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新冠肺炎疫情呼喚全民生態覺醒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

2020-02-27 05:04:02

新冠肺炎疫情呼喚全民生態覺醒

張月昕

面對嚴峻的疫情,我們應當痛定思痛,以提升生態意識為先導,以增強生態情感為紐帶,以倡導生態行為為發端,以維護生態法制為責任,推動生態覺悟和生態素質的進一步提高,為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嶄新格局而不懈奮斗。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著神州大地。這場與買賣、食用野生動物有關的嚴重疫情警醒人們,有必要重新審視人與自然的關系以及人的行為方式,在全社會大力倡導生態文明素質的提高,讓“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成為廣大民眾的自覺行動。

莫為浮云遮望眼:疫情促使生態反思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次疫情是對我國治理體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我們一定要總結經驗、吸取教訓。”疫情促使我們審視和反思對自然生態的一些深層認識。

首先,思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人是自然生態系統的一部分。自然生態構成了人類自身生存與發展的物質基礎和客觀條件,是人的“無機身體”。不論科學技術和現代工業發展到何種程度,自然界始終是人的對象化存在物,人與自然互為存在、和諧相處、共榮共生是人與自然的合理辯證關系。這場疫情無情地告誡人們,一旦人類割裂人與自然的辯證統一關系,做出違背自然發展規律的事情,必然受到自然的懲罰。人類應當牢記:人對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

其次,思考大自然生命共同體。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以生命共同體闡述人與自然的關系,不僅意味著對生機勃勃大自然的贊許和肯定,也蘊含著對大自然充滿敬畏和熱愛的道德情感。自然界的動物、植物、微生物同其生存的非生命環境(大氣、水、土壤),以及生物群落內部的不同種群連結到一起,形成一個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自然生態系統。這是一個維持著人類賴以生存的生命支持系統。疫情進一步表明,人要想求得生存與發展,就必須承擔起愛護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責任。如果缺失對大自然生命共同體的責任意識和擔當,那么人類將失去生存與發展的客觀基礎和前提條件。

再次,思考人類在大自然中的道德地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論述,蘊含著人與自然生態環境具有同一性。這種同一性意味著,人類道德地對待自然界就是對自身善,否則就是對自身惡。疫情昭示人們:自然界是人本質的對象化。人以善的方式對待自然,就可以確保自身的生存與發展;人以惡的方式對待自然,就一定會殃及人類自身。人類應當懂得:人,絕不能以損害自然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自身的幸福。

最后,反思人類征服與改造自然的能力。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工業革命的發展,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不斷提高,人們認為自己能征服自然、人主宰自然、駕馭自然,可以任由自己達到征服與改造自然的目的。但是,隨著人類活動的擴大,洪水肆虐、物種減少、土地荒漠化、臭氧層空洞……特別是這次異常兇險的疫情,直接威脅著我們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促使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自身改造自然的能力。疫情暴發啟示人們,在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必須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遵循自然規律,合理利用自然,否則將嚴重破壞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環境,人類也將受到大自然的嚴厲報復。

撥開云霧見月明:疫情呼喚生態自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強化公民環境意識,把建設美麗中國化為人民自覺行動。”作為生態危機的突出表現,新冠肺炎疫情昭示我們,應按照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建設新格局的要求,喚起生態意識、生態情感、生態行為和生態法制的覺醒,推動形成保護生態環境的自覺。

提升生態意識。生態意識是反映人與自然環境和諧發展的價值觀念,表現為熱愛自然、保護生態、愛護環境、珍惜資源、尊重生命等。如果人們缺少生態意識的支撐,生態文明觀念淡漠,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就不能從根本上得到遏制。可以說,人們缺乏生態意識、特別是缺乏生態責任意識和生態道德意識,是現代生態問題的一個深層次根源。生態責任意識要求人們具有履行生態義務的自律意識和人格素質。人只有樹立生態責任意識,才能明確對自然生命共同體的生態擔當。要讓生態責任意識成為全體民眾共同的價值追求,需要全社會樹立生態道德意識,使正確的生態正義感、生態榮辱感、生態親和感成為全社會共同的價值遵循。此外,還要在全社會倡導關愛自然、善待自然、守護自然、敬畏自然的生態倫理,促使生態意識深入人心。

增強生態情感。生態情感是人們對自然生態親近、熱愛、敬畏、依戀等的生理評價和內心體驗。2015年,在蒼山洱海邊,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地指出:“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這不僅體現出科學發展的自然生態觀,更傳遞出總書記真摯樸實的生態情感,為我們在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的把握上提供了重要的理論遵循和情感導向。在生態情感的視域下,人類保護自然既出于對自身的考慮,更出于對自然本身的熱愛。生態情感使人類在觀念上“有情化”地看待自然生態,促使人們從根本上熱愛自然、愛護生態、尊重生命,平等地對待地球萬物。這不僅有助于解決當前面臨的生態環境問題,也有助于從根源上解決人與自然關系的危機。現階段,應注重加強生態文明教育、尤其是加強生態情感教育,讓生態文明理念深入讓心,不斷增強人們的生態情感,提高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思想自覺和情感自覺。

