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0-02-17 04:44:02
疫情之下,各城鄉社區一手抓防疫,一手保民生
迎大考,中國社區動起來
封閉管理、排查登記、無人機勸導、微信群送菜……新冠肺炎疫情面前,中國城鄉社區防控一線活躍著社工、物業保安、志愿者等群體的身影。人工智能電話摸排、心理疏導、小程序預約買口罩……社會力量踴躍加入,讓社區防控有了新模樣。從一名患者,到一個家庭,到一個小區,再到一個片區……一個個社區安全了,居民正常生活才能得到有力保障。
社區是疫情聯防聯控的第一線,也是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最有效的防線。民政部最新統計顯示,此次疫情發生以來,近400萬名城鄉社區工作者奮戰在中國65萬個城鄉社區疫情防控一線,平均6個社區工作者守護著一個社區,每名社區工作者面對350名群眾,任務繁重、工作辛苦。
疫情,考驗中國社會治理能力和體系的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北京市調研指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時強調,把社區這道防線守住,就能有效切斷疫情擴散蔓延的渠道。多名受訪專家對本報記者表示,做好疫情聯防聯控,關鍵是用好用活社會力量,把社區居民發動起來,完善城鄉社區治理,構建共商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筑起疫情防控的人民防線。
“雖然辛苦,但我們有信心守護好社區居民平安”
“各位居民,疫情期間請大家配合社區的工作。如果社區給大家打電話,請大家配合,告訴家里現有人口數量和身體狀況。如果家里有發熱病人,請第一時間向社區報告。”
這些天,湖北省武漢市蔡甸區蔡甸街黨工委委員劉云飛每天拿著喇叭,在轄區進行防疫宣傳,并對一些住戶進行重點喊話。排查出確診的新冠肺炎患者、疑似病例、發燒居民、親密接觸者等“四類”人員,是劉云飛和社區同事的一項重要工作。
在疫情最嚴重的武漢,基層社區排查“四類”人員是分級防護體系的重要環節。對于排查出的“四類”人員,武漢采取了集中收治和隔離措施。這一抗擊疫情的新舉措,被很多專家和患者稱為“有重要實質性意義的一步”。
在中國其他地區,基層社區力量也在積極動員。“小雷、小胡,恭喜你們今天解除隔離。家里需要點啥,跟我說。”2月9日一大早,北京市東城區景山街道魏家社區黨委書記苗莉莉就與保健醫生一起,來到社區菜市場商戶小雷和小胡夫婦家。夫婦二人從湖北老家返京后,已經在家隔離14天。經過醫生檢查,兩人身體指標正常,可以脫離醫學觀察。
小雷和小胡隔離期間,社區工作人員每天3次監測他們的體溫,隔兩三天送來一些蔬菜、水果。“我們定期上門和他們聊聊天,進行一些心理疏導。”苗莉莉說。
魏家社區現有2300多戶、6000多名居民,登記了157名外地返京人員。魏家社區建立起街道、社區、院落、家庭四級網絡,加強了政府、社區、積極分子、地區群眾、單位五方聯動。目前,專門從事疫情防控的工作人員從18人增至33人。
為減少疫情擴散,部分地區在城市實行小區封閉管理,在農村實行村莊封閉管理。在各社區卡點,活躍著黨員、社區工作者、物業保安、志愿者的身影。
北京市豐臺區豐臺街道東大街西里社區社工王琳在社區工作6年。今年春節至今,每天7時到22時,她和同事們都輪流在社區點位值守,對進入小區人員進行體溫監測、實名登記。
這個小區常住人口1726戶、3000多人,加上流動人口有4000多人,登記的外來返京人員200多人。王琳和20名同事除了值守,還要承擔摸排、消毒、勸導等工作。在大家努力下,社區至今沒有出現確診或疑似病例。王琳說:“雖然辛苦,但居民都很配合,我們有信心守護好社區居民平安。”
封閉管理阻不斷社區濃濃溫情。“我報名參加”“我服從命令”“聽從組織安排”……2月10日晚,甘肅省蘭州市正寧路社區黨委剛在社區微信群里發出招募志愿者倡議,就收到黨員及居民熱烈回應。為守護社區平安、滿足居民生活需求,很多社區采取招募居民志愿者參與管理、安排社區工作者代購、組織社區周邊貨源配送、設置社區快遞外賣配送區域等措施,黨員、熱心居民、樓門院長、網格員等紛紛加入志愿服務隊伍。
“居民逐漸意識到,社區是命運共同體。”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教授陸益龍對記者說,隨著中國社會逐漸成熟,城鄉社區居民素質提升,特別是危難時刻,大家主動配合、參與社會治理的主動性明顯增強。
“社區、醫院門口就是我們的戰場”
這場社區防控疫情阻擊戰,涉及各方社會力量的廣泛參與。
“您好,我是獅南社區的家庭體溫監測小助手。下面請您用普通話回答我的問題:請問您家里有發熱病人嗎?”……近日,武漢市洪山區獅南社區借助人工智能技術手段,對轄區居民體溫情況實行電話“初篩”。據獅南社區黨委書記劉璽介紹,該系統由浙江某科技公司免費提供。在接通率達到100%的情況下,1.5小時可撥打1萬通電話,效率很高。
