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網
2019-10-21 14:59:10
光明網訊(記者 李海晗)科爾沁沙地西端的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翁牛特旗,是一個以蒙古族為主體、漢族占總人口多數的多民族聚居地區,翁牛特漢語譯為“諸王會盟之地”。這里是科爾沁沙地綜合治理的示范區、全國治沙和生態建設的重點縣,防治荒漠化的成績在2011年甚至受到過時任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的充分肯定。10月17日上午,“見證七十載•草原新發展”線下走訪活動團隊走進翁牛特旗阿什罕蘇木烏蘭敖都嘎查,探訪這片白沙海華麗轉身的故事。
治沙前后翻天覆地的變化 翁牛特旗阿什罕蘇木供圖
翁牛特旗沙地面積727.4萬畝,占全旗總面積的40.8%、赤峰市沙地面積的25.5%、整個科爾沁沙地面積的9.7%。人們說,赤峰境內,翁旗沙地有“四最”,分布最廣、面積最大、沙化最重、治理最難。當地曾經有這樣一句常掛嘴邊的順口溜,“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鴨子上房,白天點燈”,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了當時嚴峻的沙化情況。為了生存發展,翁牛特旗人與沙地進行了曠日持久的抗爭。
新中國成立以后,翁牛特旗人響應國家號召,組織開展植樹種草的群眾性防沙治沙。阿什罕蘇木的蘇木達僧格告訴我們,當地每一位蘇木達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治沙,這個傳統一直保留到現在。幾十年來,一代代當地干部薪火相傳、接力向前,將治沙固沙事業放在心上、傳承下去,最終實現了戰天斗地治沙海的壯舉。
穿沙公路旁栽種的黃柳 光明網記者李海晗 攝
“2009年以來,翁旗采取‘以路治沙’‘以水治沙’等治理模式,先后開通了8條、218公里穿沙公路,全旗累計完成沙地綜合治理578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28.5%,項目區植被蓋度由治理前的5—15%增加到現在的30—70%,全旗土地沙化、退化的局面得到有效控制,生態環境大為改觀,沙地治理實現了從‘沙進人退’到‘人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翁牛特旗宣傳部長宋喜艷自豪地告訴走訪團隊。昔日沙海如今已華麗轉變成草原綠洲,不僅保障了當地人民的生活,更能創造可觀的經濟效益,正如阿什罕蘇木達僧格所言,這是真正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這片綠洲,是翁牛特旗全體干部群眾多年來治理所得到的豐厚回報,也是黨和國家大力政策扶持的結果。宋喜艷表示,依托“京津風沙源項目”“三北防護林工程”和科爾沁沙地綜合治理開發試驗示范區等國家重點生態工程,翁旗創新機制,在重大生態工程建設、打造現代生態產業集群、實現生態扶貧等方面進行了大膽創新,走出了一條符合本旗實際的特色扶貧致富道路。“通過公益林補助貧困戶、招聘貧困戶作為護林員、引進沙生植物深加工線、建設沙海生態旅游景區等方式,我們翁旗在治沙的同時也實現了精準扶貧,我們都在期待著共同富裕的目標早日實現。”
阿什罕蘇木達僧格介紹沙生植物加工成飼草料的深加工生產線 光明網記者李海晗 攝
從治理前的白沙茫茫、一片荒蕪,到治理后的綠海無垠、生機盎然,翁牛特旗人用汗水與智慧將曾經的海市蜃樓變為現實,把過去的“八百里瀚海”變成了現在蓬勃蔥郁的草原綠洲。未來,翁牛特旗人還將繼續在治沙致富的道路上不斷前行,將自己的家園建設得更加美好。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