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20-01-14 15:36:01
新華社合肥1月14日電 題:“將軍縣”向振興高地發起沖鋒——安徽金寨決勝脫貧攻堅見聞
新華社記者陳諾
位于大別山深處的安徽金寨縣,曾走出59位開國將軍,有著“紅軍搖籃、將軍故鄉”的美譽。與此同時,亦有著超過40年的貧困史。
隨著脫貧攻堅的推進,2019年,金寨縣實現6873戶13705人貧困人口脫貧,僅剩的4個貧困村全部出列,貧困發生率降至0.31%。補短板、促產業、謀發展,這個紅色“將軍縣”正以踏實的步子向著鄉村振興這座高地發起沖鋒。
補短板,“像城里人一樣生活”
55歲的吳成明家中角落里一口落滿灰塵的大瓦甕見證著一段四處找水的尷尬歷史。
她所在的河坪村民組是湯家匯鎮竹畈村地勢最高的地方,十多年來,她跑遍了山上山下的水井口、小溪流、山泉縫,常常一天6次往返接水。寒冬臘月,更是得等冰滴水,“喂豬都舍不得洗個手”。
今年入汛以來,金寨遭遇了50多年一遇的大旱,哪怕是最遠的井口都沒水了。正當吳成明一籌莫展的時候,一條自來水管從山下14.5公里處新建的水廠里通了上來。“嘩啦啦”放出的都是干凈水,“更是幸福水”,吳成明笑得燦爛。
這是金寨補基礎設施短板、助力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當地新投入資金1.5億元,新建或改造集中供水工程259處,分散式供水工程403處,覆蓋人口20多萬人。在抗旱工作中,全縣落實管網延伸206處151370米,解決飲水困難戶5489戶20866人。
早晨9點,位于斑竹園鎮的交通綜合服務站內,67歲的齊秀琴早早地等在了那兒,不一會兒一輛公交車載著她去隔壁鄉鎮走親戚,“到老了,反倒走出去容易了。”
出門走上水泥路,抬腳邁上公交車,如今正成為山里人的日常。當地先后開通城鎮、鎮鎮、鎮村公交線路93條,投放公交車331臺,實現全縣所有鄉鎮和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公交,實際年發送旅客652萬人次。
住房保障、安全飲水、城鄉交通一體化……山里人原來發愁的難題正在逐一得到解決,“基礎設施建設真正織密了山區群眾的‘生活網’,也進一步縮小了城鄉差距”,金寨縣扶貧開發局副局長陳偉說。
促產業,“一刻都閑不住”
深山環抱之間,斑竹園鎮漆店村多了一抹亮眼的“紅”。
38歲的李偉是春意苑草莓種植基地的負責人。去年作為后備干部被村里請回來,從未種過地的他對眼前19個閑置大棚產生了興趣,“村里集體經濟差,得想想法子。”
于是他牽頭成立了合作社,今年9月引進了草莓種植技術,“咱這里沙質土壤,晝夜溫差大,高山泉水灌溉,草莓品質一定好”,他躍躍欲試。如今到了收獲季,李偉搞起了親子采摘,僅半個月收入就達3萬元。
通過土地流轉、進場務工等方式,該村一大批貧困人口實現就業增收。51歲的漆學英是烈士后代,家中因病致貧,如今她在草莓大棚里打工,這份工作為她月增收2000余元。
在湯家匯鎮,白天走村串戶收山貨、晚上加班加點發快遞,成了“香尖”土特產店老板張傳峰的日常,“臨近春節,訂單排著隊,一刻都不得閑!”
他曾是個貧困戶,2017年接觸電商,開起了網店。起初連打字都不利索,如今借著鄉村旅游興起、綠色農產品受捧的“東風”,小店年銷售額突破500萬元,帶動了40余戶貧困戶通過電商增收。
2019年,金寨縣100余家電商微商帶動5116戶貧困戶通過電商銷售價值達3925萬元的農副產品,貧困戶戶均銷售7672元。
謀振興,“鉚足了勁趕路”
古色古香的游客接待中心裝修完畢等著開張迎客、村民騰退下的房屋正修舊如舊,擺入木犁、織布機等老物件,打造農耕博物館,在花石鄉大灣村,家家戶戶掛上腌臘肉、曬出紅辣椒,處處透著熱鬧的年味。
村民楊習倫的新家,一盆炭火燒得正旺,這個曾經守著破房子越過越窮的漢子在村中熱心黨員的幫扶下,發展養殖走出貧困。去年國慶前,他把自家三層小樓重整一新,騰出7間客房,掛起了民宿的招牌,大廳則代賣山貨土特產。國慶長假,老楊的民宿每天爆滿,“只要人不懶,在哪都能奔小康。”
振興,離不開內生動力。金寨縣利用“聯幫工程”開展“黨員+貧困戶”結對幫扶,以實際行動帶動貧困戶發展提振脫貧信心。當地還在各村建立“振風超市”,每月底,村民可以憑當月勞動增收、衛生評比和文明家庭評選中的各類積分,到小店兌換洗衣粉、肥皂等日常用品,大灣村的登記本上記得滿滿,駐村第一書記余靜告訴記者,如今大家都是鉚足了勁,比著奔向富裕路。
“好日子紅紅火火,和睦家平平安安”這副農民家門上貼著的對聯就是如今大別山最真實的寫照。新的一年,金寨縣最后1039戶1846人將實現脫貧。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