在武漢,疫情爆發后,居民出行成了大問題。很多往返于社區和醫院間的患者家屬,及在社區居住的抗疫一線人員,將單車當作主要交通工具。移動出行平臺哈啰出行隨即宣布,給醫護人員、城管、環衛、交警等抗疫一線人員發放免費騎行卡。截至2月12日,全國已發放單車及助力車免費騎行卡18萬余份。
“每天在社區門口看著一張張被口罩勒出痕跡的臉,騎著單車奔赴各個抗疫戰場,我們感到自己的工作很光榮。”今年春節至今,26歲的哈啰單車武漢市城市經理馬超和50多名同事沒有休假,他們每天結合“哈啰大腦”系統科學調度、及時擺放車輛,并對車輛仔細消毒。“社區、醫院門口就是我們的戰場。”馬超說。
疫情面前,一些社區居民、在家隔離人員、少數與醫護相關的工作人員處在焦慮之中。華中師范大學心理學院今年1月底開展的新冠肺炎疫情公眾行為與態度調查顯示,武漢等地區35%的受訪者稱生活已受到很大影響,超過20%的受訪者感受到了恐慌情緒。
舒緩居民心理情緒,亟須專業社會力量介入。1月31日,華中師范大學等機構推出疫情防控心理援助平臺。求助者撥打熱線電話或關注“青少年心理與行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微信公眾號后,可獲得來自該校心理學院師生、中國心理學會在內的130余名咨詢師的心理援助。
“希望能幫求助者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免疫力,穩定公眾情緒。”華中師范大學心理學院教授任志洪對記者說。
在鄉村,一些熟悉本地民俗文化的人才有了用武之地。
“冠狀病毒不可怕、就怕人們不聽話;不走親、不訪友,不在外面到處走……”在一段短視頻中,云南省臨滄市臨翔區博尚鎮永泉村老年協會的李才信,敲著竹快板,用接地氣的話語將疫情防控知識娓娓道來。
該鎮黨委書記邢炳才告訴記者,全鎮積極引導老年協會、文體協會的鄉土人才,將法律政策、防護知識和本土文化風俗結合,創作了一批順口溜、快板、山歌等文藝作品,并譯成多種少數民族語言。經過20支“云嶺先鋒”黨員志愿服務隊、103支護村隊的大力宣傳,這些作品被群眾廣為傳唱。
“疫情防控是一次大考,我們責無旁貸,必須考好”
社區工作者人員少,服務的社區居民數量大,如果還是依賴以往的一桿筆、兩頁紙,費時費力。民政部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司司長陳越良日前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呼吁,網絡公司開發一些社區公共軟件,供社區工作者使用,避免近距離接觸發生交叉感染。
一些互聯網公司早已行動起來。登錄“武漢微鄰里”微信公眾號,武漢居民只要留言,就能免費獲得心理咨詢服務;在廣州,“穗康”小程序不僅為居民提供口罩預約購買服務,還能上報疫情線索;在上海,“隨申辦”小程序能查藥店……為鼓勵開發更多疫情服務小程序,騰訊公司日前宣布,投入2億元支持開發者。阿里巴巴公司推出免費的智能社區疫情防控小程序,可幫助社區工作人員完成出入登記、健康打卡、疫情通知等工作。
“積極利用‘互聯網+’等科技手段,一些專業社會力量正在有序有效參與進來。”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王宏偉對記者表示,社會力量不僅出人、出力、出錢,而且洞悉民生需求,更能滿足公眾多樣化、差異化和個性化需求。
王宏偉建議,各級政府要設計一套體系和制度,給社會力量參與提供足夠空間和平臺;構建公開透明的信息發布體系,有效對接需求和供給;還要對社會力量進行資質認證。社會力量參與時也要嚴格自律。
對于個別社區禁止外地返城且體溫正常人員進入、個別鄉村挖斷公路等現象,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政治和法律教研部教授楊小軍呼吁,社區防控必須依法行動、依法防疫。
他認為,社區防控工作首先要在政府依照傳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規制定的規則下行事,做到責權法定。其次,對正常的物質供應等問題,應明確相關部門權限,否則疫情持續時間越長,暴露的法律問題越多。另外,管理者要對涉及社區的網絡信息進行適當管控,防止謠言蔓延。
“疫情防控是對社區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次大考,要構建共商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事關億萬居民健康福祉,我們責無旁貸,必須考好。”王宏偉說。
彭訓文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