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2019-10-16 09:32:10
百年南開園,秋日朗照,滿目光明。
中心花園內,嚴修與張伯苓的塑像坐擁一片綠蔭,身上灑滿溫暖的光;馬蹄湖水映照著周恩來塑像,一句“我是愛南開的”,穿越時空久久回響;還有新開湖、老校鐘,映照出的,是思想潮汐的綿綿不歇,是幾代中國人自力圖強、興辦現代大學的光輝歷程。
10月17日,南開大學將迎來百歲華誕。
1919年,五四運動大潮之中,國家危難之際,嚴修、張伯苓選擇了教育救國之路,創建了南開大學。這樣的肇始與發端,鑄就了百年南開強烈的愛國魂、報國志。
2019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南開大學考察調研時指出,南開大學具有光榮的愛國主義傳統,這是南開的魂。
南開園內,每一座建筑、每一方草木都飽經歲月,記錄著救亡圖存、“興學強國”的歷史,織就出一幅豐厚的人文畫卷。“為國家辦教育,辦以國家為最高目的教育”“以中國歷史、中國社會為學術背景,以解決中國問題為教育目標的大學”“知中國,服務中國”等思想,鼓勵一代代南開人矢志不渝,愛國奮斗。
世紀滄桑 巍巍蕩蕩
廣義言之,學校則教之為人。何以為人?則第一當知愛國
“你是中國人嗎?”“你愛中國嗎?”“你愿意中國好嗎?”
2019年南開大學本科新生開學典禮,中國工程院院士、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重溫老校長張伯苓1935年在開學典禮上的“愛國三問”。這是歷史之問,更是時代之問、未來之問。
“是!”“愛!”“愿意!”“愿祖國繁榮富強!”4000余名新生言語鏗鏘。
“建校百年來,學校在學科建設、學術發展、人才培育等方面,一以貫之地秉持鮮明的愛國主義導向,使愛國主義的光榮傳統成為南開之魂。”南開大學黨委書記楊慶山說。
是的,愛國是南開的底色。校史館內,一張張老照片是最好的印證——
19世紀末,見證了甲午戰敗的嚴修和張伯苓意識到,“自強之道,端在教育”,于是,秉持“創辦新教育,造就新人才”之理想,開始興辦現代學校的探索,也開啟了一條南開與國家民族命運休戚與共的愛國奮斗之路。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南開學生將國恥“銘諸心坎”。1934年,第十八屆華北運動會上,南開學生揮動旗幟,組成“毋忘國恥”“收復失地”等標語,全場幾萬名觀眾報以“狂風驟雨般的掌聲”。1937年,抗日救亡運動中的南開大學,慘遭侵華日軍野蠻轟炸。南開師生群情激昂,“被毀者為南開之物質,而南開之精神,將因此挫折而愈益奮勵。”全面抗戰爆發后,南開與清華、北大一道,書寫西南聯大“剛毅堅卓”的8年歷史,創造出戰時高等教育的奇跡,成為中國現代教育史和文化史的驕傲……
走出校史館,全國各地趕回來的校友們心潮澎湃:“南開百年的歷史,是一部知識分子救亡圖存的歷史,是一部現代教育體系銳意探索的歷史,更是一部無數青年與祖國共命運的愛國歷史。”
一百年來,一批批南開青年奔向祖國最需要的地方。他們中,有的投筆從戎,有的到西部支教,有的投身“三農”事業,有的到街道或鄉鎮工作。2017年,8名南開學子參軍入伍并致信習近平總書記匯報心聲,總書記回信肯定:“自古以來,我國文人志士多有投筆從戎的家國情懷。抗戰時期,許多南開學子就主動奔赴沙場,用鮮血和生命詮釋了愛國、奉獻的精神內涵。如今,你們響應祖國召喚參軍入伍,把愛國之心化為報國之行,為廣大有志青年樹立了新的榜樣。”
回望,是為更好地前行。站在百年的歷史門檻,那些厚重的歷史回聲,穿越時空,在南開園回響。
允公允能 日新月異
“允公”,是大公,而不是小公。“允能”,是要做到最能,要建設現代化國家
每年金秋時節,接到南開大學錄取通知書的新生,第一眼所見便是熠熠生輝的八字校訓——“允公允能,日新月異”。
在老校長張伯苓看來,“允公”,是大公,而不是小公,惟其允公,才能高瞻遠矚,正己教人,發揚集體的愛國思想。“允能”,是要做到最能,要建設現代化國家,要有現代化的科學才能。“日新月異”,是每個人不但要能接受新事物,而且要能成為新事物的創造者;不但要能趕上新時代,而且要走在時代的前列。
本著這樣的思考,南開大學辦學之初便向社會敞開大門。開辦暑期學校,“改善國內教育氣象”。開風氣之先,設置東北研究會、經濟研究所、應用化學研究所等直接為社會服務的系科和研究機構,“為社會謀進步,為公共謀幸福”。
教育思想上愛國報國,辦學理念上“知中國、服務中國”,教學、科研、社會服務、文化傳播便有了大格局——
開國繼興,農業生產面臨嚴重病蟲害,楊石先教授響應“勇于承擔國家任務”的號召,毅然放棄深耕幾十年的藥物化學研究,轉入農藥化學等國家迫切需要的領域,取得“敵百蟲”等一系列重要成果。
從1956年開始,何炳林教授主持試制離子交換樹脂,為我國原子能事業發展和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作出重大貢獻,被譽為“中國離子交換樹脂之父”。
改革開放新時期,主動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增設一批新專業和研究機構,形成教學與科研兩個中心。
1981年,率先在國內高校設立社會學專業班,1982年成立社會學系。
1983年,率先與加拿大約克大學聯合培養研究生,創造“南開—約克模式”,為國家培養大批高層次管理人才。
2002年,參與組建中國APEC研究院,連續多年為中國參與APEC會議提供咨詢報告。
2018年4月,成立全國首家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研究中心。
2019年9月,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共建南開大學21世紀馬克思主義研究院。