倡導生態行為。生態行為是人們在生產、生活、消費的過程中推動生態文明進步發展的活動。它包括生態生產行為、生態生活行為和生態消費行為。生態生產行為要求在生產中踐行生態責任和生態道德觀念,避免破壞生態環境,對各種自然資源進行高質量的開發和利用,實現人與自然的可持續發展。生態生活行為提倡樹立人與自然共生共榮的綠色思維觀念和行為習慣,以科學、健康、文明、安全的生活方式實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生態消費行為倡導樹立新型的生態消費觀念,倡導可持續發展的適度、綠色、循環的節約式消費行為,反對揮霍鋪張、浮華擺闊的炫耀式消費行為,讓民眾的消費從異化消費走向理性消費。當前,全社會尤其應以這次疫情為戒,視保護珍愛野生動物為榮,視捕殺食用野生動物為恥,杜絕損害生態、破壞環境和浪費資源的不良行為,實現消費行為的生態化。

維護生態法制。生態法治是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法治化的軌道。生態法治要求公民的有關行為必須以生態法治的規定為底線。作為公民,要強化生態法治意識,增強生態法治觀念,提高生態法治素養,充分認識破壞生態環境的嚴重危害,更好地從源頭上預防和避免危害生態環境行為的發生,以生態法治的“紅線”守住生態文明的“綠線”。全社會要加強生態法制教育,引導廣大民眾樹立生態法制思維,更加有效地利用法律武器解決矛盾糾紛、依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嚴格約束不文明行為,提高依法保護生態環境的自覺性。

近代以來,人類活動一直圍繞著如何無止境地向大自然索取更多的能源資源以生產出更多的物質財富、追求更高水準的生活這一主題,而這是不可持續的,也是極為有害的。面對嚴峻的疫情,我們應當痛定思痛,以提升生態意識為先導,以增強生態情感為紐帶,以倡導生態行為為發端,以維護生態法制為責任,推動生態覺悟和生態素質的進一步提高,為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嶄新格局而不懈奮斗。

(作者系中國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 【編輯:吉翔】

[責任編輯:楊凡、武云泉]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內蒙古連續8天無新增確診病例 新增出院病例3例

2020年2月26日7時至27日7時,內蒙古自治區報告無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無新增疑似病例,新增出院病例3例,1例危重病例轉為重癥病例。截至2...[詳細]
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0-02-27

河北省新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5例

2020年2月26日0—24時,河北省報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新增確診病例5例(張家口市)。新增治愈出院病例13例,其中,唐山市6例、廊坊市2例、滄...[詳細]
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0-02-27

湖北出臺一攬子政策 支持疫情期間農產品穩產保供

支持疫情期間農產品穩產保供和春耕備耕。湖北日報訊2月26日獲悉,省財政出臺一攬子硬措施,支持各地統籌抓好農產品穩產保供、春季農業生產...[詳細]
湖北日報 2020-02-27

人民日報和音:復工復產,中國為什么有底氣

原標題 復工復產,中國自有底氣。”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發表的重要講話,讓世界看到中國...[詳細]
人民日報 2020-02-27

湖北省長王曉東在孝感檢查疫情防控工作

王曉東在孝感檢查疫情防控工作時要求。抓實抓細救治阻隔措施安全有序開展春耕生產。王曉東來到孝感市東南醫院,詳細了解集中救治和隔離情況...[詳細]
湖北日報 2020-02-27

湖北省長王曉東主持專題會議要求 分區分級實施精準防控

王曉東主持專題會議要求。分區分級實施精準防控壓實責任筑牢基層防線。湖北日報訊2月26日上午,省委副書記、省長、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詳細]
湖北日報 2020-02-27

4位患者的方艙日記:經歷生死考驗,方知珍惜健康

截至2月22日,武漢已經有15家方艙醫院開艙收治新冠肺炎病人,“應收盡收”逐步出現成效。通過這些文字,我們一起了解他們在這艱難時期的抗...[詳細]
人民日報 2020-02-27

湖北省委書記應勇在武漢市檢查督導生活物資供應工作

應勇在武漢市檢查督導生活物資供應工作。千方百計抓好生活必需品保供穩價讓群眾看到變化獲得實惠。湖北日報訊因疫情防控實行小區(村)封閉式...[詳細]
湖北日報 2020-02-27

犧牲在抗疫一線的白衣天使夏思思:她待病人像親人

資料圖片 夏思思生前留影。武漢市協和江北醫院住院部13樓醫生辦公室,靠窗的工位前,菊花靜靜開放,簇擁著夏思思曾經佇立在櫻花樹下的照片...[詳細]
人民日報 2020-02-27

多種方法、在線教學……居家科學健身呈現新亮點

【原標題】多種方法、在線教學……居家科學健身呈現新亮點。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濮陽市將健身課辦到了網上,極大豐富了居民居家生活,...[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20-02-27

北京:務工人員返回北京前 建好14天健康檔案

務工專列啟動返京模式防控疫情關口前移。務工人員返回北京前建好14天健康檔案。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北京鐵路局和北京建工集團了解到,返京務工...[詳細]
北京青年報 2020-02-27

黑龍江:降低融資成本加大疫情期間涉農支持

新華社哈爾濱2月26日電(記者王君寶)記者26日從黑龍江省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進展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為切實支持農業穩產保供,黑龍江省通過降...[詳細]
新華網 2020-02-26

江西開辟農產品通關綠色通道

新華社南昌2月26日電(記者林浩)記者26日從江西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為全方位提升通關便利,南昌海關壓縮...[詳細]
新華網 2020-02-26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