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新聞背后丨遺體解剖為何如此重要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作者:

2020-02-27 12:23:02

在國家法律政策允許下,并征得患者家屬同意后,兩例新冠肺炎逝者遺體解剖工作于2月16日在湖北省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完成。目前,兩具遺體解剖病理已被送檢,以期揭示新冠病毒發病機制、病理特征及其相關臨床之間的關聯。

參與解剖工作的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法醫學系教授、湖北省司法鑒定協會會長劉良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雖然解剖報告還沒正式公布,但目前已經有了一些比較重要的發現,新冠肺炎不僅損害了肺,還包括免疫系統及其他器官。同時,在顯微鏡下,可以看到有些患者肺部切面出現黏液性分泌物。目前切片結果顯示,肺泡功能可能受到損傷,然后氣道又被黏液堵住,臨床上會出現缺氧低氧狀態,所以要改善病人的缺氧狀態,需要把氣道打通,對黏液進行稀釋、溶解。

“解剖前,我們集體給他鞠躬,鞠躬時間特別長。我們對逝者非常尊敬,發自內心非常感謝他們,他們是大愛。”劉良說。病理解剖可為新冠肺炎的臨床治療和后續研究提供重大幫助,那么到底何為病理解剖?為什么它如此重要?病理解剖究竟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有何幫助?

遺體解剖為臨床醫生診斷和治療提供重要線索

遺體解剖是對死者的遺體進行全面系統檢查及剖驗,提取有關檢材和證據的過程。遺體解剖對于疾病的病因、發病機制的闡明及疾病的預防等,都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可以為臨床醫生的診斷和治療提供重要線索。

根據遺體解剖的目的和對象的不同,目前我國學界一般將遺體解剖分為普通遺體解剖和司法遺體解剖兩種。前者主要是指醫療衛生部門的一般遺體解剖,如醫院的病理解剖,以查明死因為主要目的。后者則包括公安、檢察、法院和司法系統的法醫學遺體檢驗,以及醫學院校的法醫學系或教研室受政法機關和衛生主管部門委托的法醫解剖。

此次對新冠肺炎逝者遺體的解剖,實際上就是一種病理解剖。通過病理解剖,醫務人員能夠準確得知患者的致死因素,驗證臨床診斷的準確性,并對導致死亡的因素進行研究,尋找合理的救治方法,有效提高醫療診斷和醫治水平。

病理解剖對醫學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現代醫學解剖起源于西方,20世紀,中國推廣西醫后,人們開始對遺體捐贈、遺體解剖有一定了解,逐漸接受遺體捐贈,對于發展我國醫學科學事業和提高醫療質量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病理解剖對醫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如在對血液病患者進行遺體解剖時發現58%病例合并霉菌感染,為臨床提供了采取相應措施的依據;根據青魚膽中毒病例遺體解剖的結果為臨床提供了搶救的關鍵是解決腎功能衰竭的依據;(超薄)斷層解剖學中虛擬人的研究,更為醫療、醫學教學及科研水平的提高展示了廣闊前景。

2003年SARS暴發后,病原體最初被認為是破壞力并不大的“衣原體”,但患者病情重、死亡率高,應用抗生素無效。南方醫科大學病理學教授丁彥青完成首例SARS死者遺體解剖后,結合當時在南方醫院進行的4例尸檢結果,綜合判斷病原體應為“病毒”。通過解剖還了解到,病毒不僅引起肺損傷,還可感染心肌細胞、血管內皮細胞、腎小管細胞、淋巴細胞及血液,這些都為SARS患者治療提供了重要科學依據。

對新出現的疾病,也需要通過遺體解剖才能全面深入地了解和認識,如艾滋病、軍團菌病及無反應性結核病等的發現和認識,都是建立在大量遺體解剖的基礎上。

通過病理解剖也可有助于臨床病理討論和研究,臨床上許多疑難病例的討論,最終都是以病理解剖結果來驗證臨床診療正確與否,從而使臨床醫師積累經驗,吸取教訓,學會辯證的分析方法。在實際臨床中,每做一例病理解剖,就等于一次科研,將解剖資料進行積累分析,就可找出內在規律,進一步提高對疾病的認識。可見病理解剖對疾病的早期診斷、治療、預后推測及臨床醫學發展、預防醫學發展均起著重要作用。

病理診斷是疾病診斷的“金標準”

雖然現代醫學技術水平不斷提升,很多疾病均可采用現代化手段得以診斷和治療,如免疫檢查、無創生化、CT、X線、MRI等諸多影像學檢查診斷手段,還有臟器穿刺、介入檢查、內窺鏡檢查等活體檢查方法可是在實際的診斷與治療中,這些方法仍存在一定缺陷,無法將病灶的嚴重性、特性、發展趨勢等準確顯示出來。特別是無創檢查,要想從顯微水平去作出準確的判斷,從而明確患者死因是存在著一定困難的,而通過遺體解剖,能夠進行全面的病理學檢查,加強對疾病的全面了解。

據統計,各種影像學的正確診斷率為90%左右,而病理檢查的正確診斷率則達99%以上。因此,專家稱病理檢查為疾病診斷的“金標準”。

新冠肺炎在臨床治療過程中有許多問題還未得到科學解釋。病毒究竟損害了什么器官組織,現行的治療效果如何,后期科研人員如何研究建模,等等,這些都需要病理診斷。

遺體解剖能為新冠肺炎治療提供哪些幫助

中國工程院院士叢斌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目前對新冠病毒感染致病、致死的病理學機制并不十分明確,對病人體內的免疫性炎癥、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細胞缺氧或用氧障礙,系統性炎癥反應綜合征和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的臨床診斷還缺乏形態學依據,這些都需要通過解剖才能知曉。

叢斌表示,如果我們能從遺體組織內分離出病原體,就可以對病原體外殼的蛋白質等大分子結構進行分析,并可做一、二、三代的比較研究,視其毒力的變化來預測未來的流行趨勢。隨著遺體解剖的有序推進,有望尋找到新冠肺炎的致病性、致死性病理,給未來臨床治療危重癥患者提供依據。

第一批上海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呼吸科主治醫師查瓊芳,是這兩位遺體捐獻者的醫生。她在日記中寫道:“全武漢人民甚至全國人民應該感謝這兩位病人和他們家屬的決定,感謝這些飽受創傷的武漢人,感謝他們還來不及悲傷、卻在背后的無私和奉獻。有這樣的人民,勝利一定屬于我們!”

全國第一例、第二例新冠肺炎逝世患者的遺體解剖工作相繼完成的背后,是病人與家屬的巨大貢獻。查明死亡的真相,是為有尊嚴的生命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為更多人帶來生的希望。(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徐夢龍 )

[責任編輯:楊凡、杜小康]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