歷經百年所積淀的南開精神和南開品格,已經形成了強大的凝聚力,滲透于南開人為學做事之中,鼓舞著南開人為民族復興不懈奮斗。
進入新時代,“公能教育”煥發出新的時代光彩。
學校把愛國主義教育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積極推動“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實施特色“公能”素質教育,以課堂教學、校園文化、社會實踐“三位一體”的育人模式為載體,把校訓所體現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到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育人實踐中。
“今日看,公、能著眼的是以德為先、能力為重的全面素質教育最主要的兩個方面,培養目標是全面發展、勇于創新的高素質人才。”曹雪濤說,“希望南開學子懷揣淑世為公的情懷,把事業發展與人生價值結合起來,把個人進步與國家命運結合起來,投身于新時代愛國報國的實踐中。”
星光熠熠 清芬挺秀
創辦新教育,造就新人才。薪火相傳,名家輩出
公能校訓,薪火相傳;名家輩出,桃李滿園。
在以“公能日新”為核心要素的育人理念下,南開大學重視對學生科學精神的培養,強調“體德之兼進,體與育并重”、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形成了“愛國、敬業、創新、樂群”的光榮傳統,使人才培養質量始終保持一流,涌現出一大批優秀人才。
他們中,有“人民的好總理”周恩來。他們中,有世界著名物理學家、被譽為“中國物理學之父”的吳大猷先生。他們中,有數學泰斗陳省身先生,因其對整體微分幾何的卓越貢獻,被公認為“20世紀偉大的幾何學家”……
大學者,大師之謂也。百年來,更有一大批名家受南開大學敦本務實、腳踏實地的校風感召,來校任教。著名詩人、翻譯家穆旦,著名經濟學家、政治學家楊敬年,知名哲學家、邏輯學家溫公頤,著名理論物理學家葛墨林,譽滿海內外的中國古典文學權威學者葉嘉瑩……都是其中的代表。
要把建設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質教師隊伍作為大學建設的基礎性工作,是習近平總書記對高等教育提出的期望。堅持人才強校戰略,外引內培,加大力度延攬戰略科學家和有發展潛力的優秀中青年人才的同時,提高教師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教學科研能力,打造一支“素質提升、德業雙馨”的教師隊伍,是南開大學教師隊伍建設的扎實實踐。
“柔蠶老去應無憾,要見天孫織錦成。”已95歲高齡的葉嘉瑩先生,至今仍活躍在南開園,與學生、與詩詞做伴。她說,“任何一種學術文化得以延于久遠,都賴其有繼承和發揚的傳人,教學正是這樣一種神圣的工作。教書是我最大的快樂,我愿意把這種快樂一直延續下去。”
百年來,南開園內無數學術大師、興業英才、治國棟梁,組成了一個閃耀的星群,永掛蒼穹,熠熠生輝,回應了百年前老校長“創辦新教育,造就新人才”的殷殷期許。
面向未來 奮斗篤行
南開要長!長!長!日日新。能務實,不尚空談
100年彈指一瞬,南開人的步伐從未停歇。
秉持“要長!長!長!日日新”“能務實,不尚空談”的思想,南開大學如今正在為建設“南開品格、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不懈奮斗,并迎來一座座活力迸發的發展高峰——
著力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學校黨委、院系黨組織、基層黨支部、黨員“四位一體”組織體系逐步構建;
制定《南開大學一流本科教育質量提升行動計劃(2019—2021年)》,一大批“公能”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茁壯成長;
京津冀協同發展研究院、當代中國問題研究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協同創新中心等智庫聚焦重大理論問題,服務社會經濟發展建設;
原始創新能力不斷提升。2018年以來,曹雪濤院士團隊、饒子和院士團隊、陳永勝教授團隊等相繼在《Science》《Nature》《Cell》等國際頂級期刊上發表論文。張偉平院士成果發表于國際頂級數學期刊《Annals of Mathematics》。陳軍院士團隊在先進電池材料領域、陳悅教授在原創抗癌新藥領域獲得一系列重要突破。同時,多項科研成果應用于生物克隆、航空航天、環境保護、人工智能等眾多領域。特別是近十年,SCI收錄論文篇均被引用次數在全國高校中保持第一;
與英國伯明翰大學共同建立“南開—伯明翰聯合研究院”、與英國牛津大學搭建國際聯合研究平臺;
……
楊慶山表示:“南開大學是由一群不服輸的中國人建立的,始終與祖國和人民共命運,與時代和社會相偕行。篳路藍縷,淬礪奮發,鑄就了剛毅堅卓、‘越難越開’的氣度風骨。新百年,南開人要以愛國奮斗、建功立業的卓越作為,書寫一份無愧于人民、無愧于歷史、無愧于時代的南開‘答卷’。”
對歷史最好的紀念,是創造新的歷史。
作為新百年的頂層戰略和發展引擎,南開大學已全面啟動“4211卓越南開行動計劃”——實施“文科振興、理科提升、工科攀登、生醫發展”四大計劃,構建教育教學和科學研究兩大獎勵體系,建設10個交叉科學中心,打造10個國際聯合研究中心,旨在面向國家戰略需求和世界學術前沿,構建科研創新的大平臺、大團隊、大項目、大成果、大格局、大舞臺!
百年南開,風華正茂!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