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西都市報
2020-02-24 09:12:02
金銀潭醫院ICU護士:送別是最艱難的路
她的心愿:游遍武漢吃遍武漢,看一看黃鶴樓
馳援武漢的女護士吳怡穎的日記里,最大的心愿是:“想一切回歸正常,想摘掉口罩回家。”
1994年出生的吳怡穎,是上海市中醫醫院的護士。截至2月22日,在武漢市金銀潭醫院ICU(重癥監護室)里,她已工作29天。30張病床,她負責的4張住過8個病人。第一例捐贈遺體的患者,也來自這個病區。
2020年冬春相接的時節,吳怡穎如果沒有接到1月24日下午5點30分的電話,晚上8點和家人吃過年夜飯后,她將在愉快的假期里,迎接春天的到來。
局面艱難
手術隔離服和防護服,不知道明天有沒有
1月24日下午5點30分,吳怡穎接到單位電話,通知她收拾行李,兩小時后出發去武漢。此時,她和家人正準備出發去飯店,吃一頓年夜飯。
“我以為還有一段時間,沒想到這么快。”吳怡穎參加過多次醫療支援,這次23日報名,24日就要出發,她還沒做好準備。晚上7點多從家里出發,飛機臨近午夜才起飛。“在飛機上過了年,飛機餐成了年夜飯。”吳怡穎的第一篇日記里寫道,25日凌晨1點30分,飛機降落在武漢。
1月25日,金銀潭醫院將北院二、三樓移交給了由130多人組成的上海醫療隊。二樓是普通病區,三樓是重癥監護病區。彼時的金銀潭醫院受到全世界關注,收治著數量最多的新冠肺炎病人。在武漢市民口中,這是專門收治傳染病人的醫院。
吳怡穎的第一印象,是已連續工作一個多月的金銀潭醫院的醫護人員,明顯感覺他們吃不消了。“護理記錄是亂的,病區環境很糟糕。一天打掃兩次的病區,垃圾從垃圾桶里漫了出來。”跟多數網上求助的醫院一樣,這里物資也緊缺,手術隔離服和防護服都不夠用,“今天用了,不知道明天有沒有。”
精心護理
給病情最重的老人喂飯,用了一個半小時
1月26日下午,吳怡穎得知自己被分到金銀潭醫院北院三樓重癥監護室,第一班是夜班。
重癥監護室里27個病人,20多個都用上了無創呼吸機。吳怡穎要照顧一個房間4個病人,醫院里沒有護工、保潔人員,重癥病人的生活護理全由護士來做,生活垃圾、大小便全由護士處理,病重的患者還需要喂飯。“我年齡最小,照顧的是病區最輕的一組。”
4個病人,3人意識清醒,但都無法大小便。“我幫他們墊便盆,擦屁股,他們會一直說不好意思。”吳怡穎說,都是男病人,長期斜坐的病人臀部有了壓瘡。
對有意識的病人,吳怡穎需要看他們是否喝過水,然后計量,每小時還要記錄一次心電監護數據,每4小時量一次體溫。吃飯時,病情輕一點的,只需要幫忙打開飯盒蓋子,而病情最重的老人,一小碗稀飯加一個包子里的肉,喂完用了一個半小時,“吃飯要拿開面罩,一拿開,血氧飽和度數值就往下掉,吃一口飯要戴一會兒面罩。“
“沒想到武漢的溫差這么大。”吳怡穎非常后悔沒看一下天氣預報,只穿著一件單薄的護士服,防護服里呼出的熱氣,在她坐下時全部跑出來,還帶走大量的身體熱量,“第一個夜班,8小時下來手都凍麻了,攤開手掌,五指通紅。”
重壓之下
回完一個個“加油”,躺在床上哭了10分鐘
剛到武漢,吳怡穎對新冠肺炎也很恐懼。從機場出發,到抵達武漢,“第一次看到人人戴著口罩。”
入住賓館后,吳怡穎看到微信有幾十條留言,都在給她加油。“一條條回復,都是加油兩個字。”回復完,她的眼淚流下來。
