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2019-11-05 11:23:11
【新時代民營經濟和高質量發展】
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產業組織研究室副主任郭朝先做客中國經濟網“新時代民營經濟和高質量發展”系列訪談,就我國民營經濟發展的成就與貢獻,機遇與挑戰等話題進行了深入分析,他認為,民營經濟的發展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和改善民生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在未來的發展中,我們要看到向高質量發展轉型所帶來的挑戰和機遇。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產業組織研究室副主任郭朝先做客中國經濟網“新時代民營經濟和高質量發展”系列訪談。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張鵬攝
我國民營經濟發展對國民經濟貢獻巨大
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以來,我國民營經濟發展對整個國民經濟做出了很大貢獻,主要表現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和改善民生。郭朝先表示,幾十年來,民營經濟的發展一直與國民經濟緊密交融,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民營經濟的規模實現了成百上千倍的增長,如今已經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
郭朝先認為,民營經濟在促進創新方面的貢獻不僅僅是技術創新,還體現在制度創新和管理創新,“民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也在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完善,比如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參加混合所有制改革等等,因為它是天然的市場經濟的弄潮兒。另外,我們現在很多獨角獸企業,實際是通過商業模式創新獲得成功的,這就是管理創新的一種。”
郭朝先談到,民營經濟在改善民生方面同樣出力不少,宏觀方面有光彩事業、萬企幫萬村等扶貧活動,微觀方面則有為社區添磚加瓦的善舉,“其實民營企業更多的是草根企業,和當地的社區聯系是非常緊密,按照中國的傳統文化,你做得好,你就應該為社區做點事,他們自己也很樂意為社區做貢獻,比如捐資助學,修路建橋,這肯定都少不了民營企業出一點力的。”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產業組織研究室副主任郭朝先。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張鵬攝
正確看待民營經濟發展中的困難和機遇
郭朝先坦言,我國民營經濟在取得發展成就,做出巨大貢獻的同時,確實也存在一些困難和挑戰,其中,如何適應中國經濟由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的轉變是最大的挑戰。
郭朝先認為,經濟轉型會讓一些企業陷入原有行業轉不出,新行業又進不去的困境。這就需要企業苦練內功,提高自身素質,以適應新形勢的發展。
他建議,民營企業應該建立更加合理的企業制度,努力做到基業長青,同時更要看到高質量發展、消費升級、一帶一路建設等帶來的發展機遇,不斷提高產品和服務的質量,或者用抱團出海的方式進入國際市場,此外還要積極與政府部門、行業協會等加強溝通,主動獲取有利于企業發展的信息。
對于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郭朝先表示,目前政府部門和金融機構等已經做出了很多努力,并取得了很大成績,但仍有改進的空間可挖。比如利用大數據消除金融機構與民營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解決信用問題;通過減少融資渠道的中間環節,以降低綜合貸款成本;政府設立轉貸基金,防止抽貸,斷貸現象等。
總結寶貴經驗 堅持發展原則
“民營企業發展到今天是很不容易的,既有輝煌的成就,也有深刻的教訓。” 郭朝先認為,我們要從過去幾十年民營經濟的發展過程中總結寶貴的經驗,避免重走以前的彎路。
他總結稱,第一,要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要堅持“兩個毫不動搖”。要深刻認識到我國社會主義發展路徑的獨特性,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相互促進,相互扶持的關系。
第二,要保護私有產權。郭朝先解釋稱,經濟學認為,產權是人們對未來發展的信心來源。
第三,要維護公平有序的競爭秩序,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政府要根據形勢的變化制定政策,解決民營企業的發展困難,為民營企業發展留出一定的空間。
第四,要營造“親”“清”政商關系,促進民營企業家健康成長,尊重民營企業家的首創精神。“營造‘親’‘清’政商關系,既要政府主動服務,也需要民營企業家積極擔起社會責任,真正和社會的發展融合起來,才是發展的康莊大道。”郭朝先如是說。(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佟明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