東方紅一號人造衛星升空,在他心里埋下了星辰大海的夢想。
畢業后,劉慈欣分配到山西娘子關電廠。工作之余,他的筆尖在科幻世界里游走。連續12年,他獲得中國科幻文學創作最高獎“銀河獎”。
2015年8月23日,第73屆世界科幻大會頒獎,美國航天局宇航員從國際空間站用視頻連線,宣布劉慈欣的小說《三體》獲得“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2019年7月4日,《三體》日文版正式開售,當天就登上日本亞馬遜文藝作品銷量榜榜首,一個月銷量突破10萬冊。到目前,《三體》全球累計銷量已超2000萬冊。
劉慈欣的作品展現了當代中國人對未來和宇宙的向往,在對人類命運的關注中,體現了中國風格和家國情懷。他說,只有國力繁榮、民族復興的國家,才能為優秀科幻文學培育肥沃的創作土壤。
在世界舞臺上,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和劉慈欣一樣,講述著中國故事,向世界展現全面、立體、真實的中國,中華文化正成為中國走向世界的閃亮名片。
文化是國家、民族的靈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為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提供了重要支撐。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中華民族創造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也一定能夠創造出中華文化新的輝煌。70年的奮斗成就,正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繁榮中華文化,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一個民族才能真正走向偉大復興。
(本報記者 李自強)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