心理突然崩潰,她躺在床上哭了起來,10多分鐘后,才感覺心情輕松了許多。
“很少離家這么遠,這么長時間。”吳怡穎說,面對未知的疾病,不知道病因,也沒有特效藥,她和同事都有些莫名的恐懼。
心理壓力下,她和同事睡不著覺,需要吃助眠的藥物。“以前我偶爾才會吃點助眠藥物,但到這邊來劑量都加大了。”吳怡穎說,平時倒夜班的時候吃一半劑量就行了,到武漢后,有時候吃整個劑量的助眠藥,仍睡不著覺。
好在兩周之后,逐漸熟悉了環境,她和同事也有了自我調整的方法。
“整體的氛圍終于輕松起來。”吳怡穎的手機里,還拍了一段抖音,配文“我是這條gai最靚的仔。”
一個心愿
翻出入院時折的小星星,希望這些患者好起來
2月9日,是吳怡穎心情較為沉重的一天。
這一天,吳怡穎照看的16-19床,16床的叔叔情況越來越好,第二天就要轉普通病房;19床的叔叔卻一直昏迷,無法進食。病房外的走廊上,開始加床,要給輕癥病人吸氧。吳怡穎翻出入院時折的小星星,她希望這些患者,像16床一樣好起來。
2月12日,16床住進了一個24歲的小哥哥,雖然很虛弱,需要幫助喂飯、喂水,但他很樂觀:“來醫院還挺好,有漂亮的護士姐姐喂飯。”只有這一瞬間,吳怡穎才有如釋重負的感覺,可以開心地笑笑。
2月19日、20日,吳怡穎休息,但還會去外圍工作,主要是幫同事送飯。“然后聽說17床的叔叔走了。”吳怡穎感到震驚,突然悲傷地流淚。“我走的時候他還好好的,還能玩手機。”
“前一天,他躺著一直舉著手,好像要握拳又沒勁。”吳怡穎看到這個叔叔要說什么,耳朵靠近時,聽到的是聲音細微的“加油”。吳怡穎馬上回了一個“加油”,右手在胸前握緊拳頭。
19床的病人剛來時,情緒并不好,全身掙扎,輔助注射鎮定劑后,情況漸漸好轉。因為戴著呼吸機不能說話,這位叔叔在紙上寫下心愿:
1、請你們全體領導及同志,暢游武漢,吃遍武漢,加油!!!
2、將安排盛大答謝宴會,獎金及實物雙重獎勵。
這是寫給所有醫護人員的。
“儀式”莊重
50米的走廊,平時幾十秒的路程走了8分鐘
任何凡人,都有其偉大之處。第一例捐贈遺體的55歲病人,來自這個病區,然后又有了第二例。47歲的肖賢友是提出捐獻遺體的第三人,他留下了11字遺書,一共兩行,每一個字筆畫都很凌亂。第一行“我的遺體捐國家。”空了很遠,第二行寫道:“我老婆呢?”
2月15日,18床的叔叔離開時,吳怡穎在上夜班。給離世的患者終末護理,遺體消完毒,送出病房。。
從病房到走廊樓梯口,50米,但推行病床時走得很慢,平時幾十秒的路程,足足走了8分鐘。“我們不能讓他的頭碰到任何東西,要讓他走得順順利利。”吳怡穎說,走廊里擺著治療柜,行進要小心翼翼。
行進的過程中,每位護士都會喊著:“老先生,一路走好!”吳怡穎說,這是一位護士姐姐教給她們的“儀式”,莊重而悲傷。沒有家屬送別,這是一場安靜的告別。
“想一切回歸正常,想摘掉口罩回家。”吳怡穎說,等回到上海,她要讓家人補她一個團年飯。但回家之前,她想游遍武漢、吃遍武漢,去看一看長江邊上的黃鶴樓。
吳怡穎的日記中寫道:如果不是竭力對抗嚴冬,就不會感到春天的溫暖。待到山花爛漫時,我們走出街頭,繁花與共!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田雪皎 楊尚智 梁波 發自武漢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