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上觀新聞
2019-11-06 12:31:11
“我們是一個守信的國家,我們說出來的話都是要算數的。”
11月5日的上海,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有許多“金句”。而種種承諾和展望,都可以歸到這句話。
進博會是中國宣示對外開放決心和誠意的平臺,是中國展現負責任大國氣度和擔當的平臺,也是讓人們一再重溫那些推動發展過程中最核心、最樸素的觀念與價值的平臺。
前后兩次在進博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習近平主席已從各個側面傳遞了這種觀念和價值。這里面,有對經濟全球化這個歷史潮流、擴大開放這個時代大勢的堅定不移,有對促進全球合作、打破封鎖壁壘、“堅持‘拉手’而不是‘松手’,堅持‘拆墻’而不是‘筑墻’”的堅定不移,更有對一種原則的堅定不移——
言而必信、期而必當、言出必行、行則必果。這是中國的傳統觀念,也是市場賴以成熟的基本原則。
“中國老百姓有一句話,叫作‘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在這里我要說,中國市場這么大,歡迎大家都來看看。”開幕式現場,習近平主席的這句話,引來全場兩次掌聲和笑聲,從社交網絡上的反映來看,顯然也讓更多不在現場卻心系現場的人們發出會心一笑。
人們從中聽到了一種親民情懷,更聽到了中國向世界的開放態度。其實,能夠“歡迎大家都來看看”,還有一條很重要的底氣:中國不僅有龐大的市場規模、潛力和機遇,也有打造開放市場、信用市場的堅定決心,有捍衛市場秩序的具體努力。
并且,這樣的努力,正在持續推進中。
市場的活力,基于市場主體的信心;市場主體的信心,來自市場環境可預期;市場環境最大的可預期因素,就在于信用——改革開放40余年,中國人愈是與全球市場打交道,愈是明白這樣的道理。
一個講信用的市場,一定是穩定且有良好秩序的市場,是能夠打破各種有形和無形壁壘、盡可能降低甚至消除“不確定性”,讓各類要素和主體自由流動的市場,也就更可能成為一個開放、包容、有活力的市場,真正讓人“近悅遠來”。
而市場的信用,來自于宏觀政策的積極宣示,來自制度規則的有力捍衛,也來自于一個個具體環節的有效執行。
10多天前,世界銀行發表《2020營商環境報告》,中國營商環境排名由46位上升到31位,較上年又有顯著提升。相近的時候,中國公布了《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今年早先通過并即將正式實施的《外商投資法》,亦為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提供了堪稱“動真格”的制度安排。
在短短兩年多時間里,“營商環境”這四個字,從昔日只在專門場景中出現的“冷門詞”,變得家喻戶曉,直至深入人心。
不斷致力優化營商環境,從政府視角看,是要提升深層次的制度競爭力,在市場維度,就是要構造一個可近、可進、可信、可預期的市場環境。
它的考驗是全方位的,也是具體可感的,細到一個流程的增減、一張清單的長短、一段時間的壓縮;種種高層級發展戰略的落實推進,也往往體現到營商環境的打造里。
而從營商環境的表現,人們可以看到一個國家對待市場的態度、對待改革的決心、對待開放的胸懷,當然也能讀到一個國家的競爭力——以及信用。
對一座城市,同樣如此。
上海是進博會的東道主,也是進博會背后那股“開放”精神的承載和實踐之地。這座城市的開放品格,不止一次得到世人的贊譽,就在昨晚,習近平主席舉辦的歡迎晚宴上,還向中外賓朋這樣推介:
“近代以來,上海就有‘江海之通津,東南之都會’的美譽,引領中國開放風氣之先,近幾十年來更成長為一座國際化大都市。”
領風氣之先,也意味著要率實踐之范。一年前的進博會開幕式上,上海接到了中央交予的三項新的重大任務。一年后,這些國家戰略漸次推進、各具成效,得到了習近平主席的公開肯定,也成了“說到做到”的生動注腳。
而在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大業中,上海所扮演的,亦是舉足輕重的角色。這不僅體現在世行排名里占據的權重,更在于這座城市的天然使命——作為世界觀察中國的窗口,上海需要用自己的向上突破,帶動全局的提升、詮釋國家的形象。
這顯然是“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的事。各項國家戰略正待持續推進,營商環境的優化,亦要對標更高遠的目標,看齊最頂尖的水平。擔負的使命要完成得更好,開放的大門要開得更大,市場的活力要放得更足,這都是上海對全國、對全球的承諾。與國家一樣,每一件事,“說出來的話都是要算數的”。
而這些事做好了,自然會有更多人愿意“來看看”。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