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20-02-24 09:07:02
新華社貴陽2月23日電 題:一天一調度 點對點幫扶——貴州黔西南易地扶貧搬遷“新市民”返崗就業見聞
新華社記者李銀、楊洪濤、鄭明鴻
測量體溫、登記信息、消毒處理……23日8時許,在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冊亨縣云嬌布依特色染織刺繡公司的扶貧車間,數十名易地扶貧搬遷“新市民”經過一系列“安檢”后,進入車間開始一天的工作。
“受疫情影響,訂單堆積了很多。要盡快把耽誤的時間搶回來。”公司負責人楊勝嬌說,從17日開始公司陸續復工,爭分奪秒加緊生產。
連日來,記者在黔西南州多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看到,扶貧車間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時,有序復工復產,全力促進“新市民”返崗就業。
分區分級防控疫情,優先助“新市民”就業
“十三五”期間,黔西南州實施易地扶貧搬遷33.85萬人,已于去年6月全部搬遷完成,他們大多數在中心城區集中安置,去年已實現有勞動能力家庭每戶至少一人就業。疫情之下,能否就業牽動著每一名搬遷群眾的心。
疫情發生后,黔西南州采取“外防輸入、內防擴散、嚴防流動性、嚴防聚集性”等措施,取得階段性成效,當地逐漸建立了與疫情防控相適應的經濟社會運行秩序,把“新市民”返崗就業作為重中之重。
“疫情不擔心,沒班上才可怕。”興義市灑金街道栗坪社區“新市民”蔣蘭說,從她家到上班的車間走路只需10多分鐘,現在每月工資2500多元,還能照顧老人、小孩,現在上班一周多了,心里也慢慢踏實了。
蔣蘭的心態變化過程是大多數“新市民”的一個寫照。隨著扶貧車間陸續復工復產,越來越多“新市民”解除了“后顧之憂”。
裁切、縫紉、上鞋底……在冊亨縣高洛街道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山水鞋業的扶貧車間,100多名工人緊張忙碌著。“很多員工要求上班,原材料、防控物資也充足,但不能一下子全部復工。”公司負責人胥乾慧說,即使上班,每個操作工位之間也要間隔1米以上。
她說,員工中90%以上都是搬遷群眾,必須仔細排查每一名返崗員工來源地、14天內活動軌跡,體溫等各方面檢測正常后才能上班。
“復工復產要有序推進,疫情防控更不能絲毫松懈。”興義市市委書記許風倫說,興義市將進一步加強工作力度,促進“新市民”返崗就業。
點對點“保姆式”服務,有序組織跨區域返崗
21日12時46分許,155名當地外出務工人員從興義機場乘坐專機飛往務工地寧波市海曙區。
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外出務工人員心情都很復雜,既希望早點返崗上班,又擔心盲目外出找不到工作。貞豐縣者相鎮翔云小區的宋菲也不例外。
“之前很著急,在關鍵時候,政府提供了就業信息,還免費幫我們訂車、聯系飛機。”宋菲說,到寧波后,更加努力工作。
“通過人崗匹配,前幾次組織外出務工效果非常好,這次海曙區專門包機接他們返崗。”義龍新區政治部就業股負責人甘妮夢介紹,海曙區提供的條件也很“硬核”——保底月工資4000元,貧困戶穩崗就業3個月以上的保底工資5000元。
一系列貼心政策讓外出務工人員十分暖心。
去年在海曙區一家燈具廠打工的楊念念每月收入四五千元。春節后,她一直關注著疫情的發展和企業的用工動態。
“政府非常關心,幾乎每天都跟我通知浙江的情況。”她說,雖然疫情現在還沒有結束,但相信大家一起努力,肯定能戰勝各種困難。
多舉措托底保障,全力打贏“就業保衛戰”
交通運輸是“先行官”。15日傍晚開始,貴州對在疫情防控中設立的所有“關卡”陸續有序取消,吹響了暢通省內交通、加快復工復產的號角。連日來,交通“大動脈”陸續打通、“微循環”日益暢通,“新市民”就業問題逐漸破解。
在冊亨縣南華糖業有限公司,30余輛滿載甘蔗的大卡車在排隊稱重。“路早就通了,砍甘蔗也能找到工人了。”卡車師傅岑南貴說。據南華糖業負責人劉永歡介紹,工廠員工多為本地人,而本地又沒發生疫情,現在基本滿負荷生產了。
為促進“新市民”返崗就業,黔西南州推出了一系列“組合拳”:州、縣兩級均由組織部長、分管人社工作的政府副職擔任專班正副班長,對就業返崗情況一天一調度;制訂了促進回鄉務工人員返崗就業、就近就業18條措施;開通農民工“返崗直通車”。
此外,當地還整合資金4000萬元,從春耕生產、恢復生豬產能、金融保險等多個方面補貼相關企業,鼓勵引導貧困群眾就地就近就業。
“下一步將繼續加大工作力度,幫助更多務工人員盡快返崗就業。”黔西南州回鄉務工人員返崗就業工作綜合組組長王軍說,截至22日,黔西南州已通過多種渠道促進15.7萬人返崗就業。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